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之留学生回国之后+番外(16)

作者:安洁莉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电脑网线啥的敏贤奶奶不懂,盯着电脑看了半天,这里面难道还真有个脑子?

反正呀,敏贤是有电脑的人了。

晚饭也是敏贤从外面带回来的,这一天一家人也累的够呛,早早的都睡了。

第二天敏贤爸妈又请了一天假,在家收拾了一天。

大房子也有大房子的苦恼,收拾起来太费劲。

。。。。。。。。。。。。。。。。。。。。。。。。

这些日子,第一食品厂的食品正在如火如荼地销售着,不仅仅是S市范围内,新成立的销售组在主管周青的带领下,开拓了不少S市周边城市的市场。

竟然还有从别的省打电话来想要拿货,这个嘛,是因为有些人途径S市,想着怎么也要带点特产回去吧,所以就买了带着【S市特产】字样的大礼包,回去后发现口味不错。

黄海市的王先生就是偶然品尝到第一食品厂的辣卤味,才给第一食品厂的人打电话咨询拿货的事情的。

黄海市那边的人口味偏重,爱吃辣口,所以还问了第一食品厂的人能不能给辣卤味加辣。

敏贤还特意找来了厂里的技术顾问,就是当初来实习的工业大学的学生,敏贤觉得他们干的好,他们也觉得第一食品厂有发展的前途愿意留在这里,所以现在已经转为了正是员工。

敏贤还为了他们设了一个独立的部门,叫做食品开发部。本来他们几个人就是以学历最高的赵念清为核心,所以敏贤顺水推舟让他做了开发部主管。

当初还有些青涩的四个人,经过几个月的洗礼,都开始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说起工作来,更是专业极了。

敏贤问道,“在保证口感味道的基础上,咱们可以调制出更辣的辣卤味么。”

赵念清思考了片刻,严谨地说道,“让我们试试。”

“成。”

两天之后,赵念清果然不负众望,研制出来了特辣卤味,敏贤品尝过了样品,辣味没有霸占住全部的味道,反倒是和卤味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更加促进了人的唾液分泌,让人吃过瘾还想吃。

敏贤觉得不错,于是拍板推出特辣款卤味。

Z国的人口众多,又具有地域性,虽然重口难调,但是只有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第一食品厂才能发展。

之后,敏贤又亲自联系了黄海市的王先生,告诉他,第一食品厂愿意为黄海市退出特辣卤味,也愿意给王先生发货试吃。

先生很感动,当即表示相信第一食品厂的味道,不用试吃就向第一食品厂定了一大批货。

他是开超市的,需求量大。

当天就给第一食品厂打了定金。

这时候的运输主要是靠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邓厂长一打听,因为途径S市的火车不能直达黄海市,所以还是公路运输便宜些。

于是就联系一家运输公司。

敏贤也跟着去了。

运输公司带着敏贤和邓厂长看了看自己公司的大货车,跟他们说,这车能装,性能好,跑得快,可以保证七天后到货,跑一趟小货车5000,中货8000,重货15000块钱。

敏贤想了想,问道,“近期有没有同是去黄海市的单子。”

运输公司的人一愣,翻了翻记录单,说道,“三天后,日化厂倒是有批单子。”

于是敏贤和邓厂长提着第一食品厂的大礼包当做礼物,就去了日化厂。

现在第一食品厂的势头如日中天,日化厂的门卫也没为难他们还帮他们找了厂长。

第17章

日化厂厂长收了礼物之后,很是高兴。

一顿寒暄之后,敏贤就开门见山地说起了来意。

问了日化厂厂长三天后发往黄海市的单子能不能装满整个货车,如果不能的话可不可以拼车,费用可以按货物比例来分摊。

都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收了第一食品厂的大礼包,日化厂厂长虽然不管发货这摊子事儿,但还是叫来了销售和管理发货的人问了问。

发货的人说,这次定的是中货,还有三分是一的空余。

三分之一也够用了,一辆中货可以运13吨的货呢。

日化厂的东西利润空间小,也想节约成本,所以两方一拍即合,决定拼车。

其实吧,4吨对于第一食品厂来说也有点多。

后开敏贤和邓厂长商量后,决定安排销售主管周青和三名组员先带着样品去黄海市跑跑业务试试水,这4吨的位置就全部装满货运输过去,反正到达也是七天之后的事情,如果在这七天之内能拉到单子,就就地把货发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就再拉回来。

反正回来的时候一般是空车。

周青和被选的三名组员都很兴奋,因为是第一次出差,个个都给敏贤下了军令状表示肯定完成任务。

敏贤知道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拉单子肯定不容易,也不想给他们太多压力。

走之前,敏贤还特意和周青说,“别给自己太多压力,能拉到单子固然好,拉不到也没有关系。如果你在黄海市遇见什么东西价格便宜的东西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周青说,“好。”

就这样,周青和其他三个同事启程去了黄海市。

他们刚到黄海市场,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馆就住下了。黄海市这边的人多说方言,伙食也是以辣味为主,刚开始的时候周青他们不适应。

尤其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第一食品厂的东西又是外来户,本地人都不认,第一天的时候,他们一无所获。

当天晚上的时候,周青他们开了一个会。和周青一起来的黄建军有些担心的问道,“周姐,咱这可咋办。”

周青也愁呀,要是一单也拉不来的话,回去可怎么面对李厂长,邓厂长,还有大家。

“咱能咋办,硬着头皮上呗,明天咱还是分两组,小黄你和我一组,鹏子和小徐一组。咱就像在S市一样把黄海市的地皮跑个遍,我还不相信一单都拉不来。”

看着几个人士气低下,周青又安慰道,“李厂长也说了万事都是开头难,当初S市的周边市场不也是靠咱们一家一家开拓的?咱今晚早点睡,明天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来跑业务。就算跑不成,咱第一食品厂的东西味道好,等货来了,咱摆地摊也能给它消化了。”

几人答道,“成。”

靠着这股劲,几个人顶着大太阳,先可着大超市跑,后来又开始攻克市场小卖铺。

别说还真拉了不少单子,连黄海市最大的一间超市也被他们跑下来了。

几天的时间,几人黑了瘦了,但是精神上很满足,愈发地神采熠熠。

和本地人交谈的久了,最后连音调都变成了和当地一样的辣椒味。

等周青打电话跟敏贤汇报的时候,这口辣椒味,把敏贤听的一愣一愣的。

等挂了电话,敏贤失笑,果然七天可以改变一个人。

邓厂长早就在一旁等着了,看见敏贤挂了电话,连忙问,“怎么样了。”

“出乎意料,周青他们拉了不少单子。咱拉过去的货能消化掉。”

邓厂长高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周青野心还挺大,告诉我让我再给她点时间,黄海市的市场还很大,不全不走一圈她可不死心。她还问了能不能再黄海市也办一场免费试吃的活动。我说我同意了。邓厂长你帮忙安排一下,再给他们打点钱过去。”

“成,我和财务联系一下。”

周青虽然没有跟着货车回来,但也给敏贤带了一些“礼物”回来。

运输公司的人都无语死了,真没听说过,返程的时候还要免费帮忙拉货的。但人家说了,付那么多钱就是包含了回程期间空车跑的费用,既然有东西为啥不能帮忙拉,毕竟已经给钱了。

大货把车停到第一食品厂的门口,敏贤叫了人卸完货,货车就火急火燎地开走了。

邓厂长听到消息连忙跑过了,问道,“你这买了啥,怎么这么多箱子。”

敏贤道,“DVD机。”

邓厂长低头一看可不是DVD机么,好家伙,先锋牌的,还是好牌子的。

敏贤解释道,“周青去黄海市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在当地先锋牌的DVD特别便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当地产的。”

邓厂长感叹道,“原来先锋牌的老巢在黄海市。”

“不过话说回来,便宜是多少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