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夸夸群(137)

作者: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甄士隐嘴唇阖动, 却什么也没说, 只拿起印泥,自己也摁了手印,将其中一封揣在兜里。封氏拿到自己的那一封, 长长舒了口气, 松开了拽着甄士隐的衣袖, 低下头将休书叠了几叠珍藏在自己荷包里, 才道:“既然林姑娘说你这歌叫做《好了歌》,我这里,却是好了, 我也好了,你可以走了。”

甄士隐却没走。

“且留步,还有一事。”英莲站出来。

她眼眶发红, 犹有泪水打转,却昂着头不让那泪水掉下来:“我先前跟林姑娘学诗时,她教导我读过苏东坡学士的词,里面有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我想人生在世,总要知难而进,怎可轻易被磨难打倒?”

“避世有何难?不告而别自己悄然远走即可,将烦心事和满园废墟抛给家人便是。自尽有何难?闭上眼睛刀一抹便可将无尽烦恼尽数抛下。”

“因此我觉得自尽和避世都不难,最难的,应当是收拾满园废墟,咬着牙再站起来,与尘世万千烦恼缠斗,与人间生老病死撕咬,所谓九死南荒吾不恨,我心岿然不动。”

“说的好!”路人虽听得一知半解,却也明白她的大意是说不要轻易放弃,要不折不屈与世间死磕。在座的谁不是红尘痴人呢?各个都咬牙在风尘里博一碗饭,当然觉得这位姑娘说得格外在理。

黛玉也微微颔首,她算是英莲的半个老师,教导她诗词,如今看她不仅悟了作诗,更从先辈大儒诗词中学到了做人真理,颇感欣慰。

英莲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后,长长舒了一口气,才下定了决心:“道长生了我,我又被人拐走,那时候道长便是当我死了,如此一来我也算是还了生恩,既然母亲和道长和离,我便请求改去甄姓,以后随母亲姓封。”

此言一出,围观的诸人哗然,纷纷议论了起来。“这?!”封氏也愕然,她忙走几步到女儿身边,担忧的问她,“莲儿?”

英莲嘴角浮现一个笑容,摇了摇母亲的袖子,示意她放心。可封氏怎么能放心?历来皇上主张以孝治国,民间百姓更是讲究孝顺父母,怎么能容得女儿这样大逆不道的人?

英莲看母亲的神色就知道她的心思,她冲母亲轻轻点点头,才说:“封家外祖父和舅舅虽然脸色不好,却总算给了我们片瓦折身又救济母女,没有像父亲一般割舍我。既然道长一心求道,嫌弃我们母女是尘世中的累赘,不如我主动求去,省的拖累了道长修仙。”

她望向林瑞文,林瑞文赞同的点点头,示意他会支持她的决定,英莲说:“趁着今日偶遇道长,便跟道长言明,以后莫再冲我唱这好了歌,我自有母亲家人,若是有人再这般诅咒我家,我毫不犹豫便会打过去。”

甄士隐长叹一口气:“世人难舍金银功名娇妻儿女。”

英莲嗤笑一声:“道长是修仙的人,我是个尘世间大大的俗人,我要织布绣花卖钱,好给母亲买她素来舍不得吃的江州水梨,我要嫁为人妇,教养儿女,我要在红尘里拳打脚踢博一方天地,我要与人世间生拉硬拽些金银俗物,我要我八十大寿还看着儿孙围着我抢夺我的贴身首饰,热热闹闹好过我这喧嚣不已的一生。”

“所以,道长的姓,我是不敢姓了,自此以后我便叫封英莲!”

甄士隐目光闪动,似乎是触到心事,又目光怔忪,似乎今天一天接二连三被惊吓得一脸惊愕。

忽然听得一声大喊。

众人再回头看,却见一位跛足道人,风一般的从街那边过来,抓了甄士隐的手便要走。

黛玉心中一动,冲他朗声道:“既如此,想必您也是位大能人,那烦请替我带个话:这天道,我违抗定了。”

跛足道人一顿,却不提防封氏往前一啐:“我呸!你个拐别人汉子的妖怪!”

黛玉的话如晴天霹雳,震得他找不着北,毫不提防的状态下居然就被封氏正中了一记。

晴雯担心黛玉,忙走到她身边攥住她的手以示抚慰,黛玉扭头笑眯眯回望她,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跛足道人抓着甄士隐一溜烟的走了。看热闹的诸人也散了,封氏看都没看甄士隐消失的地方,只拍了拍装着休夫书的荷包,格外满意。反倒是英莲,往他们消失的那方向多看了几眼。

诸人回去的路上,路过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就听得巷内传来哭闹声,下头的人打听了来报缘由。

原来赶上宁国公的贾敬老爷殁了,尤氏让娘家的尤老娘并二姐儿三姐儿一起住了进来,没成想尤家姐妹不是安分的。

贾蓉偷娶了尤二姐,,偏偏撞上了父亲贾珍与尤二姐不清不楚,贾蓉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与贾珍争执起来,惹得巷子里人人围观,要瞧这一出好戏。

黛玉放下车帘,轻轻摇了摇头,这家人可真是荒唐。便吩咐仆从绕路,不从这府邸走。

待回了府,黛玉将今日之事禀告与白夫人得知,白夫人也只是感慨几句,又重新用英莲的新名字与文哥儿下了定。

过几天又传来消息,这几人要给尤三姐说与柳湘莲为妻,尤三姐以为终身有望,没成想柳湘莲向宝玉打听清楚尤三姐为人后,定要悔婚,尤三姐又羞又愧,直接自寻结果。

晴雯听了这事,叹息一回,女儿家要立身总不能够,生在污浊家庭,父母三观不正,偏偏不能安贫乐道,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

别个又没拿刀逼着你风流快活,你非要与众男子不清不楚的厮混,等想安定了,又要那男子不计前嫌接受你全部,岂不是白白委屈别人?

黛玉也听说了,想起柳湘莲的事情,可怜柳湘莲,好好儿被人说个亲事,倒最后要背条人命,无怪他最后被道士度走了。

不过想起来,也不知道这度走他的道士是不是那跛足道人?

黛玉想到这里就心里不舒服,她可不想那跛足道人多度一个人去。

柳湘莲殷实人家出身,后来父母双亡,他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颇有些游侠儿气概,从前被薛蟠调戏,他气得暴揍了薛蟠一顿,可还是手下留了情“知道他是个笨家,不惯挨打,只使了三分力气”。

过几年再遇上薛蟠被打劫,他仍旧挺身而出不计前嫌救了薛蟠,可见心里到底是厚道仁义的。

这样一个人,倒也算的上是“义士”,黛玉也不忍心他“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想点拨他一回。便找人寻了林瑞文来,要他出面去寻柳湘莲劝上一劝。

林瑞文不懂妹妹的托付而来,他就寻了傅云飞作伴,傅云飞听闻,自然仗义“且包在我身上!”

他寻了个交友甚广的朋友引荐了柳湘莲认识,待熟悉些傅云飞便与林瑞文邀了柳湘莲,席间先聊些如今东北地界上不安稳之事。

傅云飞是个有口才的,口中将那对方烧杀劫掠之事一一道出,听得柳湘莲义愤填膺,多次拍案而起,傅云飞见火候到了,才装作不经意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恨我家父兄皆在军中,长叹息如今青壮想要投军的人太少。可惜我家中要我读书举仕,无法从军。”

柳湘莲灵机一动:“我是个来去自由的,我可以去!”

说着就携那龙凤对剑要去投军,做出一份事业。

消息放出去后他的狐朋狗友皆备美酒佳肴,在城外亭子为他送别,勉励他做一番事业。贾蔷、贾蓉也就无从提起与尤三娘的婚事。

听闻此事已经办妥,黛玉才舒了一口气,柳湘莲是个仗义的,她不忍心此人受无妄之灾走上歧途,也不愿他仗着一身武艺打家劫舍,不若让他将一腔热血用于保家卫国。

又过几天,黛玉去贾府给老太太送些自己制的点心。宝玉也凑了过来,黛玉如今见他面上总是淡淡的,有意无意的冷落他。

宝玉正想法子往黛玉那里凑,就听闻有人回话说在外做官的贾政捎信就要回来,宝玉急得在地上打转。

自打那次宝玉挨打以后,王夫人就格外偏疼宝玉,也跟着发愁,宝钗和探春等都笑说:“太太不用着急,书虽替不得他,字却替得的。我们每日每人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去就完了,一则老爷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

黛玉听在耳里,面上不显露什么,心里却暗暗笑,这个宝钗,也算是有趣。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