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批评自己,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块料子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大件,做个男款的背心应该合适,没袖子还能省下一块布料,应该够用。
可她也没有男款背心来比量着剪啊!
司文瞅着布料犯了难,眼看太阳就快落山,马上光线就不得眼了,再加上她想今天送给程林,情急之下心一横。
料子对折成长方形,胳膊的地方剪出两个缺口,脖子的地方再剪出一个窟窿,两边缝合,完活!
程林踩着点准时拎着篮子来到知青点,现在为了方便,他都是多带点饭,直接和司文一起吃了,也省得两头吃两头收拾。
一小盆白白宣宣的包子上了桌,司文眼睛都挪不动了,比白天在饭馆里买的小多了,但是看着就皮薄,因为隐隐能看到里面的馅料来。
“快吃吧,不知你爱吃什么馅,随便包了三种。”程林从篮子里端出一个大罐子放到桌子上,边把盖子揭开边对司文说。
随便包了三种...瞧瞧这语气,也就是有功夫的人才能平平淡淡的说出这种牛气的话了吧。
司文打眼一看,一盆包子里果然样式不同,有中间带个窝窝漩的包子,像张了个小嘴儿似的,还有纯花形,看着规矩又雅致,比较特别的是柳叶形的包子,长长又胖胖的,可爱极了。
迫不及待的拿了个中间带窝窝漩的包子,司文一口咬下去,浓郁的蘑菇香味儿立马盈满整个舌尖。皮薄馅大的蘑菇鲜肉包子啊,肉香和蘑菇的独特味道融合在一起,嚼起来蘑菇颗粒软软弹弹,口感丰富极了。
“好吃吗?”程林忍笑问。
“好吃!比饭馆里的好吃多了!”司文囫囵道。
“吃这个,这个是肉的。”程林拿了个柳叶包子塞到司文手里。
司文刚把蘑菇包子咽下去,就被安排上纯肉的了,想到早上吃的不成功的肉包子,顿时期待极了。
她嘴小,柳叶包子倒是极适合她。先对着尖叫咬下一口,本以为这个地方应该都是面粉了,却不防丰沛的肉汁儿顺着咬开的小口涌了出来,鲜香的啊,让人不想松口。
司文先吸了汤已经满足的不得了,再去吃包子内馅时,简直快幸福死了。这是什么神仙肉馅啊,QQ弹弹,不是肉麋而是能吃到肉的纤维感,对她这种馋肉馋的不行的亏嘴人口来说,也太爽了吧。
“别光吃包子,噎的慌,喝点汤!”程林盛了碗汤递过去,汤应该凉了些,现在入口正好。
熬成奶白色的骨汤明显是下了功夫的,上面烫了些嫩绿的小青菜,看着又惹眼又有食欲。
司文的嘴都忙不过来了,唔唔地挪出地方喝了口汤,太香了!就算是和她在现代吃的饭店相比,程林的手艺也足够拼上一拼了,她也太幸运了吧,来到这里还能有这样的口福!
想到这司文顿觉自己对学生还不够好,忙拿出刚才做的背心,被她用麻纸包好了,递给程林,
“唔,真好吃,你也吃啊!对了,这是我给你做的背心,贴身穿舒服,很用心做的!”
程林一愣,用手接过去,脸上的表情在昏暗的夕阳光辉中变换,最后咧出一个有些羞涩的憨笑来。
煤油灯下,程林郑重的把摩挲了许久的麻纸包打开,露出了里面细软舒服的棉布。他的面色温柔极了,仿佛面对的是至珍的宝贝一般。
有些粗糙的手指与细细的棉布接触,那细柔的手感带来的是心上的温暖。折起来的衣服被一下下的展开,一折又一折...
面色从温柔到古怪估计只用一瞬间吧...
程林手拿着那有三个洞的兜头布,嘴角不受控制的抽搐,这到底是个啥!
第14章
司文把柜子里她所有的行李收拾出来,一样样仔细的翻找着,终于在一件大衣的内兜里找到了几封信。
信纸并不新,像是经常翻看的样子,再加上放在这么个地方,显然是原来的司文很珍视的。
司文一封封的读过这些信,有父母写来的,也有哥哥写来的,看的出她是他们宠爱的女儿和妹妹,对她在这的生活又担忧又关心。在最后一封信上,司文的哥哥说:
“家里已经找到了门路,尽量托关系让你赶快回城,顺利的话全家人今年可以过一个再不用分开的年了。”
司文心里酸酸涩涩的,她们都是被爱着的孩子。没想到一个回城名额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缘由,如果本该是她回城却没回了的话,那她家里人应该很受打击吧。想了想,司文在煤油灯下提笔开始写信。
“爸妈,哥哥:你们不要为我的事烦忧,我在这一切都好,乡亲们都很照顾我...期待过年回家一家团聚。”
书桌里有没用过的信封,司文把信封上,填好地址,才安心睡下。
第二天,司文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做教材,而是赶早去了二福嫂子家。
二福嫂子家人多,光孩子就不少,司文自认为来的已经够早了,结果和刚要出门的一家人撞了个满怀。
“司文怎么来了?俺们正要上山呢,一起去吧。”
司文是有事想托二福嫂子,现在站在人家家门口,人还着急要走,她也不能耽误人时间说话啊。正寻思是不是等他们回来再说呢,二福嫂子的小儿子,叫狗蛋的,小跑回院里拿了个篮子来,一把塞到了司文手里。
“我领姐姐去摘果子!”狗蛋吸了吸鼻子说。
司文一下子就乐了,二福嫂子也笑着说:“就是的,一起上山吧,秋天的山里可都是宝贝,俺们领你转转。”
所有人都来劝,司文也对这时候的大山产生了向往,就跟着这个大部队一起往山里去了。
秋收过后,家家户户都闲了下来,但是勤劳的庄户人家可不会由着这大好的时光浪费。秋天是山神赐予生活在他脚下的农民们的礼物,只要勤快,就有收获,再勤快些,甚至能攒好些东西度过漫长的冬天,毕竟对这个冬季寒冷至极的地方来说,冬天意味着没有收成,只能吃老本的日子。
空气里多了凛冽的寒意,草丛和树叶上都是未落的秋露,刚走到山脚,司文的长裤已经湿了。
“拿这个把裤脚扎起来,山上的虫子可多了,一个不小心就顺着裤管钻进去喽。”
二福嫂子的婆婆是个干瘦的老太太,从兜里摸出两条布带来递给司文。司文一听这话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想到那个场景就不寒而栗,连忙慌张的把裤腿扎上,手晚的扣子也紧了紧。
大家看到她惊慌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城里知青他们见过,这么娇气的知青还真没见过,就跟从来没进过山似的。
二福嫂子朝笑的最欢的两个儿子头上各拍了一巴掌,笑着问司文,“你今儿来找我有事?”
“是,是有事,”光顾着担心虫子了,都快把正事忘了,“我想托您帮我看看哪个乡亲家有卖山货的,轻些,便于邮寄的,我想给我家里邮些。”
听说现在的年月农村比城里要好过些,农村最起码守着土地,守着大山,都有出产。城里全是凭票供应,有时候有票都买不到东西。
二福嫂子一听就明白了,“这有什么难的,现在秋天山里出产正多,家家没啥事都上山里寻些东西,不是卖给供销社就是自己留着过冬,给你还不用往城里走了,大家保准愿意卖,这事就交给我了,管保又便宜货又好!”
“那就麻烦嫂子了,我就知道你是个热心人,这不有了事第一个来托你。”司文一听她这么说,心算是放下了,一来她和村里人还不太熟,二来她也不熟悉这些山货谁知道该寄些什么啊。
二福嫂子埋怨司文太客气,“这点小事也值得你谢一回?”
这种坐家里就能卖东西的好事,她接下来了,也能做个顺水人情。不说旁人肯定抢着来卖,就说她自己家也有些晒好的秋木耳,榛蘑什么的,也能顺道换些钱不是。
林子越来越深,司文的脚力已经跟不上二福嫂子和她婆婆了。人家是来正经干活的,司文不想连累的他们没有好收成,就让她们先走。
二福嫂子看她气喘的模样,就知道这姑娘没下过力,干脆把她归到孩子堆儿了,千叮万嘱那帮孩子,“别往深山走,带着姐姐采些果子就回家吧。”
大人走后,孩子们算是撒开了花,别看这些孩子人小,跑的可真是快极了,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司文在原地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