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泪水不自觉地顺流而下,寇严只觉得脸上痒痒的,伸手一摸才发现,自己竟然哭了。胡乱地抹了几抹,再看床上的人,连睫毛也没有动一下。
寇严松了一口气,起身退到外面,这个时候,她才从袖中取出帕子,将脸上的泪痕彻底擦干净顺便吩咐侍女照顾好孙绍,然后才匆匆离去。然而,她前脚出门,后脚床上的孙绍就睁开了眼睛,一脸思索表情。
回到书房,稳定了一下情绪,再度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一来二去,她完全忘了曾经对他说过什么。邓艾和马谡已经回来并又离去,听汇报说他们带回了不少人头。而派出去两百多个府兵,最后回来了一半不到点。
由于邓艾和马谡都不在,寇严召见了几个幸存者。听他们汇报那一战的具体情况,心里对马谡和邓艾的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非常满意,琢磨着等他们回来复命的时候好好嘉奖一下两个小鬼。
这次长沙城的保卫战不但他们不仅仅是力保城门不失这么简单,更重要都是,他们连根挖了好几个豪强的老巢,搜刮来的财富除了极少的一丁点儿入了府兵的口袋,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流入了寇严的腰包。
当初她夸下海口许诺说所有府兵,凡是他们抢到的金银珠宝,甚至是女人,都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不用上缴。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明智了。这群府兵,活着回来的才一半,他们都是空身出去的,没有人背了麻袋,能拿多少东西?
但是,他们上缴的战利品却丰富到令人咋舌。经此一役,长沙再无强硬的土豪,许多曾经的“黑户”现在全部曝露在阳光下,成为长沙的劳动力和兵源。长沙的人口就这么凭空多出了数万。
可别小看了这数万人,他们可以被训练成士卒,也能开荒种地,使得原本萧条的长沙变得富饶起来。战争年代,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因此,寇严很爽快地加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每个辛存哲都额外得到了一百金以及被允许以十年免税的优惠开垦一块十亩左右的荒地。这让每一个辛存哲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件事情一了,寇严一口气彻底松了。长沙城的危机解除,老师可以回来了!她几乎迫不及待地就想下令去接老师回来。刚想开口叫人,猛然想起老师临出发前说过,他这次离开,短则一月,长则两月,方能重返长沙。
这时间还没到呢!寇严无力地垂下手臂。又开始鄙视自己了,老师不在身边,自己做什么事都心急慌忙的。城外大战刚过,还有很多善后处理的事情要做。城楼下,死尸都还没埋呢!这就想去接老师了?接他回来替你善后吗?
拍拍脸颊,寇严命令自己冷静下来,整个长沙城所有的公务员全部行动起来,快速消化整理这次战斗的战利品。
饶是马静带着同事们日以继夜地统计清点,也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才把所有的战利品分门别类全都列上清单交到了寇严手中。寇严看着堆成小山的竹书目瞪口呆:“真的有这么多?”
马静累得眼睛里全都是红血丝,精神却极度亢奋:“回大人的话,这些只是金银,粮食,丝帛等市场上明码标价的东西。还有那些古玩字画珠宝之类,尚未列入清单。”
“还有啊!”寇严张大了嘴巴,半天都没合上。还好还好,自己一开始派出去的马谡而事后清点的人的马静,都是文化人,如果光是一群士卒去打家劫舍的话,古董字画什么的,早就被当做垃圾毁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肯定得心疼死。
现在好了,这件事完美收官了。寇严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完全不想经此一役,其他三郡包括背后的襄阳将用什么眼光来看待长沙。长沙会遭到更严厉的制裁。得罪君子不要紧,得罪小人,后患无穷。
只是现在的她完全不考虑这些,她想的是,既然长沙周边所有的邻居一门心思只想着挤兑她,想让她无路可走,那她就只有用非常规手段开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第153章
寇严心里知道,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和自己的初衷南辕北辙。自己原先想要的,只是在出了心中恶气之后,找个世外桃源和妹妹平静地生活。但事情越发展越出乎她的意料。
对父母的恨越来越淡,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也越来越淡,她已经慢慢习惯了打仗,休战,再打仗,再休战的日子。连轴转的生活状态让她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和空余的脑容量去思考别的东西。
老师说她是一下子经历太多,消化。她觉得自己好像是一颗螺丝钉被迫装在一架永动机上,一刻不停的被迫旋转,而她竟然有了乐此不疲的感觉。
徐庶的回信很快就来了,一方面表扬了一下徒弟,另一方面也再次阐明了自己暂时不回去的理由。他在暗处除了能够更方便地观察那些居心叵测的邻居之外,还能更方便地遥控建昌和柴桑两方面的军事行动。
从而让所有人都相信他是真的去了前线,长沙城成了真正的后方。减轻寇严的压力,给她足够的时间消化整理被“豪强反叛”阴影搞得人心惶惶的大本营。
寇严看完老师的信,只觉得鼻子酸酸的,想哭。老师甘冒这么大的风险,劳心劳力全都是为了她啊!只可惜自己那么弱小,时时处处都要老师操心,本以为请老师过来是与她分享权力享受待遇的,结果却变成这样。
叹息过后,她开始琢磨自己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对于这场无妄之灾,老师都已经条条框框都安排好了,自己完全帮不上什么忙。想来想去,她忽然想起,老师身上的一副永远都是那个颜色那个款式,似乎穿来穿去都是那一件。自己也许可能可以给他做一件衣服。
想到就做,寇严觉得心里存着的这个念想,脑子立刻兴奋了起来,带动全身的细胞都活跃了。丢下书房里剩下没看的文书,寇严坐车回到了后院自己的屋子。
瑶琴带人去府库抱来了好几种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料子,寇严挑了半天却总是摇头,颜色太浅的,衬托不出老师的沉稳和翩翩风度,颜色太深的又觉得太过沉闷老气,反正就是怎么看怎么不满意。
到最后她自己被自己打败了,亲自去府库翻找心目中适合老师的衣料。结果已经挑花眼的她依旧一无所获。
忽然,她想起了这次胜利的战利品,其中有许多精品布料,不如就用战利品为老师做一件衣裳,既可以聊表寸心,也能小小地炫耀一下,让老师和自己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这么一想,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书房。刚刚得到消息赶来想和姐姐说两句话的寇容扑了个空,翘着嘴巴回了自己的屋子,事后寇严专程去道歉,花了许多时间安抚。
现在她的心里除了老师就装不下别的了,找来马良要求把战利品中所有的织物全都集中起来供她挑选。马良领命出去,人多好办事,不多久他就进来汇报,说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到了偏厅里,寇严可以随意挑选。
这一回,她一眼就看中了一块浅灰色熟丝软料。拿在手里轻薄柔软,阳光照在上面还闪闪发光,一看就是上品种的上品。寇严决定,就用这快料子左面子,为老师做夹棉的曲裾。
接下来的时间里,寇严除了关心前线的战事,剩下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这件衣服上。不可能找老师量身,也不好意思告诉胡大娘自己在为老师做衣服,所以她只能靠想象。
和老师站在一起的时候,需要仰望才能看见老师的脸。两人并肩时,感觉他的肩宽是自己的两倍还多。按照这个比例看来,老师果然是由武入文是铁血军师。比荆州其他人优秀太多了。
其他如诸葛亮,庞统什么的,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马良马谡因为不能武而被刘琮讥讽嘲笑,若是换做自己的老师,只怕早就血溅五步了。
想到这里,她满心都是欢喜,每次都是这样,忍不住拿别人与老师作比较,发现无论怎么比,都是老师比别人好,她就高兴。手上在忙碌,眼神却半点没往料子上看,好在她早已孰能生巧,手指划过温软的料子,心里想的却是老师穿上这件衣服之后他会有多高兴。做着活计,偶尔也会笑出声来。
这件衣服,一针一线里隐藏的都是感情。感激,依赖,欢喜,期待,各种情感混为一炉,只让她绯红了双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