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之路[娱乐圈]+番外(229)

作者:暮峰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颜好身材好的尤金能在里面客串一个角色,百合剧出身大的明星。而麦秋则是参与了后期的配音制作,她负责这部电影的旁白部分,据说影版会是小说版与现代版的结合体:“我以前从没试过当旁白,应该会很有趣。”

说完这话她见到克雷格不知道为什么笑了起来,笑得有点坏有点帅的,让人心肝直颤。后来反应过来克雷格经常这么说话,人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麦秋深觉自己被男朋友影响得相当深远。

又聊了一会儿,两个人在校园里分别,往两个方向走去。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麦秋越过越觉得现在的状态十分的舒服,每天都很充实,有工作,有玩乐,有学业,有清闲,忙得像死狗一样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她的生活完美的印证在《找朋友》的节目当中,不少观众都觉得这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也有很多留学党说这日子太过悠哉,不像是在正经上学,除非麦秋能有本事在毕业后演技再次突飞猛进,否则也就是去国外镀个金。

有粉丝上去掐架,哪个明星镀金能镀出来《黛比和艾米》那样的剧的,也来镀金一个试试?

《黛比和艾米》的确很讲成功,但它是商业类型的电视剧,跟艺术类型完全不一样。

有不知道理智粉还是路人粉的说:“其实最初是被麦秋的《夫妻》圈粉的,可惜在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拍过艺术片。我不知道她是很缺钱还是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类型,但还是真心希望她能锻炼自己的演技,突破自己,不要拘泥在小成功的喜悦上,演员,最后看的还是好作品啊。”

也有人说,麦秋其实有在剧场里演出的,只不过剧场不让录影,摄像,实际上麦秋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但是没有证据,这话就跟放屁一样,连味儿都没闻到就散了。

关于麦秋是中花里第一人,这个倒是没什么人有异议了,关于她的演技怎么样,那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演技这东西,怎么判断呢?在多数人眼里,还是要靠奖项。

麦秋后期基本上没拿过国内奖,国外的奖倒是拿了一些,但后面很多也都是剧组的人拿奖。

人都说,她挑剧本很厉害,基本上她选的剧,就没有一个没拿过剧本奖的。

可惜本人得奖就很够呛,说白了还是靠人设啊。

像是《黛比和艾米》,因为播放代理和时间以及背后的新闻的问题,跟颗粒无收基本上差不多。

光有观众喜欢,没有正式的奖项,怎么想都差了一些。影评界对她也有些褒贬不一,麦秋在演《人生书店》第一部 时用的都是很夸张的演法,这在她的人设上效果很好,后面她也不得不延续这样的表演风格。

《黛比和艾米》则是稍内敛一点的表演方式,但这部剧亮点在剧本,在剪辑和摄影,基本上爆点和爽点齐飞,演员本身反而有点被剧本限制到,无法表现出太深层次的情感和人物矛盾。

就像大众们说的,麦秋能表现演技的地方,也就是舞台剧的表演上了,多数人还都看不到。

媒体上倒是也有表示好评的,但基本上只有本国人才看本国媒体,语言之间隔着壁。

说到这个又要说到麦秋基本上都在国外混的洗脑包了,为了避免这个碰雷,上官芷不得不把麦秋其实演技不好的这个话题拎出来当做固顶话题,我先黑我的,其他的你们黑就不管用了。

想一想就知道了,在麦秋值得黑的点里,这个是程度最轻松的,其他都影响口碑。

至于麦秋到底是演技好还是不好,呵呵,又不是所有人都是小学生,那么容易被洗脑。

凡是长了眼睛的看看麦秋的表演,再看看同期其他花的表演,高下立判,简直碾压好不好?

不过就是这样,还有人传着麦秋为了事业请了小鬼随身带着,怕出事才一直待在国外的传闻,偏她一个歌手到演员,演技进步简直突飞猛进——还真的就有人信了这个邪。

听说了嘛,麦秋就是怕厄运缠身才找外国人的,外国人跟华夏人命格不一样,可以中和这个。

麦秋听上官芷说了之后笑了整整一天,这简直是她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以至于她一看见克雷格的脸,就想笑,笑得后者满是迷茫不明所以,他没刮胡子?不是啊,他刮了,还修了型。

“小鬼”系统气成河豚猫:“本系统是XXXX世纪最伟大的系统,这群愚蠢的人类!”

麦秋: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要说:用手机艰难的上了网页版,晋江的服务器啊……

晚安,么么哒!感谢在2020-03-04 23:35:23~2020-03-07 00:32: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听风就是雨 20瓶;小心咩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8章 八十助理

关于系统这个“小鬼”的问题, 麦秋不是第一次想过。

事实上,她对于系统的功能,金手指,一直以来不怎么依赖。她比较依赖的是系统这只猫, 还有林非波那个人, 有他们在的时候, 让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不然她穿越过来可能没办法那么冷静, 接踵而来的孤独和寂寞很容易把她逼疯。

像是系统说的为了未来的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而奋斗之类的,这种事其实她从没想过, 也从没把这个当做是自己的责任, 她只是个小人物,那么崇高的目标不适合她, 她也不会去奔着那个方向做。

有时回过头来看,麦秋都觉得现在的成绩远远超出她原本的想象, 她本来只是想做个演员而已。

那种没事拍拍剧, 做个配角, 少些应酬的实力派演员。

或者托苏叶秋的福,在少应酬的基础上,做三四线的演员, 经常参加商演,她也可以接受。

娱乐圈的花销和收入,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消费水平,哪怕只是几年的收入,也会比一般工作存钱要多。

当然, 如果不想省钱,花的会更多,最基本的置装费,房租,人情,在大城市花钱总比赚钱容易。

阴差阳错地走到了现在这个位置,麦秋无论拍不拍良心都要说一句,她很幸运,这里面有系统的功劳,有原本苏叶秋的功劳,有她自己的努力,还有一些非常玄学的运气成分。

小红靠捧,大红靠命,麦秋自己也觉得自己运气确实很不错。

但她也不想着靠运气做些什么,这种玄学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运气很糟糕时,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所以,她上课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能够跟上进度,再到现在可以在论文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研究,这对麦秋自己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了。

要知道,她上一次正经八经写长篇大论的论文,还是N(女人的年龄是秘密)年前的事情了呢。

至于之前读的艺校,倒也不是没写论文,但各大院校普遍都不会太难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只要不是写的太不像样,答辩哪怕磕磕绊绊一些,也都会给过的。

麦秋当初自己的毕业论文就没费太大力气,老师、教授们对于本科和研究生的要求本身就不一样。

现在则不同,她的教授很注意麦秋这个学生,稍微松懈一点都会在邮件中被点出来,然后问她是不是因为其他活动太多,占据了她学习的时间——这大概也是好学生的烦恼了,真是痛并快乐着。

事实上,麦秋自己也清楚,她现在学的东西,基本上在未来回归社会以后不会用的到的。特伦斯让她学这个东西,更多的也是为了拿一个许可证:我,麦秋,有资格加入你们的圈子。

也许未来会有一些采访,但那也不过是作为“艺人才艺”证明她不是花瓶的边角料而已。

Y国想要做演员的人,多数会像是克雷格那样,最有名的名校毕业后,再来戏剧学院修习一到两年,然后投入演艺事业——在表演这一领域,会往上考研究生的人非常少,麦秋自己的专业是古典戏剧表演,同学也是凤毛菱角。

而且他们都比她年轻,有些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小的节目或者剧目里客串,甚至小有名气。

也有一些人,对表演爱得深沉,麦秋常年兼职,假期还要回华夏,跟本地联系的同学不多,总也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其中有一个就是戏疯子的类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