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烽烟(209)

作者:西元的伊南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嬴稷道:“今日廷议就到此。舅父、白卿家、张禄先生,你们三人留下,其余卿家退下罢。”

群臣行了礼,按序退出大殿,只有白起、魏冉、张禄三人留在殿内。

张禄脸上堆满了哀容,心中却不乏喜悦。

*

司马靳出了大殿,唉声叹气的走下陛阶,蒙骜、王陵两人一左一右的伴着他,口中说着宽解鼓励的言语。

三人走到半途,婷婷自他们身后赶上来,关切的问道:“阿靳,你怎么样?可有受伤?”

司马靳素昔将婷婷视为亲友良师,此刻听到她温和的问候、看到她温雅的笑颜,心口一搐,既感暖融、又觉惭愧,不禁抽抽噎噎的泣不成声。

蒙骜和王陵遂替他将阏与之战的情况、以及秦王嬴稷的处置,一一告诉婷婷。

婷婷安静聆听,渐渐眼圈红了,最后低声叹了口气,伸袖擦一擦双眸,勉力微笑着对司马靳道:“阿靳,你能回来总是好的。”

是时,寺人蔡牧走出大殿,追下陛阶,跑到婷婷跟前道:“武安君夫人,大王留武安君下午议事,这会儿也传您去大殿里一道用午膳。”

婷婷应诺,与司马靳、蒙骜、王陵三人道了别,跟着蔡牧来到大殿。

“臣妇拜见大王。”婷婷在大殿中央行礼。

嬴稷忙道:“小仙女免礼平身,快请坐。”

婷婷依然跪着,道:“臣妇有一个请求,盼大王恩准。”

嬴稷含笑问道:“小仙女有什么事?”

婷婷答道:“大王,臣妇想让阿靳来臣妇家里当侍卫。”

嬴稷笑道:“行,我同意了。”

婷婷叩首道:“多谢大王!”

嬴稷道:“小仙女快别多礼了!”

婷婷又谢了恩,方才站起身来。

她今日未像平常那样穿红衣,而是穿了一身黑色底子、暗赤色花纹的衣裙,越发衬得她纤瘦柔弱,偏偏此刻她的眼圈又红红的,细眉愁锁,真是万分的楚楚可怜。

嬴稷心中充满了怜惜,进而辛酸刺疼,暗自惆怅道:“唉,难为小仙女,忧虑着我的国事……”

婷婷款步走至白起身畔,和白起一起就座。

婷婷抬起雪白的脸庞,小声对白起道:“阿靳的事情,是我擅做主张了,不曾先问过老白。”

白起握着婷婷一手,微笑道:“其实让阿靳在军中当士卒,是有些尴尬,我本来也在为此事发愁。婷婷真聪明,想到了这么个好办法。”

婷婷浅浅的一笑,澄净清雅,恰似一缕明亮柔和的光芒,缓缓照亮沉重阴郁的人心。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中“阏与之战”的过程结合了《史记》与《战国策》的相关记录,也有我自己的一些主观想象、推演。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联齐

午膳的肴馔很粗淡,只有葵汤、腌肉丝两道菜,配一碗米饭,无茶无酒。秦王嬴稷也是吃同样的饭菜,但他令膳房给婷婷单独炖了一碗山菌海参羹。

用罢午膳,嬴稷与白起、魏冉、张禄三人议事。婷婷行礼告退,嬴稷微笑道:“小仙女留在此间吧,无妨。”婷婷遂谢恩,坐回到原位。

白起望着婷婷,温然一笑。

嬴稷深吸了口气,敛容道:“此番赵贼骗取大秦城邑、又击败大秦王师,魏贼也谋逆裹乱,两贼国与大秦结下深仇,寡人不可不报复。三位卿家务必出谋献策,为大秦雪耻扬威。”

魏冉拱手道:“赵、魏两国背信弃义,天理不容,微臣愿以老朽残躯,再度为大王挂帅讨贼!”

嬴稷唇角稍撇,目光投向白起,道:“白卿家的意思如何?”

白起双手抱拳,冷静的道:“微臣以为,大秦若要再次与赵人交战,便必须给赵人一记致命的猛击。”

“哦?这怎么说?”嬴稷两眼闪闪发亮。

白起道:“此次击败我军者,赵军为主,设局骗取城邑者,亦是赵人,可见赵人常怀反秦之心,且军力强盛,正是大秦目下最大的劲敌。对付这等劲敌,大秦绝不能再像从前那般,一度发兵、夺数城而还,那对赵国造成的伤损太小,他们一旦复原,又会伺机反击大秦,反反复复,终是大秦之患。大秦应采取的战略,当是一度发兵、重创赵国之根本,令赵国就此萎靡不振、甚至丧亡灭绝,再不容赵国重整旗鼓。”

婷婷听着白起所言,心中一阵阵生寒。但她也明白,白起这是在为秦国筹谋,于秦国利益而言,白起的见解是明智而正确的。

秦王嬴稷脸上又露出笑容来,显是对白起的主张十分满意,道:“白卿家果然有雄略,不负寡人厚望!寡人就依你之意,准备和赵贼好好的打一场大仗!”

这时张禄礼揖道:“大王,微臣的计策能助大王和武安君一臂之力!”

嬴稷微笑道:“寡人记得张禄先生的计策,远交近攻。”

张禄拜道:“蒙大王赏识,微臣死而无憾!”又道:“大秦‘远交’之计一成,攻伐赵贼必定事半功倍!”

魏冉眉头一搐,侧过脸问张禄道:“远交?和哪个国家远交?莫非是齐国?”

张禄道:“不错,大秦须停止伐齐,并与齐国结盟。”

魏冉的双手在袖中握拢成拳。

张禄继续道:“大秦与齐国止战结盟,不仅可以避免分兵,还可借齐国之力在东面牵制赵国,而更为重要的是,齐国既成为大秦之盟友,便不会再去支援赵国。赵国不缺兵马、不缺利器,独缺粮草储积,一旦大秦与赵国发生大战,赵国粮草不济,极有可能去向富庶的齐国借粮。是故,大秦与齐国结盟,正是让赵国失掉一座粮仓也!”

魏冉对张禄道:“张大人之策,固然有理,却也过于一相情愿。即使我们大秦愿意盟齐,齐国又能接受么?秦军在齐地攻城略地多年,大秦和齐国早已是仇敌,齐国岂会轻易与大秦言和?再者说,如今赵军刚战胜了我军,像齐国那等常年被我军欺压的国家,还不得趁势去和赵国抱成一团?”

张禄道:“齐秦有仇,齐赵亦有仇。齐王田法章和齐相田单皆是精明狡猾之人,最会计较利弊,他们一定懂得‘两害取其轻’这一道理。大秦毕竟远离齐国,纵然陶郡有秦军,却是军力有限、增兵不易。赵国就不同了,赵国与齐国接壤,随时可动用全国兵力大举伐齐,而赵军新近又战胜了我军,威势空前大盛,齐国有着当年的亡国之鉴,焉能再次眼睁睁坐视虎狼邻国兴盛?”话至此处,他朝秦王嬴稷拱手,道:“大王,微臣有十成把握,齐国必定愿与大秦结盟!微臣还敢大胆预断,燕国也会与大秦联合!”

嬴稷微笑颔首:“赵国盛势,齐国忌惮,燕国当然也忌惮。呵,怪就怪那赵国所处的地域不好,四战之地,往往四面树敌。”旋即决定道:“寡人即日派人出使齐国,与齐王议和结盟。”

张禄拜道:“大王英明!”

变伐齐为联齐,国策大改,魏冉虽不乐意,却也没法不同意。

嬴稷写完与齐国的议和书,正襟危坐,又道:“楚国离赵国太远,寡人估摸着楚国不会有大动作。眼下魏国是肯定和赵国朋比为奸了,就不知韩国会否也投向赵国。若是三晋赵、魏、韩团结一致、亲密无间,那是很麻烦的。”

张禄道:“韩国虽是弱小之国,但与大秦接壤,两国边境交错如绣,于大秦似木之有蠹,故不可忽视。眼下大秦与韩国的盟约未破,大王不妨派遣使臣赴郑城游说韩王,且则维系住秦韩之盟。”

魏冉道:“想必赵国和魏国此时也在设法笼络韩国,三晋本是一家,大秦乃外邦宿敌,张大人有多大把握能游说韩王继续与大秦交好?”

张禄从容的道:“游说不成,那便威胁。”

秦王嬴稷问道:“如何威胁?倘使寡人说要发兵攻韩,那韩国岂不是更加要去投靠赵国了?”

张禄道:“大王不用担心,使臣只需对韩王说,若韩国敢背叛大秦,大秦立即出兵攻占韩国荥阳,阻断巩县至成皋的通路,再切断太行陉,令上党郡和郑城无法互援,那便是将整个韩国一分为三,届时赵国也好,魏国也罢,谁还救得了韩国?”他顿了一顿,转过脸问白起:“武安君,下官并不精通行军作战之术,未知这番说辞是否有甚纰漏?”

白起思忖片刻,道:“此计可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