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要再去想江夏的事情了,我们来想想周瑜什么时候会攻城吧!”寇严见老师沉默,知道自己话说重了,但她不准备道歉,只好把话题岔开去。
“这要看他想要什么,如果他还想着消灭曹操更多的有生力量,并且他已经与皇叔出现了明面上的裂痕这样他就会选择尽快攻城,拿下江陵后,可以追去襄阳,趁曹仁立足未稳,一口气拿下襄阳。这样他才把这次北伐的第二阶段任务全部完成了。如果在这里耗着,等曹操回了北方,等曹仁巩固了襄阳的防御,周瑜就算拿下了江陵也是白搭,江东的陆军根本不是曹贼的对手,只要给曹操一两年的时间,他就能再次南下!到时候,襄阳就会是他的大后方了!”徐庶一边说着一边把桌上笔架子上的笔一支一支拿下来在桌上摆弄,给寇严直观的认识。
寇严认真地听着,徐庶认真地分析:“现在,你假借赵子龙的名义夺得了江陵的物资,等于是给了周瑜尽快进攻攻打江陵的理由,我想,周瑜选择进攻的日子,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了吧!你看着吧,第一波攻势只是试探性的,第二波第三波攻势才是最浩大的,如果你不怕,可以去看看,你说你要去襄阳,那么到时候,我们也是要那样攻城的!”
“攻城啊……当时魏文长守建昌,吴主合三郡之力攻城,虽然我没去现场,但往来的竹书可不少,我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形……”寇严有些惋惜地说。不过继而她又坚定了:“我要去看!看周瑜怎么攻城,看徐晃怎么守城!看他们是怎么用人命去填平胜利的道路,我要亲眼见证他们的失败!老师,以你的经验,徐晃守城,最多能守多久?”
“江陵是刘表最重要的仓库,自然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如果徐晃豁出命去坚守的话,没有一个月攻不下来。”徐庶叹息道。
“一个月?合两家之力一起攻打呢?不对,他们一定不会一起攻打。不然谁先进去了,说都说不清楚。这样反倒是给徐晃制造守城的条件了。”寇严嗤之以鼻道:“您曾经教过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我给他们创造了离的借口,他们岂不是会离得更快些?”
“是啊!你做得很好!”徐庶听出来了,其实寇严之所以长篇大论,不过就是想得到自己的赞同而已。瞧她连《庄子》都搬出来说理了。自己能不说她对吗?徐庶低头轻笑:“妍儿,难为你还记得为师教你的句子,如果换了是你师兄在这儿,他可能半句都背不下来。”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被老师夸了的寇严总会觉得特别幸福。故而她抿嘴一笑:“老师您又拿师兄说事儿,他当初选您做老师还是我给出的主意呢!原本我就是用您用兵如神这一条说动他的,可不是什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拽文从来都不感兴趣。”
“是你提议封儿来拜我为师?为什么?封儿拜师之前,我以菁入了妍儿的耳了吗?”徐庶吃惊地说。他怎么不记得他们之间有过什么交集?难道是当初他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名气太大,妇孺皆知了?
寇严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你何止是入了我的耳,你直接就入了我的眼好么!要不是上辈子你在看见我的时候流露出的发自内心的怜悯和惋惜,我又怎么可能记得你到现在呢?
第316章 坦白从宽 下
“是啊!早在老师威镇新野之前,我就已经从甘氏处听说过老师了。甘氏说,老师是皇叔最推崇的人,皇叔别的本事没有,招揽人才的手段是一等一的,师兄当时正在犹豫要拜谁为师,而他在皇叔眼里还是独一无二的继承人,那肯定是待价而沽选择最好的人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才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他就从少将军降格成了刘校尉,你说当初不抓紧时间把老师认了,后来哪里还有机会呢!要拜师,就要拜最好的,在我心里,您就是最好的!”
寇严微红着脸,大声赞美自己的老师,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徐庶完全无法招架:“妍儿,我,我哪里有那么好,你的拜师宴上,多得是比我更饱学,更有名气,更有手段的名师……”
“老师,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寇严见他如此,故意调皮了一把。
“真话怎么说?假话怎么讲?”徐庶当然不会着她的道。
“假话是你是我师兄的老师,师兄拜师前后判若两人,所以我认定你是最好的。故而拜你为师。”寇严表情认真,说着“假话”却特别的诚恳。而这个理由在徐庶听来已经很真实了,如果这都是假的,那么真实又是什么呢?
“真话是,去襄阳之前,我没得选择,我是由师兄带去襄阳的,到了襄阳第一眼见到的人就是您,我的直觉告诉我,拜您为师是我唯一的出路。至于后来,拜师宴上司马先生开玩笑说收我为徒,那完全是兴之所至的无心之言罢了。如果我应了,岂不是要被他怀疑是人品有问题,把您当成是跳板了,您与司马先生是挚友,他当然不会为了我而让您难堪不是吗?
而另一位说要收我为徒的,是庞师兄的叔父,我与他完全不相识,之前连交谈都没有,他说收我为徒我就应了,那背后的司马先生,以及收拾好心情准备接纳我的您,又将置于何地呢?老师,我是真心诚意想拜您为师,不惜步步相逼,当初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不管真话还是假话,我都是这句话。”
“妍儿……你……”徐庶再次被震惊了。眼前这个孩子,当时真的只有七八岁吗?七八岁就能把事情分析得这么透彻了吗?
此时此刻,他觉得不是寇严被他折服,而是他被眼前这个小姑娘再次折服了。她是那么坦诚,又是那么狡黠,自己被她的坦诚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动,又被她超年龄的聪慧和狡黠而折服。她怎么知道那时自己是好不容易,做了好几次的心理建设才敞开心扉接纳她的?这个孩子啊……自己真的拿她没办法了!
“老师,我把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说给您听了,您要是还想知道什么,赶紧地问,我不要我们之间有任何的隔阂。”寇严放松下来,一双眼中都是释然的表情。仿佛此时此刻,无论徐庶问什么,她都能毫无心理负担地回答了。
徐庶接触到这样的目光,心里某块柔软的地方一下子被触动了。他轻轻地一摆手:“傻徒儿,你我师徒经历了这么多事,为师想知道的,已经尽数知晓,就连没想要知道的,你刚才也已经告诉我了,不是吗?你再说下去,反而显得生疏了。”
其实徐庶还是很想知道寇严为什么一定非要离开新野,单凭她分析的,新野部可守,不逃不能活的说法其实并不很有说服力。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刘备离开新野去往江夏的时候,甘宁负责“押送”,根据他的回报,刘备身边只有一个婴儿,并没有女眷,可见甘氏糜夫人等一干姬妾都已经被他扔在了途中。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寇严和妹妹也在现场,结果很有可能就和甘氏糜氏一个下场。
所以,徐庶即便很想知道,也不想问徒弟,寇严不愿意与他有隔阂,他也不愿意再去伤害寇严的感情,不想让她再想起伤心事。时至今日,徐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定是刘备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让寇严难以接受,或者是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无论他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反正错的肯定就是他!现在他的处境尴尬,完全是他自作自受。
其实他怎么会知道刘备身边的孩子根本不是他亲儿子,而是他早就准备好的替身,他的儿子身娇肉贵的,体质孱弱,他怎么可能会舍得带着他逃命,把他危险之中呢?这个替身的功能不过就是为了博取多一点的同情分,让跟着他逃命的百姓更信任他,义无反顾地跟着他。顺便还帮他笼络的手下将领的心,两全其美。
后世有一句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阿斗在这条逃难路上的真正用途,就是给他爹当道具的。不管正史上他到底有没有摔,阿斗是道具这是肯定的了。拿亲生儿子做道具,人说虎毒还不食子呢!刘备为了这个儿子能弄死养子,又怎么舍得冒这么大的风险带他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