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也不理会孟古青的话,继续逗弄孩子。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对依蓝说道“哀家正有件东西要给你呢。”说着苏麻已拿出一个及精致的首饰盒,里面有一对玛瑙镯子。太后道:“这镯子还是以前哀家进宫时先皇赏的,那时候哀家得了这镯子没多久便有了皇帝,如今赏了你,只盼的你能开枝散叶,多为哀家添孙才好。”
依蓝忙谢了恩,戴上了。璃秋却有些撒娇道:“太后如今可是偏心了,有什么东西也只管想着蓝姐姐,倒把臣妾给忘了。”
太后笑道:“等你有了身孕,哀家也赏你。”
“太后这可是告诉咱们,若是不能怀孕,可就没赏了。”
孟古青冷笑一声。“怀孕也不是人人都行的。就好像佟福晋。这些日子皇上总去景仁宫,怎么也不见你有身孕。”
佟念锦听了这话,低下了头,只是摸了摸肚子。
石幽雪一眼看到佟念锦的动作,似是懂了什么一样,问道“妹妹莫不是已经有了。”
佟念锦娇羞的点点头。
“果然有了?”
“前几天不过是怀疑,昨请太医来看过了,说是有了两个多月了。”
璃秋笑着说道“恭喜太后娘娘,宫里又有好事了。可惜臣妾又讨不到赏了。”
太后掐一下璃秋的嘴,笑道“也就你,没大没小的。”
夜已深,人已静,独景仁宫还热闹着,佟念锦躺在床上,皇上趴在她身上,静静的听着肚子里的动静。
“皇上,可有听到什么。”
“听到他说,阿玛,我要出去保护额娘。”
依佟念锦娇羞一笑,“他才多大,哪里就会说话了。”
“你不信?朕的儿子,聪明的很。”
佟念锦笑笑“臣妾没有不信。”
皇上也笑笑,躺好,伸手握了握佟念锦的手。
孟古青坐在门廊之上,看着外面黑漆漆的一片,也不说话。不一会竟然下起了雨,雨扫了进来淋湿了孟古青的衣裳。
阿莫勒拿了一件一副披在孟古青身上,说道“娘娘,回去吧。”
孟古青被阿莫勒扶着,刚一起身,便听到外面一阵吵嚷,紧接着有人回话“柔福公主殇了。”
咋一听到这消息,皇上竟然愣住,紧接着,一口血吐了出来。
“皇上——”
慈宁宫中,太后坐在榻上正伤心垂泪“也不知哀家是造了什么孽,早些是大阿哥,如今又是柔福,倘若果真是哀家的错,怎不报在哀家的身上。”
苏麻忙着劝慰太后“公主本就体弱,则能是报应。”
太后仍然垂泪,哭的伤心欲绝。
“太后娘娘,皇上病了。”不知是谁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太后团止住了哭声。
一时之间,宫里乱做了一团。先是柔福公主去了,内务府要准备丧事。紧接着皇上病了,太医请了脉,只说是淤积在心,嫔妃们要侍疾。可是佟念锦刚有了身孕,陈福晋又刚失了孩子,两人皆不能侍疾。
忙乱了一晚上,到了早上,皇上挣扎着上了早朝,说道南方各地连日阴雨,灾势已显。
皇上咳嗽两声“让人早作打算。”
“是。”
“还有什么。”
“十四公主已到婚嫁年龄,平西王吴三桂奏请早日完婚。”
“着定于八月完婚。安郡王岳乐代朕送亲。”
“是。”
皇上又咳嗽两声,身子明显支撑不下去了。
“退朝。”吴良辅适时大喊一声。
“唉,最近还真是不大太平。”大臣们三三两两的说着话。
“可不是。公主的事情尚且没有定论,皇上又突然病了。”
“唉,多事之秋啊。”感叹一番,渐渐走远了。
太医院中,夏江望正在翻最近的药方记录,一页一页的看的仔细。突然,夏江望的手停了下来,好像发现了什么,在一页记录上来回浏览,终于笑了笑。
第四十二章 药方
乾清宫中,赵之桓和夏江望跪在地上。
皇上却在看着一张药方子许久没有说话。赵之桓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不停的擦着汗。倒是夏江望很是坦荡,没有一点畏惧之色。
沉默了许久,皇上终于开了口“依你之言,是药方上这味枳实导致柔福丧命的。”
夏江望听问,忙道:“枳实确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对公主病情有好处。只是公主生来脾胃虚弱,此药性寒,恐有损脾胃。何况公主年幼,即使用药也不必一钱这么多。”
皇上听后只是不露声色的问道:“赵之桓,你怎么说。”
赵之桓擦了擦汗,斟酌了半天,终于开口说道,“公主痞满胀痛,又有伤寒,用枳实是最合适的。”
“合适?那用一钱也是因为合适吗?”
赵之桓抹抹额头,看一眼跪在一旁的夏江望。要说这几天,太医院真的很忙,先是宁福晋生产,又是佟福晋怀孕,再是柔福公主病重,如今皇上也病了,赵之桓一人,又要照顾佟妃的胎,又要照顾公主的病,实难□□,于是给公主治病时便一不小心将一分的枳实写成了一钱。今日,太医院整理药方,刚好翻到了这一张,于是闹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见赵之桓不说话,便哼了一声,赵之桓道:“回皇上,此方确实是微臣不小心将药量写错了,微臣知错。”
皇上喝道:“不小心写错,你是太医,难道不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一字写错,便会害了一条性命。”
夏江望顺水说道:“皇上,虽然公主脾胃虚弱,但并不能证明是因为枳实害了公主性命……”
皇上此时一心要为女报仇,哪能听进去这些,便打断了夏江望的话,道:“即便不是因为这个,一分与一钱相差甚远,也能出错。看来赵之桓果然是老了,连这样的错误也会犯,今日害了公主,明日只怕就要害朕了。朕企能留你。”说着便命侍卫将赵之桓关进大牢,等待秋决。
夜里,皇上去了永和宫,贞妃侍寝。
皇上来时璃秋正读药理之书,看的甚是仔细。皇上看见笑道:“怎么今日这样用功,你平日里不是最厌读书吗。”
“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臣妾瞧瞧能不能看出黄金屋来。”
皇上笑着捏捏璃秋的鼻子“这样的话你竟也信。”
正在说话时茗雪早已摆好果品。璃秋将书放下,说道:“臣妾以前不大喜欢读书,今日一瞧却觉得书中有好些良言警句。且说这些药理,是人人都离不了的,看看总是有好处的。”
“药理。”皇上看着璃秋好一会道:“今日的事你听说了。”
璃秋点点头“闹的那样大,哪会不知道。”
“依你怎么看。”
璃秋只是笑笑,不答话。
“你且说,不算议论朝政。”
璃秋道:“臣妾替赵太医鸣不平。这一分,一钱确实相差甚远,可也不能断定就是因为这多了药量才置公主丧命。如今说要处决赵太医,不只吓得赵太医惶惶不可终日,便是其他人也会吓得收了手脚,想着,还无法认定是有罪,就要判了死刑,传出去,那些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倒要说是皇上太过暴虐。”
“你虽说的有理,只是柔福之死,到底与他有脱不了的关系。”
璃秋笑道:“既如此,皇上罢了他的官职,放他回老家去养老可好。”
皇上略沉思一会,道:“还是以后再说。”
虽说皇上说了以后再说,不过几天,皇上便放了赵之桓。
赵之桓本以为死定了,谁知竟放了他,便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宫里人听说此事是贞妃求的情,自然对贞妃另眼相待。
这一日,皇上一直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吴良辅带着小勤子亲自来给皇上上茶。小勤子是个手脚轻巧的人,又会察言观色,此时,小勤子见桌上已摆满了折子,实在没地方放茶杯,便只是端着茶杯站在皇上身边。终于,皇上长出了一口气,从小勤子手中接过茶喝了一口。吴良辅乘机道:“皇上,今儿中午您也没歇会儿,不如趁这会子歇一歇吧。”
皇上只是闭着眼睛,许久才道:“去永和宫。”
皇上坐在肩舆上,仍是闭着眼睛。走到半路上,突然想到什么一样,说道“不用去永和宫了,改去华音殿。”吴良辅忙传旨,众人改道去了华音殿。
此时巴氏尚在歇息,陈氏因想着自己死去的孩子,睡不着,便独坐窗边绣花,绣的是牡丹,倒像真的一般,神形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