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气的男子忽然用英语对安妮说道。
咦?
这位不但懂日语,还精通英语啊。
听着英语说得,没有丝毫的口音,而是纯正的美式英语。
安妮忽然来了兴趣,转过头,看向书卷气男子,故意用德语说,“既然知道有不足,那就赶紧改正啊。歪果仁确实不都是绅士,但人家大多数人还是很讲礼貌的,不像咱们国人,注重礼仪的只有极少数人。”
安妮一开口,对面两个男人的神情明显一变。
尤其是书卷气男子,他努力听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半猜半听的弄懂安妮的意思。
他略略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才用俄语说道:“我们华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老祖宗讲究文明的时候,欧洲的那些贵族们还生活在猪圈里!”
安妮笑了,仿佛夏日最明艳的花朵,她用法语说,“我不否认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才能,但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哟!”
书卷气男子愣住了,他是师范学院的外语老师,精通英日两国语言,他的岳父曾经留学苏联,所以他也跟着岳父学过俄语。
去年他受某化工企业的邀请,去霓虹出差的时候,接触过几个歪果仁,所以也会几句德语。
但其他的语言,比如安妮刚才说的法语,他就一窍不通了。
安妮仿佛显摆上了瘾,又用俄语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得,这下子对面的书卷男子听懂了。
他看向安妮的目光便有些复杂,仿佛在感叹“卿本佳人、奈何为贼”一般。
安妮受不了这种眼神,便故意轻嗤一声,用日语说道,“正视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的先进,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我说别人好,并不意味着我不爱我的国家。没有底气的自尊,说到底就是自卑。老祖宗都告诫我们,知耻而后勇!”
“好个知耻而后勇!小姑娘,是我看人太偏见了。”
书卷气男子忽然笑起来,用带着一点s省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先入为主要不得哟,这位老师,我虽然娇气了些,可我也是根红苗正的新时代大学生。”
安妮也切换回了带着省城口音的普通话。
书卷气男子听到这熟悉的口音,笑得更加畅快了,“哟,还是个小老乡啊。你这是回老家?”
安妮点了下头,故作大义凛然的说,“我原本是京城化工集团的翻译,结婚后,为了更好地照顾爱人,便申请调职回省城军区随军。”
听了这话,不只是书卷气男子,就连那位精壮男子看安妮的眼光也没有那么冷了。
能放弃京城的舒适生活,转而跑去随军,足见这位女同志的觉悟有多高啊。
好吧,人家确实娇气了些,可娇气也不是罪。
再听听人家那切换自如、五花八门的外语,就是周围的人,也觉得这是个国家急需的人才,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
“小姑娘,不容易啊!”精壮男子忍不住夸了安妮一句,并做了自我介绍,“我叫徐浩,在省城机械厂工作。”
安妮知道,这个年代的人纯朴,也不在乎什么个人隐私。
她便入乡随俗的大方介绍道:“我叫安霓虹,刚刚调入省城石化集团,还是做翻译。这是我爱人窦援朝,是个军人。”
书卷气男子也忙介绍自己,“我叫于建党,省城师范学院的外语老师。”
窦援朝冷眼看着安妮装腔作势,见她居然硬是把自己的娇气、拜金、嫌贫爱富洗白成了“知耻后勇”,更是暗自冷笑连连。
他就知道安霓虹这个女人不是个省油的灯,这般巧言令色,这般狡辩,真是白白浪费了她的小聪明。
但,他现在是个新婚燕尔、深爱妻子的丈夫,心里再厌恶这个女人,也不能表露分毫。
他甚至还要忍着恶心,故意讨好这个女人……
第589章 八零极品军嫂(十八)
徐浩、于建党两人跟安妮越聊越投机。
他们发现,安妮这个看起来娇气的小姑娘,学识居然那么丰富。
除了精通五国外语外,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丝毫都不逊色。
不管徐浩、于建党说什么话题,她都能搭上话,并且言之有物。
这、就十分不简单了啊。
他们两人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人,且年岁都比安妮大十几二十岁,但这种经验的优势,在安妮面前丝毫都不彰显。
听安妮嘴里偶尔冒出来的新名词,或是对某种现象、某种思想的到位总结,两人更是忍不住要拍大腿叫好。
原本枯燥而漫长的旅行,因为几人的聊天而变得精彩,两人直到火车到站,都有些意犹未尽。
“这是我们单位的电话,小安啊,如果有什么事,可以给我打电话。我这个采购员虽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因为出差便利,买东西什么的也方便些。”
徐浩下火车前,塞给安妮一个小纸条,热情的跟她说到。
安妮仔细的将纸条折好,放进了小挎包的夹层里。
看到安妮讲究的模样,徐浩不禁有些失笑这小安啊,什么都好,有学识、有才能,从她的言谈中也能听出,她对国家也是极为热爱的。
就是、就是太讲究了些。
比如之前在路途中,这年头坐火车嘛,大家都很将就,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其他的,大家能凑合就凑合一下。
饭菜什么的,都是自家带的干粮、咸菜。
家里条件好一些的,带上几个水煮蛋。
这小安倒好,到了吃饭的点儿,直接从丈夫拎着的大背包里取出了一个个精致的小饭盒。
饭盒是那种能保温的,打开来一看,里面的饭哪、菜啊,居然还带着余温。
且那菜色也是让周围的人咋舌不已。
什么红烧肉,什么香煎鲅鱼,什么西红柿炒蛋,什么西葫芦炒虾仁……就这菜,自家逢年过节也未必吃得上。
人家小安倒好,居然出门外在,还能吃得这么好。
饭是白花花的米饭,不糊不焦,蒸得软硬刚刚好,看着那晶莹的大米粒颗粒分明,就是见多识广的徐浩也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唾沫。
小安还有些感叹的说,“霓虹人的技术确实了得,就像这电饭煲,快捷、便利……我虽然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国家,可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比咱们先进啊!”
原来,这米饭是小安用从霓虹买回来的电饭煲做出来的,难怪没有家常做法的锅巴哩。
小安倒也不是一位的显摆,人家准备了这么好的饭菜,还主动邀请徐浩和于建党一起吃。
就是她的那位少言寡语的军人丈夫,也是不住的让菜。
徐浩和于建党实在没忍住,就夹了几筷子,这一尝不要紧,纷纷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比他们在国营饭店吃到的大厨师炒的菜还好吃呢。
两人不住的夸奖,倒是把安妮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道:“是我自己做得,两位真是谬赞了。”
徐浩和于建党也不是白吃人家饭菜的人,吃了几口,便强忍着肚子里的馋虫放下了筷子,然后把自己带的水煮蛋、自家灌的香肠,分给了安妮和窦援朝。
安妮、窦援朝也没有推辞。来往嘛,讲究的就是有来有往。
人家好意想让,你若是不吃,倒显得是你嫌弃了。
一起吃了一顿饭,几人的交流就更加密切了。
许是对安妮没了最初的偏见,甚至有了很多好感,徐浩、于建党再看到安妮嘟着嘴,嫌弃车里人多,嘀咕气味不好闻的时候,他们非但不会觉得安妮毛病多,反而觉得她蛮可爱的。
不管怎说,人家也算是真性情,不像有的人,明明心里讨厌得紧,脸上还要装模作样的假装。
娇气就娇气一些吧,人家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来就是比较讲究的时候。
再说了,讲究干净本来也不是坏事。
人家小安自己也说了,“老祖宗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朝一日,华国的所有百姓都像我这般讲究,那就表明,咱们的生活已经接近、达到了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准,甚至在国力上远远超过他们!”
安妮的这番话,让徐浩、于建党着实沉思了好久。
是啊,不管是他们信奉的社会主义,还是国家目前的改革开放,出发点不都是为了人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