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烽烟(306)

作者:西元的伊南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多时,秦王嬴稷携希儿、张禄来至。白起夫妇向嬴稷和希儿行礼,嬴稷对婷婷道:“小仙女,我们该给马服君封棺了。”

婷婷喉咙一哽,说不出话,抿着丹唇点了点头。

嬴稷朝五名虎贲武士招手示意,武士们走到棺柩旁,四人抬起地上的棺盖。

婷婷眼瞅着棺柩即将密封,蓦的喊道:“诸位等一等,容我再看一眼。”

四名武士立刻停止动作,四双眼睛齐向嬴稷望去,嬴稷微微颔首。

婷婷端视着赵括俊秀的笑颜,双目湿润,脸上却也呈现出一抹温暖柔美的笑容,缓缓说道:“阿括,师父会永远记住你的模样、记住你的好。你在另一个世界也勿忘了师父,我们还要在梦里、在来世重逢……”

嬴稷侧耳聆听婷婷的细语,心弦强烈振动:“小仙女对我的情义,是否也有这么深呢?倘若哪天我离世了,小仙女会不会也对我说出这样动人的话?”思绪绵绵悠悠,不觉呆住。

婷婷拭去眼泪,让虎贲武士继续办事。

棺盖严丝合缝的盖在棺柩上,第五名武士用四根又长又粗的铜钉固定棺盖四角。

白起轻轻挽扶着婷婷。

他知道,婷婷此时很虚弱、很无力。

赵括的墓址选在黄土岭东面的一座小山上。这里靠近他最后战斗的地方,也可遥遥眺望远处的长平镇。

秦王嬴稷事先已命兵卒挖好墓穴,并在墓穴上方搭建了起重的木架。八名虎贲武士把棺柩抬到墓穴旁,用木架上的吊索绑住。

棺柩徐徐下降,婷婷目不转睛的看着,心仿佛也在随之沉堕,脸颊上两行泪水晶莹闪光。

周围其他人本来都不在乎赵括,谁也不会因赵括的丧事悲伤,但众人见到婷婷凄恻的情态,倒是纷纷萌生怜惜之心。

待棺柩和随葬的箱子均放置妥当,士卒们开始填土。

婷婷稍稍抬头,向白起道:“老白,你觉着阿括是不是优秀的将帅?虽然我是阿括的师父,但阿括素昔最崇仰的人是你,你是他心中的兵家楷模,我猜他一定很想知晓你对他的评价。”

白起握着婷婷之手,道:“赵括在绝境之中仍能凝聚军心、团结士卒进行数次突围,可见他有优异的治军之才。他不畏强敌、多番身先士卒、最后力战而亡,亦不失武将本色。不过他一生唯一一次挂帅就遭重挫,全军大败、战绩悲惨,我无法褒扬他的兵略。”

婷婷点首,道:“你说得很中肯,阿括也不会喜欢听虚假的赞扬。”她虽明白实事求是的道理,但思及赵括终究未能达成生平志愿,不免又替赵括惋惜,细眉深蹙不展。

嬴稷欲减轻婷婷的忧愁,含笑补充道:“小仙女,在我看来,马服君还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忠臣,纵然出师未捷,一片丹心却是日月可鉴。这场大战,赵国原是底气不足的,无论赵王派谁挂帅,都不可能战胜大秦。马服君临危不惧、至死不屈,诚然是对赵国尽忠尽瘁了。”

婷婷叹道:“可惜阿括的忠烈并不能弥补赵军和赵国的严重折损,阿括自己必定非常自责。”她仰面望天,双手捧在胸口,祈祷一般的道:“但愿赵王和赵国人民莫因阿括战败而怨恨他。”

约摸半个时辰逾过,坟冢堆就,虎贲武士把墓碑立在坟前。

忽听得北方传来三声虎啸,众人侧首望去,见是四猫、五猫、六猫带了两只野虎、一匹白马到来,傍边还有些野兔、猴子、松鼠,大鸮和大凤在空中飞翔,身后跟着一群五彩羽毛的雀鸟

大凤当先飞至婷婷面前讨俏,婷婷浅笑着问道:“你们找来这些朋友,是要给阿括守墓吗?”

大凤答道:“对!对!对!”

婷婷对陌生的飞禽走兽们道:“我正犯愁,我不在这儿时,谁能陪着阿括,荒山孤坟,委实太冷寂了。现在由你们替我陪伴阿括,我便放心了,多谢你们!”

那些飞禽走兽们尽皆欢闹,显然十分乐意帮助婷婷。

唯有那白马好像幽郁深重,垂着脖子凑在赵括墓碑前,悲声嘶鸣,眼里滚下泪水。

婷婷一讶,道:“我记起来了,这马儿是阿括的坐骑!”

大凤道:“就是它!就是它!”

嬴稷奇道:“赵括的坐骑怎会来此地?”

婷婷也颇感疑惑,思索了须臾,莞尔道:“想来是赵军断粮,阿括不忍杀食自己的爱驹,又不便再将马儿饲养在军营中,于是就把马儿放归原野了。”

嬴稷点点头,道:“有这个可能。”

婷婷道:“这马儿特意来主人坟前吊唁,真是有情有义。它在这里,就宛如有个老友伴着阿括,阿括更加不会感到孤寂了。”

白起见赵括落葬之事已毕,大手捏了捏婷婷的小手,道:“婷婷,我现下要去长平镇处理军务,暂时不能陪你了,你先回营歇息,这几天你太累了。”

婷婷抓住白起之手,道:“你要率军围攻长平镇吗?我和你一道去!”

白起微笑道:“不是,我不去打仗。长平镇的赵军残部已经投降了,我去受降而已。”

婷婷吃了一惊,瞪大乌眸道:“赵军怎么投降了?这是背叛国家的失节之举啊!”说话之时,回眸望了眼赵括的坟冢,情绪益发激动,“阿括宁肯战死也不向我军屈服,怎么他才离世,剩下的部队就投降了呢!这让阿括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啊!”

白起轻抚婷婷颤抖的玉肩,道:“人各有志,婷婷不必关心赵军的志节。赵军投降,恰是为我军省去一场战斗、减少我军伤亡,对我军是有利的。”

婷婷唏嘘一声:“这倒也是。”又道:“既然不用打仗,那我就不随你同去了。但我这会子也不想回营寨,我要在这儿多陪陪阿括。”

白起温然道:“好。赵军降卒人数多,我军调度他们颇为费时,我今天要迟些回来,劳驾婷婷耐心等我。”他知婷婷伤心,不忍再增加她的烦愁,因此暂时未将残酷的“杀降”决议告诉她。

婷婷也不细问,淡淡的一笑,应承道:“恩,我等你。”

白起遂向嬴稷行礼告退,骑上玄海,一径驰往长平镇。

婷婷立在赵括墓边,纤纤素手执起玉笛,丹唇吹响悠长婉转的旋律。

风声笛声相衬,秋意萧萧,追思绵延飘摇。

嬴稷以观赏秋景为由,命虎贲武士在山腰搭建帐篷,也留在此地。

午时许,白起抵达长平镇西边的秦军兵阵,王龁、张唐、华摎三人恭肃迎接。

白起问王龁:“赵军是否答应了我军的要求?”

王龁笑道:“答应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乞降之辈,怎敢拒绝我军的要求啊!”

白起道:“那就依计行事。”

四人随即来到兵阵最前,一名使者驱马至长平镇壁垒下,朝赵军高喊道:“大秦武安君驾到,赵人速速以礼来降。”

季攸闻声,心“突突”急跳,双掌和背脊上满是冷汗。镇静片时,他手捧降书和主帅虎符,走出壁垒,由信使引领着来到秦军兵阵,至白起马前。

这是季攸第一次见到白起,可他尚未看清楚白起的容貌,脑袋已迅快垂下。

对着这个害死他三位结义兄长、害死他无数祖国同胞的仇敌,他居然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他痛恨自己胆小怯懦,惭愧得无地自容,却又实在扼制不住内心的恐惧。

当今世上,本也没几个凡人敢直面白起之威。

季攸喘了几口气,哆哆嗦嗦的高举双臂,将降书和虎符呈给白起,道:“我军十六万士卒……愿投降武安君……从此效顺大秦……”

白起接过降书和虎符,冷冷的问道:“我令你们十六万军士分编为千人队,已编好了么?”

季攸躬身回答道:“已编好了。”

白起指示张唐和华摎:“行事。”

张唐、华摎抱拳应诺,即率五万精锐甲士至长平镇外。

季攸回到长平镇,领赵军降卒出来。他遵照白起之令,每次只带一千降卒出垒,降卒出垒后先把身上铠甲、手里兵刃搁置在秦军指定的地方,然后穿着布衣、手无寸铁的跟随一队秦军离开长平镇。

十六万降卒,总共需要如是往复一百六十次。白起的这道命令,看似是把一件事务变得复杂繁琐,却是旨在分散赵军兵众、解除赵军武装,再度降低了赵卒的战力,防止赵卒沿途损害秦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