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烽烟(271)

作者:西元的伊南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白起静静听着,并不言语,双手捧起一杯蜂蜜水,平稳的摆在婷婷面前。

婷婷却无心情饮水解渴,瘦弱的娇躯倏然扑向白起,两条纤臂兜住白起的颈项。

白起又是惊喜、又是怜爱,立刻用力抱紧婷婷,道:“婷婷勿慌,我和你不会分开,我们永远在一起!”

婷婷乌眸凝泪,婉然笑道:“是的,我们永远在一起。”

白起心跳得急促,面孔通红,低下头,嘴唇覆着婷婷的丹唇,深情亲吻。

一束阳光洒进房里,照耀在这对恩爱的夫妻身上,明晃晃,暖洋洋。

次日,白起夫妇到军营视察。蒙骜父子、蹇百里、五大夫绾等军官谈及魏冉,皆怅惋不已。待处理毕军务,白起夫妇与众人带着酒浆来至东城门外,遥祭魏冉。

秦王嬴稷备了些物品,着人送去陶郡,抚恤魏冉的家眷。白起夫妇经嬴稷允许,也把自家赠给魏冉家的物事交由车队运送。

未月初,唐夫人病逝。

嬴稷依礼厚葬了唐夫人。出殡之日,太子柱、华阳夫人、嬴子楚一路扶棺痛哭。嬴子楚哭得尤其感天动地,哭得嗓子都哑了!

嬴稷虽不似儿孙那般凄怆,心中却也悲意郁结,久久不得释怀。

“又一人离寡人而去矣……”

第172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易帅

且说郑朱回到邯郸,向赵王赵丹汇报了出使的情况。

赵丹听闻嬴稷要求赵国归还上党郡,气得脸色铁青、腮肉痉挛,拍案呼喝道:“嬴稷欺人太甚也!”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连忙躬身相劝:“大王息怒!”

赵丹严声道:“嬴稷强横如斯,寡人也不是好相与的!上党之地,寡人半寸也不会割让!嬴稷不肯撤军,寡人就令赵国雄师把他的兵马悉数逐出上党!”

蔺相如激灵灵打了个冷颤,抬头切谏道:“大王三思!秦军凶悍,我军只宜以守为战,万万不可出击!”

赵丹面色阴郁,道:“蔺卿家莫不是又忘记国情了?寡人在全国征粮,官民鼎力相助,所集粮草顶多能让大军支持到酉月,而今年秋收的粮食最快得等到戌月方能集结完成,若酉月战事仍未了结,寡人上哪儿为大军征集一个月的粮草?难道要寡人再度号召全国官员百姓捐献私家余粮吗?他们家中还有多少余粮可捐?饮食自古以来便是民生之本,若百姓食不果腹,国中岂能安定?国中不安、外敌不退,赵国岂非要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

蔺相如急道:“大王,我们还可设法向别国借粮!”

赵丹冷冷的道:“燕、齐、韩与赵国不睦,鲁、卫小国不敢揽事,魏、楚与秦贼勾结,赵国能向哪国借粮?”

蔺相如道:“大王,微臣愿出使列国,说服诸王联赵反秦!”

虞信喟然道:“游说列国联赵反秦,本就困难,而今更是难上加难。郑大夫此趟出使秦国,备受秦王礼遇,偏偏魏国、楚国的使臣碰巧也在咸阳,秦王还当着他们的面优待郑大夫,魏使、楚使必会四处传布此事,宣扬‘秦赵和睦通好’,赵国纵高呼‘反秦’,又有谁人相信?”

平原君赵胜道:“列国不信赵国反秦也罢,计较其他恩怨得失也罢,总而言之,他们眼下是绝不肯与赵国联合的。我们固然可以派遣使臣去游说疏通,但这无疑是极其费时之务,也许我们尚未取得结果,国中、军中已然绝粮。”

平阳君赵豹叹息道:“其实就算全国忍饥挨饿、勉强撑到戌月,情形也不会有多大改善。这两年大军在上党作战,本土务农人口匮缺,气候又差,极不利于稼穑。今年秋收的收成必定殊为有限,多半比去年更少,无法供给大军累月消耗。”

赵丹俯瞰着蔺相如道:“蔺卿家可明白了吗?眼前赵国只有两条路,不是降,就是攻!廉颇所谓的以守为战,并非寡人执意不许,而是情势不容!”

蔺相如垂首,眉头紧皱、默不作声。他足智多谋,自然不是不明情势的,但他反复掂掇,实在不赞成赵军冒险出击。

而此时的赵国君臣,包括远在上党的廉颇,亦无一人愿意向秦国低头服软、奉还上党。

赵国君臣一贯抱持着一股傲气,他们认为赵国是华夏的大国、强国,虽国力不及秦国,但秦国是天下第一,赵国则是天下第二,两国无悬殊差距,因此赵国绝不可任由秦国欺凌,必要之时,赵国纵仅凭一国独力,亦不惧与秦国恶战!尤其在阏与大捷后,赵国君臣的这股傲气变得极为强烈、极为坚定!

只听赵丹敞声道:“寡人将再令廉颇出击,速战速决,驱逐秦贼!若廉颇复拒,寡人必依律惩办!众卿家可有异议?”

大殿上的赵国群臣俱礼揖附议,唯蔺相如摇头吁嗟,赵丹也不在乎他一人之见。

平阳君赵豹道:“大王,廉颇屡次抗旨不攻,兴许是顾及军力,微臣提议,此次向长平多增兵马,一则加强军力,二则激励廉颇与将士的斗志。”

赵丹颔首道:“豹叔父言之有理。”旋即又拢眉:“可是自开战以来,寡人前后已往上党调拨了近三十万兵马,其中还包含从邯郸军营里抽调的锐卒。目今邯郸总得留有守军,北方、东方也需军队防备匈奴和燕国,寡人手中可调度的兵马并不充裕啊。”

平原君赵胜和相国田单迅快计算了一番,赵胜道:“大王,据臣等估算,我们还能往长平增派十五万甲士。”

田单道:“大王,目下长平秦军约有三十万,我军也有三十万,加上增派的十五万,我军总数便有四十五万,已可在兵力上占优。”

赵丹沉忖片刻,点一点头,道:“那就增兵十五万。胜叔父,田卿家,你们二位尽快集结这十五万甲士,寡人先派信使去长平通告廉颇,让他及早做好部署。”

田单、赵胜应诺。

廷议完毕,郑朱留下来,向赵丹深深一揖,道:“微臣有一桩机密事,大王容禀。”

赵丹招招手,示意郑朱上前,道:“郑卿家说来听听。”

郑朱压低嗓音,说道:“大王,微臣在咸阳时探听到秦国臣僚的一些言论,说是大王您用人不善,放着帅才马服君不用,偏让浪得虚名的廉颇挂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以致今日困局。”

赵丹耳闻此言,心弦剧烈一颤,两眼迸射出奇异的亮光。

郑朱又道:“但微臣也想,这或许是秦人狂言妄议大王,所以微臣方才并不敢当众说出。”

赵丹苦笑着吐了口闷气,沉声道:“秦人之言未尝没有道理,括兄一直是寡人心目中赵国最杰出的帅才。”

郑朱道:“微臣也一向钦佩马服君之才。不只是微臣,朝中诸位大人、军中将士,无人不称赞马服君智勇双全,就连齐、鲁等国的一些兵法家,也都说马服君是稀世良才。”

赵丹双手渐渐握成拳头,突然“砰”的捶在案上,喝道:“倘若廉颇今次又抗旨,寡人一定让括兄前去换了他!”

信使骑快马奔赴长平。

这段时日里,赵国民间流传开一句话:“廉颇恇怯无能,当由马服君赵括挂帅驱除秦贼,扬我赵国之威!”

马服君赵括乃王室宗亲、将门英杰,年少扬名、才德兼备、屡建战功,素日深受赵国百姓拥戴。而廉颇久战无果,又使赵国国内食粮短缺,百姓难免怨尤之。是故,百姓听到这句流言,无不认同支持,纷纷加以呼吁响应。

流言很快传入王宫中。这天恰巧赵王赵丹邀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马服君赵括一起饮宴。赵丹勾着赵括的肩膀,又笑又叹的道:“寡人悔哉!悔哉!寡人早该委任括兄你挂帅!那廉颇先是战败,后又龟缩,丧师辱国、虚耗粮草,致使赵国疲敝,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括谦和的笑道:“大王,秦军骁悍,我军曾在玉溪河谷与老马岭连番受挫,既有前车之鉴,廉将军事后谨慎用兵,也是合情合理的。”

赵丹道:“再如何谨慎用兵,也不能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龟缩不出啊!呿,寡人现在益发觉着,廉颇那厮就是被秦贼吓破了胆,没勇气出击拼斗了!”他伸直脖子灌下一爵酒,冷笑道:“若廉颇是畏惧杀星白起,倒还罢了,可秦贼的主帅仅是王龁而已啊!廉颇身为赵国上将,居然害怕区区王龁,真是丢尽了赵国的颜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