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公婆和嫂嫂什么时候过来?”
“婆婆和大嫂该是午饭时来,公公要晚些,这几日,衙门里事务繁重,怕不得闲。”
“有心便好,不必过来。”
“恩。”
说话间,便已经到了前院,黛玉让张嬷嬷和连翘陪着林老夫人去前面会客,自己带着紫鹃和雪雁走到另一边去。
尽管是老太太的大寿,可是黛玉倒不好喧宾夺主的,前院待客,还是得让她姑姑来。
进了屋里,紫鹃接过黛玉的大氅,侧身挂在一边,回头时见雪雁正给黛玉倒茶,便道:“姑爷上个月来了信,这个月的信,估摸着也就这两天到了。”
闻言黛玉点点头,接过茶喝了一口,身上的寒意便被驱去不少。
外面天寒,这杯热茶可是救了她这天冷便手脚冰凉的毛病。
“天越发冷,路上怕免不得要多耽搁些日子。”
“姑爷那样心思的人,怕是早料到,说不定早两日就让人送来了。”紫鹃走到黛玉身边,打量黛玉的表情,一下笑了。
分明是心里期待,还故作不在意,也不知,这傲娇的性子是不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
抿唇也挡不住唇角的笑意,黛玉放下杯子,托腮看向紫鹃和雪雁:“你说,相公年前就能回来,是不是——”
“姑娘想说什么?”
“不知是不是要先回京城复命才能回来。”
快一年的时间,李长安期间每月一封书信不曾落下,从书信中,黛玉和李家知道李长安在军中立下了军功,两个月前更是领着一支小队在,在驻守的城池外十里地发现了一支敌军试图潜入。
李长安当机立断,立即安排部署,将所有敌军全部生擒,为大军再立下一功。
定远军马骏马元帅为此给李长安记了一功,这一场平定北疆之乱的军功上,李长安可不止这一笔军功。
待到班师回朝时,论功行赏,怕李长安就要一飞冲天、飞黄腾达了。
“若要领赏的话,怕是还要去京城一趟的,也不知,不过依着姑爷的性子,怕是不论怎么都会在除夕前回来。”
别的她们不知,可李长安对黛玉的心思,这世上怕是无人能及。
随军出征前都能赶回来陪着黛玉过了一个生辰,又怎么会不回到李家,安安生生的过一个年。
“那可能又要晚一些了。”
放下手,黛玉朝外面看了一眼,听着外面的喧闹声,突然特别想李长安。
分开这么久,她还真的从来想过,她居然会不觉得时间漫长,两人在码头上分开,恍如昨日,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楚家的热闹,热闹一直维持到入夜,入夜后,宾客几乎都散去,只剩下自家人聚在屋内,厚厚的屏风和门帘挡着,四角还放着火盆,寒风就算是渗进来,也不见得会冷。
黛玉捧着手里的暖炉,窝在厚厚的大氅里,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笑盈盈的看着其余人聊天说话,偶尔附和一两句。
其实楚家上下的气氛一点都不活跃,楚搵从商,可自来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经商怕也是因为祖传的家业才会选择从商。
全家上下,只有一个楚子宁和父母的性子半点都不想,性格随行,又好客热情,逢人三分笑,颇为讨喜。
“我说你这妹妹,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黛玉不禁一笑,抬眼看着楚子宁:“表哥你说得正高兴,我怎么好打断你呢?再说了,祖母和姑姑、姑父都在说着话,我可不好意思说。”
“我可是听出来了,你这是变着法的说我脸皮厚,你这嘴皮子是一点没变。”楚子宁打量着黛玉,见她裹着大氅坐在那,跟一团糯米似的,不由笑得更开心。
“哥哥笑什么?”
“笑你这伶牙俐齿,也就李长安那家伙把你这些话当甜枣吃,我可吃不消。”
“你这孩子,自家妹妹也不护着,尽说些话来惹人恼了。”
“母亲,你这可是太偏心眼了,不信,你问问父亲,自打林丫头来了,你这心眼可是越来越偏了。”
林如雪放下茶,和楚搵对视一眼,那边林老夫人更是已经笑了起来。
楚子宁这小子还学会告状了?
“你问问你父亲,他可觉得我偏心眼。”
“那父亲肯定是听您的,哪能和您对着干。”楚子宁还是有这点自知之明的,林如雪对黛玉宠爱,那也是应该的。
尽管苏州的事情他不太知道内情,可是他知道黛玉肯定是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他母亲能把林老夫人接来,衣食住行全都是亲自盯着,这不念别的,也要念着黛玉这回的功劳。
楚搵放下杯子,看向楚子宁。
“黛玉这丫头讨人喜欢,那是人眼睛都看得出来的事,倒是你,自己要去军中,这么多年还是个不着调的,混了一个校尉,可没少让你母亲替你担心。”
这下楚子宁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有李长安这个人做对比,看看现在的李长安,班师回朝,待上面论功行赏,那到时候,李长安怕是要一连升不少,成了军中红人。
北疆战事打了一年,半个月前才终于击退敌军,收服所有的边防重镇,还让对方签下了二十年不进犯的条约,期间年年进贡。
这可是头等功。
能在这回战事中保了一条命的,真是风光回来,便是死了的,尽管遗憾,可往后家族却也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老爷,夫人,外边来了个人,说是给表姑娘送信的,去了知府大人家里,不见人,这有寻了过来。”
“打哪来的?”
“好像、好像是从陇边来的,连夜赶着进了城。”
刚才脸上还挂着笑的黛玉,表情一下凝住,起身时险些把手边的杯子碰倒,朝林如雪看了眼,还没开口,就得了林如雪的应允。
黛玉点头,提着裙摆就往外走,连身上的大氅都来不及系好。
这一定是李长安的信,从陇边来的,只有李长安的信了。
到了外边的偏厅,黛玉见人站在那里,身上还带着寒意,吸了一口气走上前。
“这一路上,辛苦了。”
“是……李将军的夫人吧?”
李将军?李长安竟是已经成了将军吗?
黛玉一惊,跟来的雪雁和紫鹃已经先替她应了话。
“这是李将军的家书,夫人收好了,小的信送到了,这便要回去了,明早还有其余地方的信要送。”信差看着黛玉,将信交给她:“李将军还捎了一句话,说是让夫人和家里人不必替他担心,他一切都好。”
闻言黛玉点点头,回头朝紫鹃示意了一下:“紫鹃,送一下这位大人。”
紫鹃笑着点头,给雪雁递了个眼色。
这封信可是黛玉这一个月里的“救命符”,少了这样东西,怕是黛玉这一年里都熬不下去。
捏着手里的信,黛玉走到一边坐下,小心翼翼打开,眉宇间都是欣喜。
边上雪雁看着,立即走到门边把门帘那些小心的拉好,又把火盆往黛玉身边挪了一些,生怕把人冻着。
“姑娘,你小心着凉,姑爷都快回来了,要是着凉了,怕是又该招人担心了。”
“知道了。”
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黛玉打开信,看了一眼信上熟悉的字迹,嘴角不住上扬。
——吾妻见信,一切放心。
……
“雪雁!”
正想着要怎么把漏风的地方遮住的雪雁,让黛玉这一声吓得愣住了。
连忙回头看向黛玉,忍不住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他、他下个月就要回来了。”
☆、第五十五章
腊月十二, 扬州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可来势不小,才一个晚上的时间,雪便覆盖了整座城, 连同街道上都铺着厚厚的一层积雪, 被行人踏过后, 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李府门前,才清早, 便已经有人守在那里,指挥着人在门楣上挂新换的灯笼, 还有刚裁剪好的绸子。
这几日, 李长安可就要回来了。
黛玉坐在榻上,手里拿着笔,无意识的用笔头在脸上戳来戳去, 眉头微蹙, 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事, 一大早的就在那里呆坐着。
这几日就要回来了
黛玉到这个时候都还不敢相信, 李长安竟然就要回来了,竟然这么快,想不到, 一眨眼就一年过去了。
门外进来的紫鹃和雪雁对视一眼,在一边站了会儿,等身上的寒意退了才走上前去, 生怕身上的寒意染到黛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