开海禁
戴佳氏也笑了,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因为她知道,这个女人将是王府里唯一最干净的那个。因为她不需要从宝亲王那里获得任何好处,无欲则刚,这话说的一点不假。
她既然不喜欢宝亲王,那就算不得自己的敌人。对着这么个不是敌人的敌人,谁也提不起敌意来。也真是怪不得高侧福晋能与她联手了。
果然,过不了几日,雍正就下旨,令工部在城郊建立玻璃生产工厂,由弘历牵头,采矿,建炉,开始生产玻璃。
暗地里,凤翎说雍正派了不少血滴子去调查京城里的外国人。
一个月后,雍正正式下旨,废除了迁界禁海令。在台湾,海南正式成立海军备战营并下令开放天津,广州、福州、以及厦口等共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责令礼部拟定通商条例,准备与外国通商。
此旨一出,自是满朝哗然。在雍正朝,康熙爷的威望还是很高的。雍正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废除康熙爷定下的铁律,那无疑是引来了涛天巨浪。一时间前朝后宫乃至民间都议论纷纷,多少老臣不惜死谏宫门也非要逼雍正改变主意。
顶下了各方压力,雍正第二个动作是把在石家庄别宫里圈禁静养的前朝废太子理密亲王的儿子们,弘皙、弘晋提遛出来丢在众人面前,令他二人主理开放通商之事。弘皙担任对外总理大臣,专门负责与外国人交接会谈,拟定通商草案。弘晋有直行十省之权,四大港口一应所用钱粮,十省听其调度。那弘皙也不客气,在养心殿与雍正密谈了两天后就起身赴四大港口,招兵买马就大干了起来。
雍正第三个动作是把守陵的亲弟弟,十四爷允祯调回来,让他立刻动身去台湾和海南,以后海军就归他了。
雍正第四个动作是恢复了前朝八阿哥,九阿哥二人的宗籍,恢复二人的名字并正式起用二人留下的儿子。允祀的儿子弘旺被任命为内务府大臣,把弘昼顶出来接弘历的班。九阿哥的儿子弘……则着手组建全国性大型商会,准备在未来时与外国通商。
一个个的政令砸得满朝文武头昏眼花,反应不得。等他们回过神来,雍正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
国家如此折腾,全国上下的商人们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也都磨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这么个全国上下齐折腾,风风火火开国门的时代大潮中,以凤鸣为首的鸣凤集团,也正式拉开了与朝廷抢人、抢钱、抢生意的商场大战。
□□,就是工部新建的玻璃厂。
因为改革事宜,雍正十一年的下半年谁都很忙,年也没过好。转过年后,弘昼领导的工部终于做出了第一批平板玻璃。
雍正很高兴,大手一挥,先把皇宫上下的窗子都换成了玻璃。好东西也得自家先用不是?然后下令将玻璃交由各级皇商往外发卖。
嗯,这个,说下题外话啊。其实清朝的皇室也是做生意的,皇帝也不是傻子对不对?不过人家不能出面,于是就有了皇商。皇商是干什么的呢?比如各地有了什么好东西,皇商可以拿来卖给皇家,皇家用不完的东西,比如过了期的布料啊,更换的物品啊,都由他们卖出去,这就给皇商们创造了赚钱的机会。这个,大家记得红楼梦里的薛家不?就是干这个的。赚皇帝的钱,他能不富吗?而贾宝玉啊,以他的原型来看,也就是个有些功劳的包衣出身。人家林黛玉可就不一样了,她爹当的是巡查御使,那可是大官好不好?林妹妹就算父母双亡也是书香门第,官家小姐。能娶林妹妹,贾宝玉都是高攀人家啊。所以说,贾宝玉最后只能娶宝钗,那才叫门当户对嘛。
凤鸣集团?
岂知没过多久,各级皇商们纷纷上折子,说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玻璃生产工厂,生产的玻璃制品物美价廉还上门安装。同时,大批的外来生活用品卖的也不错。总之,皇家的东西没人要了。皇商们上折子的同时,附上了各种东西。
雍正爷这个郁闷啊!他费工费力,搭人搭钱,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东西却没人要!有心取缔那些工厂吧,人家确实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师出无名啊。看来,这块大饼他是啃不动了。
叹口气,雍正拿起一个进上来的玻璃杯看,那杯子烧得亮如水晶,上面还有精美的花纹,再看看那些玻璃瓶、碗、碟子,哪个不比自己的平板好?人才在民间啊!
还有这什么牙膏、牙刷、火柴、香皂、肥皂,这都是外国人用的?比大清人用的好多了啊。
看了一会儿,雍正突然发现,所有物品上都有一个奇怪的小印章。他又拿起两个碗来看,玻璃品虽产地不同,却都有一样的印章。印章图样是一只向天鸣叫的鸟,虽画工简单但是那三根长尾显示了它的名字,凤凰。
雍正大惊失色,这分明就如同内务府给物品打的标记一样,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意思啊。这些东西都是一家老板做的?那他得有多少钱?能赚多少钱?
雍正沉默了很久,叫来了粘竿处。
“主子,雍正派粘竿处调查鸣凤了。“凤鸣说:“允禟和允俄准备入京,也在调查我们。”
景娴不以为然,说:“让他们查去,你的鸣凤也是时候摆上台面来与他们谈谈了。”鸣凤发展的太快,当然引人注目,摆上台面是迟早的事儿。如今鸣凤生产的东西让百姓切实的感觉到了外国事物的好处,这样一来,他们才会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这样很好,一个国家,国民必须有学习外来之物的勇气并真正认为自己的国家应该改变时,改革才有成功之望。以鸣凤的实力改革并不难,但必须有上位者的支持。现在,时机差不多了。
不久之后,京城出现多个织布机生产工厂使得布料价格下降,由印刷机印刷的书也开始发卖,这也让百姓快速的适应了因为禁海令废除而突然多起来的外国人,并开始积极的了解外面的事情。
城北,一家茶馆。
“老李,你不是在找工作吗?我我告诉你,我们工厂开始招人了,你来吧。”
“什么工厂?”
“我在肥皂加工厂,我媳妇在牙刷加工厂,可好了。一个月一两银子呢。”
“一两银子?骗人的吧?”
“骗你干嘛,我你还不知道?我们每工作六天可以休息一天,那里管吃管住,孩子可以读书,不花钱。”
“真那么好?那我也去。”
“行,你就去城外三里铺找鸣凤集团,到时有人接待。对了,带家人一起去,厂里给房子,一家一间房。”
“我这就去,叫什么来的?“
“鸣凤集团。”
“集团是什么?这么怪?”
“你管那个干嘛?去晚了人家不招了。”
“对,快去。”
冤家路窄
等这些人走了,不远处,一直坐着的两个人才拿下挡脸的扇子。其中一个说:“鸣凤集团?九哥,这回可找到了吧?”他一身江湖人的打扮,极有气势。
另一个人是商人装饰,通身的贵族气息,闻言冷笑:“找到了?老十,这是人家不想躲咱们了。”
那个老十皱眉:“鸣凤为什么突然在京城露面?还开了那么多工场,把全京城的孤儿都聚集了一起教育,他们想干什么?”
商人道:“我的人查到,这个鸣凤在一年前突然出现,以雄厚财力收购田地和店铺,一年时间竟发展成了这样。”
老十道:“我的人发现,最近一年有个组织大批量收养孤儿,叫什么清风阁,可是查不出什么来路。九哥,你说,这两个组织是同时出现的,会不会有关系?”
那个九哥冷笑:“极有可能。清风,鸣凤,都差不多。走,咱们去见识一下这个鸣凤集团。”
这两个人,就是死亡多年的九爷允禟及十爷允俄。此时回来,是特意来查这个鸣凤集团的。
宫里,雍正放下折子,断然起身:“苏培盛,备车,爷要出宫。”
就这样,传说中死去多年的财神皇子允禟以及明面上号称草包王爷,实际上却是名震江湖的几省保镖行会唐把子的十爷允俄、外加当朝皇帝,冷面毒舌石头心肝肺的雍正爷胤禛就这样一前门,一后门的找到了京城外三里铺鸣凤集团驻京办事处。开口话都一模一样:“去通报一下,爷要见你们老板。”(真不愧是兄弟啊,心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