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觉得跟安妮是老乡,又听她也整天操着一口家乡话,很是亲切。
最关键的是,安妮看着非常干净、利索,却不会嫌弃有些邋遢的崔胜男。
其实,崔胜男也知道自己和孩子的形象不太好,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这年头,就是一块肥皂也要票,她家小儿子最是调皮的时候,一天给他洗八回衣服,他也能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
而且小孩子不知道好孬,刚摸了一把灰也会往母亲怀里扑。
崔胜男再注意,也时不时被儿子弄脏了。
现在国家穷,家里更穷,每个人一季也就那么一两身衣裳,脏了想换衣裳都没有。
至于洗,呵呵,天天洗衣服不光费肥皂,它也费衣服啊。
衣服要布票,而每个人一年才三尺布,就算攒一年,都未必能攒够一件衣服。
有钱的工人可以去黑市买布票,或是跟别人兑换。
可穷人家根本就没那个闲钱淘换布票,便买那种不要票的回纺布。
回纺布顾名思义,就是把旧衣服锤烂了重新纺织成布料,因为在捶打的过程中,会破坏布料的纤维,所以回纺布非常不结实,稍一用力,就会扯个大口子。
这样的衣服,洗洗就烂了。
就算不是回纺布,那种普通的棉布或是自家纺的土布,也耐不住经常洗。
掉色不说,还容易洗破。
所以,崔胜男想干净也没有那个条件。
虽然心里清楚这些,可崔胜男每每看到徐指导员、刘政委等几家的城里媳妇那嫌弃的目光,她还是会憋屈、羞愤。
还是人家小安好,看着也是个利索人,却不会瞧不起别人。
“去山里采点药,顺便看看没有什么野味儿。”安妮笑着说道。
“采药?”
崔胜男眼睛一亮,看向安妮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咋?妹子,你、你还认识中草药?”
在普通百姓眼里,中医也算是文化人哩。
“是啊,跟着我爷爷学了一点儿,都是些乡下土方子。”
安妮谦虚的说道,“我采草药,主要还是想换点钱。我们家的情况,嫂子你也知道,我没工作,三个孩子要上学,一个孩子还吃奶,一家六口人全靠大海的那点津贴。可那津贴”
安妮故意说了一半,便苦笑着摇摇头,不再说了。
安妮不说,崔胜男也知道,三连长张大海愚孝的事,整个独立营都知道。
啧啧,从解放前就当兵,一直到现在,张大海把自己的津贴全都寄给了亲娘。
结了婚,他媳妇也摸不着。
若不是这次老婆孩子随了军,处处需要花钱,估计张大海还会继续贴补老家。
饶是如此,张大海也是把一半的津贴寄了回去,自家只留下了十三块钱。
十三块钱,听着也不算太少。
可,问题是张大海不是单身汉啊,他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幸亏部队管吃管穿还能自家种点菜,否则,张大海一家连饭都吃不饱。
也难怪“安大妮”搬新家的时候,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置办,不是不想,实在是没钱啊。
来了还没一个月,“安大妮”又着急忙慌的去山里采药,身上还背着个孩子,唉,真是太苦了。
“张连长也真是的”崔胜男摇了摇头,自家男人也给老家寄钱,可决不像张大海这般只顾着爹娘弟妹,却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
但,现在的主流思想就是讲究奉献精神。
张大海完全符合当下的“潮流”!
“安妹子,我给你说啊,咱们驻地周遭的山上有野猪、狼之类的野牲口,你一个女人还带着孩子,进了山,千万要小心啊。”
崔胜男也不好说张大海的闲话,便殷切的叮嘱男要小心。
面对崔胜男的好意,安妮很感激,“多谢嫂子,我初来乍到,多亏您指点、照应。”
“哎哟哟,安妹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嘛。”
崔胜男让安妮这么一说,愈发高兴,又忍不住提点了一句,“三十里外的镇上有收购站,也收炮制好的草药,不过价格可能不会太高。县里的第一医院附近,倒是有些病人家属,愿意用东西换草药。”
崔胜男说得隐晦,但安妮却听明白了。
哟,这位根红苗正的妇女主任竟也知道县城的黑市。
安妮眸光闪烁一下,再次感激的点头,“多谢嫂子了,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哩。”
崔胜男左右看了看,小声道:“现在虽然国家也不管那些买卖,可咱们到底是军嫂,行事也要注意些。”
安妮赶忙点头。
现在是六零年,国家并没有全面限制私人买卖,但依然有投机倒把罪,且界限很模糊。
所以,普通百姓私下里有个交易,也大多不提“买、卖”,而是冠以交换的名头。
农民自家吃不了的粮食和肉,拿到城郊交换票据啥的,这些公安都不会管。
但如果交易太频繁,涉猎的金额太大,那可就不好说了。
李梅刚下了夜班,一进家属院,就看到安妮和崔胜男在那儿嘀嘀咕咕,顿时眉头就是一蹙。
虽然安妮到来后并没有像李梅想象的那般给她找麻烦,可她到底还是有些不喜欢安妮的某些“毛病”。
比如,整天操着一口土得掉渣的家乡话,明明她都劝过对方了,让她好好学习普通话,可对方就是不听。
再比如,时常跟那些粗鄙、泼辣的农村军嫂混在一起。
东家长、西家短的,就知道搬弄是非。
虽然李梅没有抓到安妮背地里说人闲话,但每次看到她和崔胜男凑在一起,李梅就下意识的觉得,她们在说自己这些城里军嫂的酸话。
再再比如,“安大妮”不思进取。李梅知道张家困难,便介绍安妮去镇上的纸盒厂接零活儿,虽然累了些,挣的钱也不多,可好歹是个进项啊。
结果,人家还不领情,根本不愿意糊纸盒。
李梅愈发觉得安妮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对她的观感越来越差。
“嫂子,下班回来啦。”
李梅正准备装着没看到安妮,直接拐弯回家,不想却让安妮先看到了她。
安妮客气的打了个招呼。
李梅扯了扯嘴角,笑得很假,“是啊,刚下班。大妮,你这是去哪儿啊?”
“哦,我去山里采药,顺便打点儿野味。”
安妮把刚才跟崔胜男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听了同样的话,崔胜男和李梅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崔胜男是惊讶中带着些许敬佩,而李梅则是彻底不信,心中对安妮的不喜又加深了一层
这个安大妮,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居然还开始像个江湖骗子一样鼓弄那些骗人的把戏了!
第451章 农家极品大嫂(二十八)
李梅是个护士,学的是正儿八经的西医,她对所谓的中医非常排斥。
什么树叶、草根熬药,什么针灸、拔罐祛痛,还有偏远农村还在偷偷的喝符水,这些在她看来都是蒙昧、落后,是应该取缔的封建糟粕!
她对安妮本来就存着偏见,现在看她直接上升到了坑蒙拐骗、草菅人命的蒙古大夫。
不冷不热的和安妮寒暄了几句,李梅便匆匆回了家。
对于李梅疏离的态度,安妮根本不在意,背好小儿子,她大踏步的出了军营,一路朝深山而去。
且说李梅,回到家,越想越觉得安妮行事有问题。
李梅更怕安妮自诩学过中医就胡乱给人看病,到时候再有个好歹,肯定会出大事啊。
虽然不至于连累自家,可她家老徐跟张连长关系好,张连长若是被安妮害得惹上了麻烦,老徐肯定也跟着着急啊。
思来想去,李梅还是决定跟丈夫好生说道说道。
中午,徐指导员从连部回来,李梅便严肃的对他说道:“张连长的家属会中医,你知道吗?”
“你说安大妮会看病?”徐指导员有些意外。
他虽然也崇尚科学,但对于传统的中医也并不排斥。
在徐指导员看来,一门技艺能传承几千年,定有它的道理。
徐指导员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科学,也就更信赖西医,可也不会像李梅那样全盘否定。
“什么会看病?不过都是些糊弄老百姓的江湖把戏。”李梅不屑的说道。
“她居然还说要给张连长采药做药浴,还说能帮他提高体能、缓解疲劳,她咋不说那些树叶烂草根能起死回生呢!”李梅气咻咻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