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亦舒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显然不知如何是好。
“听她们的,去也不是不可。”
孟怀曦这话像一颗定心针。
三人只静静听着。
孟怀曦一呵:“上赶着送人头,也不能浪费好意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七夕快乐呀
第23章 诗笺
泉水打在石壁上,水珠溅起蒙蒙雾气。
日头虽好,但到底是暮春时节,从山谷间冲刷而下的山泉水仍冷得沁骨。
方芸领着一群人直直朝湖心亭走去,青石板砌成的长阶上有明显的青苔。
便有人感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未曾想远近闻名的玉醴泉下,还有这等隐逸之地。”
湖心亭虽说唤作湖心亭,却只是依山势建在瀑布下的水潭边,栏杆上朱漆斑驳,瞧上去有些年头,颇有野趣。
约莫十来丈的高度。
若是凭栏望去,上可看青黛山影,下能观细石游鱼。
确是个作画写诗的好地方。
但,这要是一个不慎掉下去,还不得去了半条命?
便也不只是闺誉问题,潭水生寒,身子骨弱的说不定会损伤根骨,重者失去生孕能力也不是不可能。
孟怀曦只觉得遍体生寒。
虽说本朝民风开化,但绵延子嗣依旧是娶媳嫁女头一号看重的事。
且苏家那个情况……
长孙瑜这是想把人往死路上逼。
亭中有两个石桌,各围着七八个石凳。
唯最里面的石桌上供着笔墨。
长孙瑜不紧不慢走在前头,手中空空无一物,反倒是方芸手里拿着两人份的纸笺。
纸笺是鹿门居士现场发下的,笔墨却得自行准备。
长孙瑜显然有备而来。
只是难为大小姐看得起,连她这个无名小卒也安排在重重计划里。
孟怀曦想了想,便对着苏明月道:“靠近水潭一侧的栏杆整日被水雾浸泡,又年久失修,最是容易出意外。”
苏明月愣了一下,抬眼向亭内望去,便是品出了几分她这话中意思。
柳亦舒没察觉个中暗流,点点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位置也不少,咱们不必跟她们挤,只往台阶边的石凳去。”
但有人不肯就此罢手。
方芸手指握着墨绽,扬声便唤:“苏姑娘,到这儿来吧。”
正是在靠近栏杆那一桌。
她笑了一声,又道:“好墨配好笔,我便靠苏姑娘这位大才女替我润润墨,也好叫我沾沾这魁首的喜气。”
孟珍珠仰头瞧着孟怀曦,踮起脚凑在她耳边问:“三姐姐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
没想到年纪最小的孟珍珠,会比柳亦舒先察觉不对。
孟怀曦笑了一下,拍拍她的手,低头回答:“是,有坏人想要干坏事。珠珠儿怕不怕?”
孟珍珠笑容酣甜:“不怕!我阿娘说过,遇事最忌退缩,只管遵循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她这话未压低声音,四人离得近,便都能听见。
柳亦舒新奇道:“小丫头倒活得通透。”
苏明月叹道:“便是赤子之心最为难得。”
孟怀曦咬了下唇,不知如何接话。
这头苏明月迟迟不接方芸的话,便是连围观吃瓜的人都觉得有几分尴尬。
场面一时凝滞。
长孙瑜坐在亭中,捉着笔闲闲晃悠。
亭中空间小,左右便挨得近。她一向不习惯与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人凑在一处,这会儿大小姐脾气上来,只闷闷不说话。
方芸低头,劝慰道:“不是说要同苏柳两人重新修好么,你也说说话,就当是卖我一个面子。”
长孙瑜暗自冷笑不迭。
心说,你有什么面子,要不是……
长孙瑜攒了攒手掌,掀眼只道:“何时请苏姑娘来坐一坐,也得三呼四唤了?”
“咱们长孙姑娘这嘴向来是不饶人,你们可别见怪。”方芸不赞同地摇头,笑着替她圆道:“鹿门居士说大伙儿只得一刻钟,不如先坐下写完再说,如何?”
方芸向来会利用“众意”这一杆鸡毛令箭。
亭中人听着这吵嚷确实颇有微词,脸上显而易见有怨色。只可惜硬骨头都未跟着来,便只能敢怒不敢言。
苏明月抬眼,笑了两声:“便是方姑娘盛情相邀,叫我如何拒绝得好。”
她又低声说:“我一个去就好,你们不必蹚这浑水。”
说完,便要往亭中去。
长孙瑜却扫了孟怀曦一眼,指名道姓道:“孟家姑娘,我倒对你好奇的很,也来我这坐坐。”
她是理所当然的陈述口吻。
孟怀曦本就不放心苏明月,还只怕她不开口。
“便是恭敬不如从命。”
她理了理袖口,只嘱托柳亦舒照拂一下孟珍珠,便轻装上阵。
方芸同长孙瑜特地站起来,友好相迎的样子。
长孙瑜却在这事将腿伸向前去,长长的裙裾将作恶的左脚遮得严严实实,恰恰卡在苏明月的视觉盲区。
苏明月正正绊了一跤。
好在身后的孟怀曦一把拉住苏明月,她俩重心往后靠,始作俑者长孙瑜便也没讨着好。
本是谁也没讨着好,长孙瑜却直接抬手按在孟怀曦肩上。
正在这时,一颗毫不起眼的石子破空而来,直直打在长孙瑜腰上。她身体前倾,攀在孟怀曦肩头的手无力松开,便背对着向被动过手脚的栏杆倒去。
此时离她最近的是方芸。
长孙瑜去拉她的手,却被方芸下意识躲过。
她满脸愕然,显然想不到平日里对她言听计从的人,会这般靠不住。
红木围栏应声断裂,栏杆外的石板因为靠近小潭,长满了青苔,自是湿滑无比。
长孙瑜脚下彻底没有支点,直直向潭中坠去。
惊呼四起。
大丫鬟拂绿慌张喊道:“快、快来人!快来人救救我家姑娘!”
孟怀曦也愣了一下,小心朝底下小潭望去。
有水流做缓冲,这人好歹性命无虞。
只是长孙瑜今日穿着一身浅桃色锦纱,一入水便同透明无二。她挣扎间衣衫多处被石子滑破,水草缠在发髻上。
形容狼狈。
果真应了那一句“衣不蔽体”。
许是有大丫鬟守着,事先安排“享艳福”的侍从并未派上用场,长孙瑜便已被身体健壮的婆子救回岸上。
浑身湿透的长孙瑜哆哆嗦嗦靠在婆子怀里。
拂绿忙将备用的大氅披在她身上,长孙瑜却是反手一个耳光,斥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长孙瑜这毒计环环相扣,话音刚落,只见鹿门居士领着陪审一行人浩浩而来。
眼看着长孙瑜被闻讯赶来的卫国公府的人拥着接走。
鹿门居士心下一个咯噔,心想这回完蛋了。
“陛下,这……”
戚昀负手扬眉,淡淡道:“该怎么继续就怎么继续。”
鹿门居士擦了擦额间虚汗,道:“是、是。”
*
遇着这一桩糟心事,诸陪审已经近乎麻木。
心下更是笃定,有陛下在的地方,就有血雨腥风。
鹿门居士的应变之策便是重新计时,再予他们一刻钟时间。
说来说去,该写的诗还是得写。
目睹一场祸事的贵女们显然没几个有吟诗作对的心思,咬着笔头各自沉思。
孟怀曦一顿下笔猛如虎,显得尤为惹眼。
“这、这么快?”柳亦舒目瞪口呆。
孟怀曦点头,收笔再粗略扫了一眼。
嗯,就是这么快。
只不过……
既不怎么扣题,又是诗律平仄一个也对不上的。
若叫她前世的夫子瞧了,定会唾上一句“狗屁不通”。
柳亦舒也顾不得自个儿写没写完,便拿过纸笺读来:“啊——”
“什么上乘千金玉狐裘,什么万贯钱财腰间挂,什么把酒言欢见江山,什么经纶古今太平愿,俱是云烟过眼前。”
“人间诸事无可量,肯将春水向东扬。”
“一生不羁醉梦酣,”柳亦舒停了一下,感叹这几句还相对正经些:“天子与我共渡舟。”
孟珍珠呆了下,磕巴道:“三姐姐这诗好、好极,质朴自然,清丽脱俗。”
孟怀曦:“……”
孟怀曦抚过她的头顶,语重心长道:“像这种夸不出口的,便不必为难自己。”
孟珍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