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之留学生回国之后+番外(18)

作者:安洁莉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事情都已经是这样了,也不能怪孩子和孩子妈。等有了敏贤和敏贤他哥哥的时候,我们就一直教育他们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这难怪呢,都说虎父无犬子,敏贤爷爷是大学生,敏贤是留学生,敏贤爸咋就是只是个初中生。

看来呀,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之后又说到了于天的故事。

在此之前众人都对于天感官良好,这时候听到于天的事儿不免有些唏嘘。

张阿姨给出了出主意,说道,“要不然你也卖卖盒饭?那时候我们卖盒饭一天也能赚好几十。”

敏贤妈妈附和道,“对呀,对呀,你摆摊就顺便卖了,卖的可好了。”

于天眼睛一亮问道,“盒饭?”

敏贤妈把当初卖盒饭增收的事情说了出来。

于天觉得可行,他自言自语道,“可是在哪可以进到盒饭?”

邓厂长也想帮帮这个后生,道,“等我们和厂子里的大厨商量一下,看看每天能不能做点盒饭出来卖,就当给大厨增收了,到时候让小面包给你送到火车站。”

敏贤建议道,“咱这次可以用保温桶装菜,每天做上四五个种类,让客人们自己选菜,等客人们选好后咱再现打给他。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菜在高温下坏掉坏掉,二来也给了顾客选择。”

周青是搞销售的,她觉得这样卖肯定比分成份卖的好,她表态道,“这个想法好。”

于天也觉得这个办法好,当场就决定去买几个保温大桶。

“这倒不用买,咱厂子里有现成的。”

于天自然是千恩万谢,他心理知道,第一食品厂现在根本不用为这点蝇头小利来做盒饭,都是为了帮助他。

这顿饭一直吃到了下午,唠了不少,最后宾主尽欢。

第19章

第一食品厂对S市内及其周边城市的贩卖扩张已经差不多了,这次呀,他们把贩卖目标定为了全省范围内。

敏贤和邓厂长给销售组主管周青下达了任务,让她安排人去省内其他城市拉单子。

但是怎么能花钱少又能起到宣传作用呢。

敏贤又想到了王雨记者。

通过上次的合作,和王雨记者已经是老相识了,所以这次她直接给王雨记者打了电话。

“喂,S市晨报社王雨。”

“王雨记者你好,我是李敏贤。”

“你好。”

对于敏贤王雨印象深刻,她的观点很新颖,给他带来了不找新的思路。自从发表了《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后,王雨的事业确实又更高一层楼。不过这位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果然王雨的预感是对的。

敏贤接着问道,“认不认识省报的记者。”

王雨不知道敏贤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老实回答道,“认识。”

敏贤问道,“熟么。”

王雨答道,“还算熟。”

敏贤道,“那太好了,我们再来一个《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弹怎么样。”

“。。。。。。。。。”

王雨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在心里犯了一个白眼。

合着是又想打免费广告了是不!

在王雨的介绍下,敏贤认识了省报的记者周杰,他是王雨的师兄,和王雨不是一般熟是非常熟。

周杰人不错,在听了敏贤的观点之后,觉得《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弹非常值得一写。

周杰还特意从省城跑到了S市来找敏贤。

于是呀,邓厂长又亲眼见证了,敏贤给另一个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两周后的省报上出现了一篇叫做,《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的文章。

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S市的第一食品厂的兴衰史,其中还加入了些戏剧的表达形式。反正那个跌宕起伏呀,喜欢看这样故事的小市民们很多。

最后又说,现在第一食品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愿意帮扶广大下岗员工,为下岗员工再就业提供帮助。决定以赊销方式为全省范围内1000名下岗员工提供货物和进行销售培训。

文章又以此延伸到更高意义上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像第一食品厂一样,回馈于社会,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等等。

很多人通过报纸知道了第一食品厂,让第一食品厂无形中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文章一出,第一食品厂不断接到了来自省里各市的电话。土豆

省委看到了这篇文章也特意打来电话询问,表扬了第一食品厂的思想意识高,还专门派人下来视察了第一食品厂。

接待那天是邓厂长和敏贤一起去的,第一次和这么大的领导在一起,邓厂长既高兴又紧张。虽然做了一天的背景墙,但是他累并快乐着。

省委领导对第一食品厂的印象全部都来自于报纸,其中包括王雨记者的《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一)》。

实地考察之后,他被第一食品厂的企业氛围,大家欣欣向荣搞生产的样子深深折服。

一路上和敏贤交谈又觉得敏贤思想前卫,谈吐不凡,还特意问了问敏贤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在得知敏贤是回国的留学生之后,更是被敏贤不为国外的物质生活所动,坚持回到祖国的行为而感动。

毕竟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大量的人才流出国外,能回来的少之又少。

省领导在亲自品尝了第一食品厂的产品之后,又被美味所折服,临走的时候还掏钱自费购买了10袋大礼包。

这让领导破费哪还能有好果子吃,敏贤本来是想白送领导的,但是领导坚持要自己掏钱。

领导觉得这样有良心,注重品质生产,社会责任敢的企业应该更多一些,所以想让第一食品厂发展起来,树立典型,也许以后可以成为本省的一张名片,于是就直接表达了扶持之意。

并告诉敏贤和邓厂长,如果有需要就找省里,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敏贤。

从来都没受到过这待遇的邓厂长险些高兴得晕倒。

既然省里想扶持宣传第一食品厂,那肯定可少不了曝光和报道,机会就给了老相识王雨记者。

本来大合照是没有王雨记者的,但是敏贤感念着他的功劳,做主让王雨记者和他们一起合了个照。

拍完照还特意瞟了王雨一眼。

那眼神,看在王雨记者眼里,分明就是在说。

怎么样,跟着姐姐有肉吃吧。

等王雨记者的报道出来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省里的大领导来第一食品厂视察工作了。

市里的领导得知省里的领导来视察后,怎么也不能落后是不,也派人来视察了工作,不甘示弱地开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第一食品厂。

其中就包括了税收减免政策。

作为第一食品厂的员工,大家骄傲呀。

作为S市的居民,大家以第一食品厂为骄傲呀。

有了省委做后台,第一食品厂的工作更好开展了,毕竟是在省委挂了名的企业。

就在厂里如火如荼地拿下省里的市场的时候。

第一食品厂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军区打来的,电话指名叫敏贤妈妈沈红娟接听。但敏贤妈妈不在,只好敏贤接听。

“喂,你好,请问是沈红娟女士么?”

“沈红娟现在不在,有什么事儿你可以和我说。我是她女儿。”

“你是李敏贤?”,对方有些讶然。

敏贤一挑眉,这还认识自己?

敏贤道说,“我是李敏贤,请问你是?”

对方可能知道自己有些失言,咳嗽了一声缓解自己的尴尬。

“我叫高建军,是你哥哥李向阳的战友。”

那一切就好解释了,想来自己的哥哥在人家眼前提过自己。

高建军接着说道,“你哥哥参加抗洪抢险受伤了,现在正在W市总政医院。你们家能不能来人看看他。”

一听见哥哥受伤敏贤急了。

“这伤到哪里了,伤的严重不,有生命危险没。”

“李向阳他腿部骨折了,现在已经做完手术两个礼拜了,能下地走动了。”

听到这话,敏贤才松了口气。

和高建军问了地址之后挂了电话。

回家后,敏贤大概和家人说了一下具体的情况,告诉家里人不要担心,就提着手提袋买了最近一趟去W市的火车票,麻溜地找她哥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