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寇严要的并不是这些,她在乎的是这一战之后,长沙进入了安定祥和的发展时期。上层建筑齐心协力,民心归附。她肩上的担子轻松了。有了这一场胜利,原先面对的那些尖锐的矛盾,都柔化了。施政的阻力也小了很多。
对寇严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工作量减少了。许多事情都可以放心交代下去,由各位曹掾分管处置。徐庶这个长史身后也多了许多小吏,帮他处理日常事务。
他在长史府上开了课堂,邓艾,马谡每天都会去上课,寇封与寇严这两个正式弟子以及当了户曹掾的马良却只能隔三差五去蹭课。每天上课的两人中,邓艾的进步神速,不善言辞的他在课堂上一言不发。却将老师与马谡的对话讨论全都记下来,回去自己研究。
每每徐庶兴致来了安排两位弟子做兵棋推演,邓艾的胜率永远高于马谡。徐庶发现,邓艾的排兵布阵外表看起来是稳固防守,实则锋芒在内,计算精确,出击果断。刚毅于内,圆融于外,实在是天生将才。
捡到宝的徐庶欣喜非常,更加尽心指导,手把手地教。他很奇怪,自家弟子是哪里来的运气,捡到了这块和氏璞玉。
寇严十分关心邓艾的学习生活,时常问老师邓艾最近如何,听到老师由衷地称赞邓艾,她也很高兴。这孩子是她打算当成未来大将军培养的,又是妹婿的头号人选,可得花心血培养。
日子轻松了,寇严的心思便活络了,长沙郡比新野可大多了。来了长沙之后,除了罗县,她还哪儿都没去过呢!前面自家与周瑜太史慈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可是,这两个人,周瑜没见过,太史慈见到的时候已经是死人一个了,听老师讲起他生前的事迹,寇严心向往之。
对于自己的那些江东的敌人,她不但没什么恶感,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原来和自己过不去的那些人,都是和父亲同辈的名人,而且比父亲厉害得多。
现在寇严的心态就是遇到一个什么人都要与心中的刘备做一番比较。只要觉得比刘备厉害,她就高兴,对他们敌意也会减轻。这种微妙的心态一直伴随她入罗县,返襄阳,定长沙。
于是,太史慈墓在建昌竣工的消息传来,她给黄忠去了一个通知,说自己会亲自到建昌,去参加太史慈的入葬仪式,并会见太史慈的家眷子女。这消息一出,寇封反对了,徐庶也对此表示了担忧。
但寇严却执意前往,寇封表示要放下军务,陪同前往。被寇严拒绝了。开玩笑,你是直接逼死太史慈的人,你出现在他的落葬仪式现场的话,当地民众不疯了才怪,你会被拖出去游街的!
最后,还是徐庶站了出来:“太守既然一定要去,那么属下陪您去,更显出您的诚意,帮助黄老将军稳定民心。”
“老师……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您不用……”寇严还是无法适应老师对自己卑躬屈膝:“我想去建昌,其实只是想出去走走……您……”徐庶低头,一抹笑藏在寇严看不到的双眼之中:“太守大人,您不用对属下解释您的想法,这样不好。”
“可是,我想让您知道啊。”寇严见徐庶依然故我,仍然自称属下,有些急了,心里的话不经大脑,脱口而出。
“妍儿!”徐庶没有高兴,反而板起了脸:“你现在是一郡之首,事事处处都要小心,悲喜不形于色,不让人看出你心中真实意图。出门在外尤其如此,切不可再与往日相同!”
“老师……”也许是徐庶的语气严肃了些,把寇严一股子冲动的情绪默默地推了回去,弯下腰,虽然仍是小脸微红,语气却是镇定了许多:“弟子受教。”
烧红的铁遇上了冰冷的水……哎……
第117章 临建昌
翌日,寇严与徐庶分别乘坐两辆马车,带着护卫启程前往建昌。一路上寇严的车子跟在徐庶的车子后面,不知怎的,之前雀跃躁动的心情此时竟然烟消云散。端坐车里,脑中竟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
茫然中,徐庶语重心长的话反复出现在耳边。悲喜不行于色,心事勿让人知。她努力的好几次,果然喜悦之情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愁绪。撩开车帘向外看,景色虽佳,奈何路人个个行色匆匆。放下帘子,内心沉静。
不知到了建昌会是怎样的光景,百姓们见了我。一定都是敢怒不敢言的吧?太史慈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建昌本吴地。我以新主人的身份过去,不知要遭多少人记恨。见了太史慈的家人,我又该如何自处?
寇严先到海昏,魏延出迎,将她与徐庶迎入城中。规规矩矩以属下身份参见。寇严对他的成见经过时间的推移淡了许多,如今见他已无讥讽鄙夷之意。
只是海昏与建昌的情况相同,魏延以兵锋镇此地,免不了会遭到当地吴人的激烈反抗,因此寇严忍不住要多提醒几句。
魏延不愧为黄忠帐下第一将,文治方面也有两把刷子,懂得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道理。寇严只说了自己的担忧,他就立刻拍胸脯保证内安民心,外筑高墙,协助黄忠始终保持对柴桑与庐陵的双面压制。
嘱咐了魏延一番之后,寇严与徐庶直奔目的地建昌。黄忠亲自出迎,将两人迎进了城池。建昌城里这会儿已经被戒严了,百姓们关门闭户,街上除了站成两排的士卒,一个百姓也无。
寇严与徐庶被迎进了都尉府,这里是原来太史慈的府邸。黄忠接手建昌之后,这里就成了他的府邸,妻妾仆妇都是老家带过来的。
两人刚坐下,黄忠就向寇严汇报了建昌如今的情况。徐庶一边听着一边注意弟子的反应。见魏延的时候,弟子嘱咐魏延的话,他也听在耳里,深以为然。心中对弟子的成长很是满意。
现在面对魏延的顶头上司黄忠,寇严没有向黄忠提出什么要求,而是对黄忠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了全面的赞同。转而将话题扯到了太史慈留下的家小身上。
建昌刚被占领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重要的俘虏,被甘宁集中软禁在都尉府中,黄忠来后,甘宁将城池以及这些“俘虏”一并交接给了他。黄忠入住都尉府,他们就被挪到了另外的地方继续关押。
寇严提出要见他们,黄忠有些犹豫:“他的家人对你恨之入骨,恨不能吃你的肉,饮你的血。我看还是过些时候,等事情淡了之后再见吧。”
“我来,是要亲自送太史将军入土的。如果到时候,没有人披麻戴孝,老将军岂不是太凄凉了?”寇严叹了一声:“既然是打仗,就要面对这些。我可不信若是让周瑜攻下长沙,他会再还给我们。”
“当然不会。”黄忠脱口而出。半天之后才点头:“既然太守大人心意已决,属下这就安排见面。”
寇严点头,随即想起另外一件事:“你们都说太史慈生前享誉四海,黄老将军,你的讣告贴出去多久了?”黄忠一愣:“有十天了。”寇严与徐庶对视了一眼:“邀请呢?”
“三日前发出去了,主要是一些荆州名士。”黄忠汇报道。寇严眉头一皱,想说什么。徐庶接茬了:“太守大人,属下觉得,您还是先见过他的家眷再做定夺吧。”
寇严点头:“好,那就见见吧。”黄忠引路,寇严来到关押太史慈家眷的小院落。女眷们个个脸色苍白面露愁容,太史慈长子太史享被四个士卒押着来见寇严,一见面就破口大骂,杀父仇人,刽子手之类的词不绝于耳。
寇严早有心理准备,眉头都不皱地越过了他。到了一名怀抱婴儿的少妇面前。这名少妇一身重孝,双眼红肿。见寇严走过来,下意识的抱紧了手中的襁褓。
寇严到她面前:“你是这家的谁?”“我,我是父亲的女儿。”那少妇泪珠滚滚落:“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儿,他在襁褓之中,他,他是无辜的。”
“女儿么?”寇严低头看孩子。小孩儿肥嫩嘟嘟,正闭着眼睡得香。“男孩儿吗?”寇严问道。“是,是女孩。”少妇落泪道。“好,她以后改随母姓,你父亲的丧礼完了之后,你随我回长沙。”寇严如是道。
“这……小妇人……”少妇犹豫了。“怎么?不愿意?”寇严转过身,背对着她:“这个屋里所有的人,有想死的,老将军葬礼之后,我都不拦着。想活的,以后都是我长沙子民,我将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