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惘(3)

新鲜的卷宗都集中放在一处,谢致虚经历过几次翻找,已很有经验,直奔曹史的桌案。

谢致虚说:“因为我早就打听好了,沂县的县衙和监事寮不在一处,两边的长官相互牵制倾轧,业务往来不明,每月的这几日总要挑个时间碰头,梳理权属不明的业务关系,也是一个互相问罪的好时机。知县为壮声威,会带走衙门里大半的差役。”

武理给他竖大拇指,真心夸赞:“小师弟你这真是,放出师门短短几天,成长很明显啊。”

曹史搁在桌案上摊开的卷宗,果然正是本县西郊的活死人案。谢致虚找到目标,松了口气,对武理谦虚道:“应该的,前面三个案子,每一个都是这么办过来,但凡智力正常都办出经验了。”

活死人案,不说远近闻名,起码够让沂县的县决曹史头疼了。卷纸都给翻起毛边,边缘几只汗湿的指印。

其中记载了被害人的身份、家庭关系和案发的前后经过。

七旬的老媪,家中有儿有媳,一家人给西郊的地主做租户。家无远亲,邻里和谐,生活平静。

某一日媳妇起床晨炊,将饭食端进婆婆居住的屋子,开门进去就发现婆婆已死在榻上。

死者面部惊恐、口吐白沫、七窍流血、死状极骇,绝非寿终正寝。经县里仵作鉴定,全身既无创伤、也无中毒迹象,死因不明。

唯一的疑点是,死者分明前日尚是生人,其头发与指甲却呈现出死后数年才有的特征。

武理阅完卷宗,摸着下巴,分析道:“先是厨子,再是新娘,然后是车夫,最后是这老媪。这四件诡案传遍了街头巷尾,虽地点和被害人之间都无甚联系,但单凭这奇诡的作案手法,也应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眼神晶亮,越说越兴奋。

武理问谢致虚:“前三件案子你都办过了,可有什么发现?”

谢致虚一点也不兴奋,他心情十分沉重,在卷宗里找到被害人的住址,对武理说:“咱们先往案发现场去,路上我慢慢讲给你听。”

巨汉老四仍然在后墙边等着,维持着两人离开前的姿势。

谢致虚怀疑他可能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所幸这短短时间内并无行人路过,否则定要被这雕像般的巨人惊飞了魂。

谢致虚和武理两人都不会轻功,徒步太慢,于是一人坐了老四一边肩膀。只见武理解下腰间的竹筒,头尾一伸变回五尺长杆,尖端在老四脚背上一点,说了三个字:“溪乙穴。”

老四仍纹丝不动,脚底却喷出一股强筋的气流,驮着两人乘风而起,直升到沂县最高处。

“承墟穴。”

武理又伸着竹杖点了个位置。

气流转向,推动三人越过沂县重重屋顶。

这还是谢致虚第一次飞翔的经历,因为体质特异,他从小无法修习轻功。一想到武理便是这样坐在飞人的肩膀上越过嘉陵江的大好风光,一路游览到沂县,甚至十分羡慕。

“你快给我讲讲案情。”高处风大,风声酷烈,本不好交流,但武理对着老四左耳朵说话,声音便从右耳朵钻出来让谢致虚清晰听见。

可见老四脑子里确实空无一物。

这四件奇诡的案子是这样的。

第一个身死的是某县某酒楼的厨子。酒楼那日生意冷清,后厨只有一位铛头,案发经过谁也没瞧见,直到行菜的到厨房端了菜呈给客人。

卤凤爪里吃出人手指来,已经熟透卤入味儿了。海藻汤里挑出一团头发,连着带血的头皮,血已经化进汤里。还有那剁椒鱼头,睁着老大的眼睛,眼白血丝密布,原来是颗人眼珠子。

一顿饭做成这样,厨子去哪儿了?

该县的仵作后来灵光一现,终于在后厨混着馊水味儿、乌黑油腻的污渍里挑拣出了还没完全融化的人体器官碎屑。因为颜色、气味都不像那么回事儿,差点被店小二当成打翻的馊水给清理了。

最后得出结论,那厨子是做菜中途,在厨房自个儿融化成一滩脓水了。

那手指、头发和眼球,是他存在过的唯一证明。

至于吃得败了心情的客人,想要投诉,那抱歉了,世上已查无此人。

第二个死者是一位刚出嫁的新娘,早上才穿着大红喜服由娘家人欢送着上了花轿,被迎亲队伍一路锣鼓喧天送进新郎家。

刚下花轿,被新郎的兄弟朋友起哄掀了盖头。新娘也不生气,羞涩地微微笑着。

新郎牵着姻缘绳领她进门拜堂,新娘红着脸微笑。

拜完堂被亲戚朋友们闹着留下来喝酒,新娘不胜酒力,安静地坐着微笑。

新郎打横抱着她踢开洞房,笑闹声中,新娘把头埋在新郎胸口微笑。

待到夜晚要行亲密之事,新郎解开她的衣服,摸到她身上一片冰冷,这才在尖叫声中把那具早已坚硬的身体撒手丢开。

喜床层层红缦里,那尸体还在甜蜜蜜地微笑。

第三个死者是赶了一辈子马车的老车夫,技术很好,从不翻车。

但那天早上他的马儿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当街发狂,生生挣脱了套车的缰绳,撒蹄狂奔。

车夫为制住疯马,趴在马背上,被带着跑出了城。

后来整整三天,城里再没人见过车夫,坏在街上的马车也被官府收缴了。

直到有人在郊区发现车夫被踩踏得面目全非、肠流一地的残骸,旁边的草地上全是凌乱带血的马蹄印。

这三个案子,因为在近段时间发生,且都死法稀奇古怪,街头巷尾处处能听人谈论。

谢致虚都不消向人打听,只要在坊间一坐,吃一盏茶工夫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沂县来。

“所以,”武理听完谢致虚的讲述,总结道,“厨子、新娘、马,都是中了世所罕见的奇毒,才会出现异常。而正因为罕见,连仵作也无法检验,那你又是如何发现端倪的呢?”

老四已经带着他们降落在沂县西郊的田道上,沿着田埂走下去有一排农舍,顺着数第三户就是被害者家,茅檐下挂着显眼的白灯笼。

田边由裤腿高挽的老农赶着牛车路过,见到他们三人,眼球要瞪出眼眶,惊呆了似地直直盯着老四,牛鞭也忘了挥。

武理朝老农挥挥手,高声喊道:“老乡,别怕,这是我兄弟,从小患有巨人症,没别的!”

牛车载着目瞪口呆的老乡远去。

谢致虚从怀里掏出一本薄书,封面是“唐门百毒大全”。

“这是临走前先生给我的。”

“好吧,”武理点点头,“先生总是料事如神。”

将要走出田坎,谢致虚有所顾虑地看着老四:“不好吧,四师兄会吓着乡民的。”

武理环顾四周,谢致虚猜他是在找可以藏人的树林,可惜附近都是一马平川的田野。

“你,”武理扇巴掌似地大力拍老四手背,以引起他的注意,“去白灯笼家后院墙角下蹲着,我没批准都不能站起来。”

老四拖动庞大的身躯向挂着白灯笼的人家后院走去,每走一步地面都要震三震,惊飞了田道树上几群麻雀。

谢致虚不由感叹:“四师兄真的不适合离开师门啊。”

武理揣着手,吊儿郎当道:“给城乡的各位开开眼咯。”

仿佛地震的动静惊动了几户人家,发丧的那家也打开院门查探,是一位绾发系裙的农妇。

看见两个陌生人来到她家门口,不明所以。

“二位是……”她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眼角向下耷拉着。

家里发新丧,主人又还没从悲痛里走出来,谢致虚也换上一副沉痛的表情,悲声道:“大娘,我们是县衙来办案的,还请您行个方便。”

武理在一旁兜着手挑了挑眉。

农妇拧着眉心的川字,一脸愁苦:“你们都来过好几拨了,每回人都不一样,说的话也前后不一,我们几时才能下葬啊?”

作者有话要说:欢迎各位看倌老爷在评论区留言^^

第4章

看样子县监和知县都派人来过几次,因为各自办案分开处理,给被害者家属的说法混乱,反倒让谢致虚钻了空子。

农妇将两人放进院落,屋舍的门敞开着,里面光线昏暗,视觉不清,只有一个声音恶狠狠地传出来——“蠢妇无知,尽引狼入室!”

谢致虚和武理对视一眼。

那农妇恍若未闻,指着门扉紧掩的偏房对两人道:“尸体就停在那间房里,除了你们县里来的,也没人动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