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铮妍(113)

作者:就爱嗑瓜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其实我只是生活在泡沫之中,而那些泡沫,一戳就破。你说你不会像那些人对你那般对我,你说你并不是真的把我当成是俘虏,你说你会尽力替我医治,会保我无虞。你说你不会将你受的那些苦复制到我的身上,其实你不必说这么多的,完全不必。我在你的手里,已经逃不出你的掌心。

孙绍苦笑了一下,仰头看庭院之中,北风呼啸,天是灰蒙蒙的。不知远在吴县的娘亲想念儿子的同时,有没有为自己添衣。娘啊娘,儿子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见您一面,那封家书,若您有缘得见,当放下心中想念。

且不提孙绍在寒风中思念亲娘,回屋后病情又有反复。单说寇严领着众人抵达黄忠的军营。留守的士卒知道是太守大人驾临立刻大开营门列队出接。随着战事的进行,这里的人马陆陆续续被调往前线,现在留守的都是些老弱残兵。

寇严的车子直接驶到了校场上,空无一人的校场此时稀稀拉拉站了一些人,寒风中,寇严从车上走下来,站到他们面前。众人眼巴巴地看着小姑娘离他们越来越近。“你们都是跟随黄老将军为长沙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你们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一切,长沙军民都记在心里,只要有你们在,长沙便是不可战胜的!

我今天来,一是想来看看你们,二是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的黄老将军很快就会凯旋而归了!”

一众老兵哪能听到这么掏心挖肺的话,一个个激动得泣不成声,有几个老头老得头发花白胡子一大把,背也驼了,腿也瘸了,身上的零件早已不齐全。黄忠念他们跟随自己久了,家中又无人赡养,将他们留在军中,这些人这是头一次听到这么感人肺腑的话,激动得直接跪倒在地。

寇严身后,马静,马谡和邓艾都站得一动不动。寇严说的话,他们也都听到了。马静连连点头,太守大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因为对面是老弱残兵就忽视了他们,恰恰因为她重视了这些细节,未来长沙军队的凝聚力,会更多一层保障。

小小女孩,能想到这一层,着实不一般。邓艾和马谡也在听,马谡听得津津有味,太守大人这舌灿莲花的本事做站前动员和做战后安抚效果一样杠杠滴。

邓艾聚精会神地听着,在心里揣摩寇严的用意,聪慧如他电光火石间明白过来。寇严这么做,看似多此一举,实际却与千金市骨有一曲同工之妙。太守连留守的老卒都关爱有加了,还会亏待正规编制的士卒么?很快,关于太守大人言出必行的事迹就会被幸存的府兵传扬出去,若是再加上爱惜士卒呢?

第160章 宁缺毋滥

寇严赏罚分明,爱惜士卒,再加上礼贤下士,中正平和的形象深入人心。太守大人小小年纪就能拥有如此多的好品格,长沙臣民怎么可能不支持她,爱戴她呢?因此,当寇严临时决定慰问留守士卒,绝对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

邓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有朝一日自己能领兵,对外,一定要像黄将军一样善战,威名远扬。对内,已经要像眼前的小主公好好学习,内外兼修,才是为将之道。

在遇见寇严之前,邓艾就像荒地里的野草,生命力旺盛,野蛮生长。遇到寇严之后,得了经史子集的熏陶,又有外来的物质保障,虽然只有一年多点时间,却也产生了本质的变化。所有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寇严有意无意的栽培,小孩心中默默感恩。

慰问完老卒,便进入了今天的正题,见鲁肃。马静等三人被寇严找了个借口留在了老卒堆里,她自己则在看守的带领下拐弯抹角地到了关押鲁肃的牢房。

严格说起来,这是一个单间。桌椅板凳床铺一应俱全,案头上,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有几卷竹书。寇严站在门口许久,里面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守卒陪他一起站着,焦急又尴尬的神情溢于言表。

寇严却不以为意,她就一直站在外面,看里面的人端坐在案前,一手持竹简,一手执笔,不知是在临帖还是在抄书。这时的鲁肃和初见时大不相同。来时一副东吴使臣的模样,长袍阔袖,风度翩翩。此时的他换了一身朴素的白袍,头上没有冠,只用一块黑巾将头发包裹住,黑色的头巾刚好衬出他鬓角有疑似斑白的痕迹。之前怎么没注意,原来他已经老成这样了。

寇严就这么观察了一会儿,忽然就没了进去相见的心情。进去见了又怎样?问他东吴的事情,他会好好回答么?寇严觉得完全不会。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就像魏延这样的,你想和他好好说话的时候,他必须是满嘴谎言对待你。你不想和他好好说话了,他倒开始识相了。

自己刚刚在外人面前树立起和颜悦色的好主公形象,真是没有心情吵架。还是算了吧,等这段事情过去之后,有空闲了,再来搭理他吧。

打定主意,寇严忽然转身,往外面走,背对着里面的人。不管他是看见了装没看见,还是确实没看见,自己都没兴趣知道了。寇严身后,守卒傻了,太守大人这是几个意思?人都到门口了,怎么不进去呢?隔空看几眼就算完事儿了?

没奈何,只能低头哈腰地跟在她后面往外走。直到走到外面庭院里,寇严才收住脚,回头对守卒说:“继续这样关着他,既不要薄待也不要苛待。”“小人明白。”守卒躬身领命。寇严往鲁肃住的方向看了看,又补了一句:“不要让别人有机会同他说话。”“太守大人放心,小人心里有数。”“如此甚好。”寇严露出了笑容。

到了外面,马静,马谡,邓艾三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寇严出来,齐齐上前行礼。寇严也不多话,直接招呼登车回太守府。

到了家,遣散了众人,她独自一人倒在睡榻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江东来使臣这回事,按理说不该她紧张,现在是她掐住了东吴的命门,逼他们谈条件,为什么自己这么忐忑?

说到底,还是担心马静镇不住场子啊!寇严叹息,想来想去都觉得不行,马静书生气太重,老实得不会转弯,又不善言辞。让他做接待实在是勉强。但是,除了马静,没有其他合适的人,这是致命的问题,心里不放心也没有其他法子想。

就在寇严反复思量,已经差不多死心的时候。希望意外降临。一直戒严的长沙城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名自称司马徽弟子的年轻人带着司马徽的推荐信求见太守。寇严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特意开出绿色通道,直接在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了他。

看过司马徽的信,加上此人的自我介绍,她才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在长沙忙打仗的这几个月里,襄阳城里出了重大事故。刘表病情恶化,卧病在床,蔡氏和蒯氏为了全面控制荆州,自封了左右军师,蔡瑁还领了水师统领的职位。

如此一来,荆州变天的时限越来越近了。鼻子灵的士人和商人们都在东张西望寻找下家了。站在寇严面前的人名叫王韬,出身寒门,家在南阳,在司马徽的府上课,一直都被士族的学子们排挤,一直都在等待时机。这一次,襄阳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众学子议论纷纷,他终于下定决心,敲开了老师的门。

司马徽问他想去哪里,他说自己忠于汉室,绝不投曹。但新野太小,位置又不好,弹丸之地上已经养了一条卧龙和一批文臣,他过去,即便能得到一个很高的身份,实际干的还是刀笔小吏的活。言下之意,新野太小,僧多粥少,以他的实际情况,过去也就是吃残羹冷炙的份,不去。

王韬说庞统去了东吴,周瑜却被贬鄱阳湖。失了百分之八十军权的都督,败局已定。庞统都熬不出头的地方,换了其他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结局。不是吴地人,休想在吴地出人头地。

司马徽默默盯着他的眼睛,好半天之后才展颜:“既然你认定笑到最后的是长沙寇氏,那我就送你去。那时一个尚未及笄的幼女,她的身边已有徐庶和马氏三兄弟,你觉得,你会有位置?”

“就冲长沙郡经营未满一年,我就觉得值得。”王韬异常坚定。司马微听到最后,非常高兴:“好,我就欣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坚持,有定见,我为你引荐。那长沙太守与你是一个脾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