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路行来,再经洞庭湖。此时的洞庭湖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摸样。原本嚣张跋扈的各路水匪被寇封与甘宁联手扫了个干净,现在再走这条水路已经是太平无事可以闲庭信步了。
寇封因此想起,自己还欠着甘宁一个邀约,也不知前方的战事如何了。周瑜退兵了吗?甘家哥哥是不是遵守约定留在江夏观望了呢?
寇严当然也想起了甘宁,只是她想得没那么多。她想的是,等到到了长沙,第一件事就是让寇封写信给甘宁,请他过来,将在洞庭湖收缴的船只与刘表送的一千船只重新整编,就以罗县为港口,建水寨练水军。甘宁若不来就算了,若来就封他个校尉,与寇封职位相当。
寇严想过了,黄忠老爷子的脾气倔,有些原则的问题上不能惹他不痛快。比如,他是最老资格的将军,因此他的军职必须是最高的,而且是唯一的。有他一个中郎将,其他人就只能暂时封校尉或者别部司马。
扩军可以,但军职却是不能动了,不能像刘磐那么傻,不小心得罪了老将军,后院起火就得不偿失了。
寇严一路上都在动脑筋,手头上的人选盘算一下还挺丰富的。至少在武将这一块是挺丰富的。文官方面,老师徐庶暂为长史,太守底下第一人,军政一把抓。
马良老实沉稳,可为曹史或掾吏。马谡学士不错,奈何性格冲动,还是让他先在老师手下帮忙打杂,由老师看着他,自己也放心。
这么想着,其实自己手底下还是缺人,不过已经比自己一个人在刘磐书房里窝着的时候好太多了。老师说要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现在看来还是有道理的,当现实比想象中好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很快,他们便回到了长沙。寇严正式入住太守府。刘磐的死讯也随即公诸于世。随即引来一片议论之声。但寇严很快宣布了自己的领导班子集体。当徐庶被封为长使的消息一出来,大家立刻安静了。
底层官吏们听到徐元直的大名个个面露喜色,新任太守是徐庶的弟子,有这位名师坐镇长沙,大家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寇严因此对老师更加感激,没有他的话,自己还真坐不稳这把椅子,只是委屈了老师,要屈居与自己的弟子之下。
老师长于谋略兵法,如今却只能大材小用做一名长史。寇严觉得有点对不起老师。徐庶却觉得官职无所谓,做长史一样可以管理军务,虽然事事都要和黄忠商量着办,不能直接拥有自己的部队,但这样更贴近与幕僚的角色,更合适自己现在的处境,也挺好的。
第104章 立长史
于是,徐庶主动提出,不但要马谡做他的小吏,连带邓艾也一起带了过去,同为徐庶手下。寇严深表赞同,邓艾这孩子虽然性格木讷却异常聪慧,寇严一直很看好他。老师愿意带教,是邓艾的福气。
而徐庶手下有了两个随身的“文书”,可以分担掉许多的事情,真正清闲下来,这也是寇严希望看到的。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寇严初任太守,三把火当然也是要烧一下的。这三把火分别是整顿官场,在全郡范围内搞整风运动,将原先偷偷摸摸抓贪腐变成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抓贪腐,一旦发现立即查处,游街示众。
伴随着抓贪腐的是第二把火,恢复举孝廉制度,以村为单位选举有才华平的高尚的人来充任官吏。这些人的身份信息需要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批,一旦发现裙带或买卖名额的做法立即查处,绝不宽贷。
第三把火,烧在治水。长沙郡水系众多,一到汛期容易变成一片泽国。寇严与老师商量了之后认为,想要民众归附,就要做一些为民谋利的事情,治水就是其中一项。
长沙本来人口稀少,治水速度就慢。如果不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集中整治,根本来不及。因此,治水运动几乎和整风运动同步开始。各家各户抽调民夫参与治水。就连军队也被调动起来,抽调了约两千人左右。
黄忠对此没有任何意见,他现在是长沙郡军队的一把手。寇封都是他的属下,所有训练扩军选拔事宜全都是他最后拍板,徐庶只是提供意见,最后还是他说了算,老爷子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干劲十足。
寇封也很乐意在他帐下学习,对于听他的指挥毫无压力。因为徐庶到了长沙,因为刘表对长沙又有了新的投入,让周围许多人感觉到了压力。江东那边的压力尤甚。
前方江夏久攻不下,国内山越暴发就在眼前。长沙这边又有强援。探子来报,黄忠磨刀霍霍,一副即将复仇的摸样。现在长沙内有徐庶智谋无双,外有黄忠老树发新芽再受重用,想要偷袭已经不可能,防着被偷袭倒是很有必要。
太史慈开始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懊恼了。不过,鉴于江夏的战事未完,他并没有从海昏撤军,依旧保持着频繁的拉练。不过,谁都知道,这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果然,几天后襄阳就发出了官方声明,江夏黄祖击退了江东的敌人,保全了江夏,周瑜退兵了。为了表彰黄祖的功勋,刘表罕见地进行了全荆州通报嘉奖。
消息到长沙的时候,寇严正在和老师一起研究在太守府所在地复兴官学的问题。想法是寇严提出的。实在是长沙的文化基础太差,文风不盛。导致选拔上来的官员,素质普遍不高。
但是,徐庶也有他的担忧,现在是乱世,最要紧的事情是筑高墙,练精兵,文娱事业还要往后面挪一挪。
寇严觉得徐庶说的有道理,决定暂时把官学的事情放一放。就在这个时候,侍卫进来汇报说马谡求见。寇严笑道:“老师觉得幼常(马谡字)做事如何?”“还需历练,他的兄长倒是不错。”
“呵呵,弟子也觉得他不错,那日幼常无意间得罪了刘琮,季常(马良字)为其开脱,表现得不卑不亢,沉稳大气。看得出来,性格挺好的。”寇严点头赞同老师的看法。
另一边,马谡进来,手里抱着一卷竹书:“禀太守,长史,襄阳的文书到了,江东退兵了!”寇严闻言与徐庶相视一笑:“果然如此。”马谡放下竹简退了出去。寇严笑道:“如此一来,黄将军可以清闲一段时间了。”
“恐怕未必。”寇严乐观,徐庶却并不乐观。公瑾可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他在江夏吃了亏,难免不会把这笔账算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不能有半点松懈啊!”
“老师的意思是,他会调转枪头,来攻打我们?怪不得太史慈迟迟不撤军呢,原来是伺机报复啊!”寇严恍然大悟:“真好算盘也,粮草,士卒都不用他消耗,太史慈那儿有得是,可以随时来攻啊!”
“是啊,长沙的地理位置就是这么微妙。完全暴露在江东军的锋芒之下。刘荆州给你的那些资源,可不是白给你的。”徐庶如是说。
“既然如此,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周瑜在黄祖手里吃了亏。想要到长沙来翻本,我岂能让他如愿了?”寇严相信,只要有徐庶在,加上黄忠魏延和师兄寇封,即便周瑜马不停蹄地来犯,她也不怕。
想到这里,她诡异地一笑,脑中想起那天在刘表的府邸。刘表蔡瑁二人一吹一唱,一褒一贬。说白了都是在利用自己,顺便也利用了老师以及老师身后的荆州士人。
既然大家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我没道理不为自己生存而只为你卖命的。“如果一切皆如老师所料,我们正好看看襄阳将军府里的那位是什么心态。摸准了路子,以后才好把握分寸。”
“妍儿,你能想到这一点,为师就放心了。你比你师兄更有大局观。适合这个位置。”徐庶欣慰道。
“老师您就不要夸弟子了,弟子到现在都一直在内疚,让老师屈居于这小小的太守府中。”寇严连忙摇手。“妍儿,这长沙太守,你以为能做很久?”徐庶见弟子又表示歉意,有心宽慰她,故做神秘道。
寇严一愣,望向老师的眼睛。猛然惊醒:“老师的意思是……”“叙叙图之。”徐庶缓缓吐出四个字:“现在,你成了长沙太守,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艳羡也好,觊觎也罢,都会给你制造机会,推着你往前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你明白否?”
“明白!”寇严站起来,由衷地对徐庶作揖:“有老师在弟子身边,弟子无所畏惧。谢谢老师。”“妍儿,你这是做什么?你我师徒何来这许多的客套,你再这样,为师可要动气了。”徐庶佯装嗔怪道:“你要记住,出了这道门,你是太守大人,我是你的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