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极品(406)

作者:萨琳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张家地位最低的老三张大河,娶了李来娣后,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也没起正经名字,就是顺着张小满的排行,二妮儿、三妮儿的混叫着。

老三两口子虽然没有儿子,但夫妻两个都非常能干。

李来娣一个女人,硬是在生产大队拿到了十分的满工分,这可比一般男人还要厉害啊。

老四张大根,今年才十六,还没有成亲。

原本已经相看了几个姑娘,但正好赶上闹旱灾,家里人都快养不起了,牛老太哪肯再娶个媳妇来抢饭吃啊。

张大花最小,今年才十二岁,是牛老太四十多岁时怀上的孩子。

在人均寿命不到六十的年代,牛老太绝对是老蚌生珠。

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牛老太和张老头儿也是无比宠溺。

张家一共七间屋,四个儿子各一间,牛老太老两口住正房的东间,张大花一个人住在了西里间。

张家男丁多,再加上有张大海的津贴,日子过得比张家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要好。

但,牛老太还是控制着粮食,除了下地的劳力能吃点儿干的,其他的孩子们基本上全是菜粥。

而似安大妮这样整天躲在家里偷懒的儿媳妇,牛老太根本不想给她饭吃。

什么?

生孩子落下了病根,需要好好修养?!

哼,这年头谁家女人这么讲究?

别说坐月子了,把孩子生在地头上都是常见的事。

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地,这也不稀奇。

哪像老大家的,孩子都两个月了,还赖在家里不动弹。

这样的懒婆娘,还想吃白饭,门儿都没有!

中午,牛老太见大儿媳妇又躲在房里不出来,而二儿媳妇也继续躺在床上挺尸,站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骂了小半天。

可两间屋都没有动静,牛老太再生气也没办法,只得又把刚从地里回来的李来娣叫来:“去,赶紧做饭。”

李来娣身上的土还没有扫干净,累的双腿直打晃,跟她一起下地的公爹、叔伯和丈夫,这会儿都悠哉的坐着、躺着歇息,她却不敢坐下。

听到婆母的吩咐,她更是一点儿犹豫都没有,在院子里把身上的浮土扫干净,便脚步虚晃的进了厨房。

张二妮儿和张三妮儿都还没有灶台高呢,也都跟着亲娘在厨房里忙活。

孩子们也都放学回来了。

张小满和张银锁已经懂了事,眼见自家亲娘又在躲懒,不禁面皮儿有些发烧。

姐弟两个进了屋,不意外的看到自家亲娘躺在床上睡大觉。

张小满嘴唇蠕动了一下,想劝说,可又不敢。

爹不在,娘又这么懒,不下地、不干活,对家里一点儿贡献都没有,他们姐弟吃饭都没有底气。

早在张小满姐弟两个进来的时候,安妮就察觉到了。

对于这两个孩子,安妮只能说,若是站在外人的角度,他们的三观很正,都是通情达理的好孩子。

可若是站在原主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不孝子、白眼狼。

正如原主哭诉的那般,原主确实对不起很多人,也伤害过别人,可对几个孩子,却没有半点亏欠。

张小满他们瞧不起原主,觉得她丢人,觉得她泼辣蛮不讲理,最后更是帮着外人针对她,实在太伤人心了。

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原主不但自己行事不妥,连教育孩子也存在大问题。

这次换安妮来做安大妮,呵呵,事情就不能那么办了。

比如

李来娣手脚麻利,哪怕累得半死,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午饭。

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就是一锅野菜杂粮糊糊,一笼屉野菜三合面窝头和几碟子萝卜咸菜。

没有一点油星儿,也没有细粮。

可就算是拉嗓子的粗粮窝头,也不够每个人吃饱的。

下地的男人们每人两个,女人减半,孩子再减半。

拳头大小的窝头,两三个都只是吃个半饱,剩下的胃空间,全靠野菜糊糊填满。

但那种糊糊,喝的时候觉得饱了,过不了一个钟头,撒泡尿,就全没了,人照样饿得抓心挠肝。

牛老太还在生两个儿媳妇的气,老二家的还好,到底被自己误伤了,牛老太也怕她真被自己打个好歹,便命人给她留了饭。

至于老大家的,哼,这个祸头子,不干活也就罢了,还惹是生非。

看她就是吃饱撑的,这样的人,根本就不用吃饭。

牛老太不想给安妮吃饭,安妮却不会忍受,她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饭香,咕噜一下从床上爬了起来,看了看小儿子,嗯,小猪仔还在睡觉。

她穿上鞋,整了整衣服,抱起小女儿,叫上两个大的,“走,去吃饭!”

张小满终于忍不住了,低声说了句,“妈,奶说了,家里人谁不干活,谁就不能吃饭。”

就像她和弟弟这些上学的孩子,下了学,也是要挖野菜、喂鸡和打扫卫生的。

“不能吃饭?凭什么?”

安妮按照原主的行事风格,两条眉毛立了起来,一副泼妇的嘴脸,“谁要敢不让我吃饭,我让他们都吃不上饭。你们两个都是没用的,怕什么,跟我走。”

说罢,安妮像个斗志昂扬的母鸡,气冲冲的朝堂屋杀去……

第429章 农家极品大嫂(六)

安妮带着孩子走出东厢房,正准备往堂屋去。

刚走两步,安妮忽然站住了,她抽了抽鼻子,咦,是蒸鸡蛋的香味儿。

安妮转过身,直接朝厨房走去。

厨房里是老式的土灶,灶上放着个大铁锅。

在这年代,铁锅可是稀罕玩意儿。

经历了大炼钢,普通百姓家里都没有什么正经铁器,尤其是铁锅,这么个大家伙,早早就被捐了出去。

大多数家里都用瓦罐、泥盆啥的,或是铝锅。

现在虽然不搞大炼钢铁了,可想再买个锅却非常困难。

首先,你得有工业券,而且一张还不够,至少四张。这个是城里在职人员按照工资比例配发的,平均工资二十元才能发一张。

可问题是,普通的学徒工、一级工每个月的工资才十八块钱,根本不够资格发工业券。

普通工人都这样了,就更不用说广大农民了。

张家还是因为有个当兵的张大海,才淘换到了工业券。

其次,你得有钱啊。铁锅并不便宜,在一个鸡蛋两分钱的年代,一口好铁锅要十几二十块钱。

这可相当于一个正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哩。

去年张老爹把铁锅从县城背回来的时候,不知被多少乡亲围观,更不知接收了多少羡慕的眼光。

这会儿,大铁锅上搁着笼屉,正图图冒着白色的蒸汽。

蒸鸡蛋特有的香味儿随着蒸汽飘散出来,安妮怀里的小丫头馋得直咽口水。

别说张小雪了,就是大一些的张小满和张银锁也忍不住咽吐沫。

太香了。

在吃不饱的年月,鸡蛋就是唯一的营养品和奢侈品啊。

就是张家这种条件,也只有张老爹和张大花有资格每天吃一个。

哪怕是张金锁这个张家长孙,牛老太也没有松过口,顶多对穆贵枝偶尔偷个鸡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前,安大妮也曾经闹过,但她闹得方式有些问题,只知道单纯的哭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每每都弄得灰头土脸却还达不到目的。

安妮想到原主做过的那些事,不禁摇头,心说话,亲,“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啊。

“闹”得好了,不但能达到目的,还能占据道德的最高点。

可就安大妮那种闹法,太没有技术含量,只会惹人笑话、凸显她的泼辣不讲理。

现在换做安妮来扮演安大妮,她就不会这么横冲直闯了。

安妮放下张小雪,找了块抹布垫着手,将笼屉盖子揭开,从里面端出一碗炖得黄澄澄、水嫩嫩的蒸鸡蛋。

安妮将鸡蛋放到灶台上,又抽出几个调羹,塞给每个孩子一个,“吃,快吃!”

“妈,这、这是小姑的鸡蛋,我们不能吃!”

张小满咕咚又咽了一口吐沫,扭过头,极力忍着不去看,艰难的说道。

“是、是啊,如果我们吃了,奶和小姑都会生气的。”

奶生气了,就会骂他妈,他妈不服气就会还嘴。

偏偏他妈撒泼能行,嘴皮子却不够利索,每次都被奶奶训得哑口无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