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发现了,熟了以后,邵凡师兄就有点不要形象了,不过她还是要形象的:“那也是你爷爷疼你,小本本上没少记你的名字吧?”
她这么一说,邵凡明明很高兴,表面上却矜持的抿唇一笑,装模作样地唉声叹气:“唉,就那样儿吧,谁让我是他孙子呢,我不让着他谁让着他。”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教,一个学,中间时不时的聊聊爷爷,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麦秋觉得邵凡应该很久没有和人聊过他爷爷了,所以这几天练着练着,话题经常不知不觉得就会拐到明明毫不相干的林非波身上。
“小时候我爸妈天天忙工作,没人照顾我爷,请的工人全被老头赶走了,没办法只好让我看着我爷。我的天呢,我爷天天第一句话就是,这谁家小孩儿?赶紧回家啊。我怀疑我爸就是从小这么被嫌弃到大的,所以看我被折磨他老开心了。”邵凡嘴角带笑地说。
麦秋自己从小就没有爷爷,她连自己爷爷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不过她还挺能理解邵凡的想法的,如果她也有个林非波这样的爷爷,有着这样的童年,她应该也会想把自己的爷爷挂在嘴边。
何况,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没有人肯听他说爷爷了。
邵凡每次说的时候,系统就在旁边抹眼泪,哭得那叫一个惨兮兮。麦秋后来问起,系统说它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才,振兴演艺界。所以其实自从林非波开始发病,它就不得不要离开了,只是林非波一直坚持演戏,它拖延了很久,直到陈容青出现。
系统说它讨厌陈容青,到现在也讨厌他。
“我记得有一回,爷爷教我演戏,说假装地上有只猫,大概这么大,”邵凡两只手放宽,又放长,形象地比划出一个空间:“我说这不是猪吗?哪有猫这么大的?反正我没见过。爷爷就很生气,说我没见识,告诉我那是橘猫,这么胖的才好养活。”
麦秋看着差不多大小的系统乐了半天,又听邵凡说:“等我上学时问同学和老师,人家说没有这么大的猫。我回家就跟爷爷转达,他居然拿拐杖打我,还说要帮橘猫出气……你说说,我在他眼里连只想象的猫都不如,人生真是艰难的不行,长这么大多不容易。”
不远处趴在脚边的系统扭扭捏捏地变了萝莉音:“就是猫嘛,人家是可爱的小猫咪!”
已经开始习惯系统这么戏精的麦秋:“……”行吧,你高兴就行。
第16章 初试
几个月之后,各大院校开始艺考,麦秋也参加了。麦秋的可选学校不是那么多,按她之前的想法是都可以去试试。但她正用电脑查日期排日子打算做个表格时,系统给她任务了。
【初级任务:艺考
任务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基盖不好的大楼只能是豆腐渣工程。成功考取全国TOP10表演专业,每前进一名都有优惠呢!PS:是表演专业TOP10,要认真审题哦!
任务奖励:奢侈道具卡一张,精品道具卡N张(N的大小取决于考试结果)。
(奢侈品道具卡:比精品道具卡更niubility的道具卡,如果开出变形金刚也请不要惊讶,都是洒洒水而已。)】
除了初级任务之外,下面还有一个支线任务。
【支线任务:爷爷I love you!
任务内容:真挚的亲情总是感天动地的,就像葫芦娃救爷爷一样令人怆然泪下。在艺考形体考试中用优美的舞姿打动老师们,在别人的BGM里没人能打败我!PS:奖励只有选择《孤独》作为应考舞蹈时才能生效,原因你懂的。
任务奖励:精品道具卡N张,普通道具卡N张(N取决于感动人数和感动程度)。
(普通道具卡:穷B的专利,开出什么来谁都不好说。凑齐十张也要看你是欧是非,一百张还是有点可能偷渡成功的。)】
麦秋:“……”官方吐槽能不这么狠吗?
一共十所,排除掉离着特别远她实在不想跑的,查过了跟影视无关的,传说中内部风气不是特别良好的,教学目标跟她的目标有差的,总共就只剩下了五所。
好在还剩下五所。
除了已知的三项考试,其实还要考唱歌,最开始知道有这一项,麦秋就感觉有些过不去。
系统说她跟苏叶秋的唱腔完全不同,学也学得不像。麦秋把她唱的歌录了下来,再跟苏叶秋以前的练习曲子作对比,哪怕她这么个业余人士,也听得出来异样。
根本不是一个人。
好在虽然说是考生自备材料,但基本上所有考生都不会挑选通俗歌曲,任何学校也都不鼓励这种选择。因为早期的流行歌曲音域是很狭窄的,曾几何时还有“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说法,在当时这类歌曲根本没有办法用来筛选学生的声音条件和音乐素养。
麦秋上网找了一首难度不是很高的民歌,跟苏叶秋以前的流行歌曲唱法完全不同。包括邵凡师兄也说,唱歌这项一般时常不会超过一分钟,老师主要听取的是学生的咬字、吐字,音色和音准,国内这方面更多的是挑选演员,并不是真的要挑选歌唱家。据说以前有不少唱歌跑调的学生,也照样被招进了学院。
很多人不了解民歌和通俗歌曲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好分,如果硬要举个例子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好日子》和《青花瓷》之间的区别。
现代的通俗歌曲音域也很广泛,只是学院考试已经形成了定例。传说中,哪怕真的有学生唱了个高八度的流行曲,老师们也会把分数调低。这大概也是某种学院派的偏见……吧。
当然,有学生问都不问就自己想唱什么唱什么,发音不明,吐字不清,取材也用家乡小调,那分数低到发指也很正常就是了。
影视表演类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又有二试和三试。一般是初试筛选出一定的名单,学生们按照名单决定回家还是呆在宾馆,复试才是关键性的考试。
从时间上来讲,艺考跟普通高考的时间段完全不一样,通常在校学生想要参加艺考都可以通过学校报名艺术类的提前招生。
说起这个考试,麦秋就想起自己上辈子参加高考的时候班级里就有不少同学报名,由于老师的毫不顾忌,很多平时你明明看起来风轻云淡成绩相当不错的好学生都会基因突变的满脸通红地报名艺考。麦秋还记得当年有特别实在的学生为了不戴眼镜,漂漂亮亮的去考试,愣是在高三那么重要的时刻跑去做近视眼手术,双眼皮手术……
后来她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她那代人跟年轻人比起来差远了。
他们都是可以在高三时直接做丰唇,隆鼻,开眼角的狼灭。
也幸亏出现这种情况后多数艺术院校都表示不鼓励学生做双眼皮以外的整容手术,不然社会上整容的少男少女们比例一定激增无数。看看现场有多少人就知道了,麦秋戴着口罩,看向一望无际的队伍。整个学校操场根本装不下,都要排到校外去了。
人山人海人挤人,密密麻麻,乌央乌央,报名者众,从远处看像是春运现场。
其实也不全是明星光环的事情,很多时候跟国内的选拔流程以及考试内容也有关。艺术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很难用量化的分数去衡量的,就算评分标准说得很清楚,每个老师的评判标准又是说不清楚的。高考觉得有问题还可以复查卷子,表演考试就没有复查的说法。而且还有培训班这类的事情,你上了老师的课,老师自然对你眼熟一些,印象也好一些,所谓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大概就是这样的。大家都不知道的那些,那就不好说了。
最后一切都不透明的结果就是……有时候就连被选上的学生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凭什么被选上的。——听起来几乎就跟抽卡差不多,是非是欧全看运气。
所以也就很难完全怪这些想要撞大运的学生们都跑来学校碰玄学,舞台实在太吸引人了,明星的地位直线上升更是吸引人。
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人考上就有可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谁不想试试呢?万一呢?彩·票那么难中还有人中呢。
再说艺考也是高考之外的另一条出路,文化课分数始终没有其他普通院校要求那么高。普遍的认知就是学艺术的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学识,只要专业上的技术好,人们也并不会苛求他们出口成章。虽然不少明星在有了地位以后又想要把自己包装成文化人,不过学识这种事还是很难骗人,比如某个不知道全国论文网站的毕业生,大家就很容易猜出他的论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