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吃里爬外的,可不就被人算计嘛。”刘侍妾感慨不已。
“长贵和樊氏有了儿子,难免为儿子打算。有一年八月十五,平阳侯带着两个儿子去看花灯。路上,趁人不注意,长贵打晕了平阳侯的嫡长子,找人卖掉了他。平阳侯爷的岳父,乃是当朝的吏部侍郎,自然是怀疑平阳侯身边的人,就想着彻查。没想到,长贵害死了府上的一个管事,又伪造了一封管事的遗书 ,说是嫌侯爷夫人平时为难下人太过,他气不过,才出手的,然后畏罪自尽了。既逃过了追查,又给主母泼了一个屎盆子。最后主母抑郁而终。”
刘侍妾一听就明白了,这就是在说安阳侯府郑氏嘛。当年安阳侯府的嫡长子失踪的事,在京城闹得也挺大,五城兵马司和帝都府衙门出动了好多人,全城搜捕,也没找到那位嫡长子的下落,后来就听说是府上一个管事所为。反正这事吧,有信的有不信的,说什么的都有。
郑氏姓郑,这个文里是姓樊,这一正一反,可不就是对上了。
安阳侯爷的前老丈人是礼部侍郎,这儿是吏部侍郎。
至于长贵,说不得安阳侯的长随有叫长富之类的。
(周安:→没有!没给他改!)
“再后来,有一年,平阳侯府有个族人,年仅二十,他有一次去平阳侯府,正好看到了长贵和樊菊在一起苟且,于是,这个族人就被长贵和樊菊杀人灭口了。后来,就是两人的儿子还被封为世子。”
掌柜觉得,这一段可能是为了转移注意力的。好使这个书看起来不像在写安阳侯府的样子,有点此地无银的感觉。
“印,为什么不印?”刘侍妾道,她都这么感兴趣了,可以想见,到了市面上,会有多火。至于安阳侯府会不会不高兴,呵!反正他们景王府也不怕他一个小小侯府就是了。
景王爷,是皇上的叔叔,就是皇上也要给几分面子的。
只是,景王爷儿子太多,有三十多个,王爷俸禄以及宫里每年的赏赐,也是有数的。就这些有数的,还被王妃攥在手里,她们这些侍妾是摸也摸不到。
可是儿子将来总要分家的,景王府这么多主子,想也知道,开销有多大,儿子再一多,家产也分不到多少,还有就是,府里每个姑娘将来出嫁的时候也要有嫁妆的。就算不十里红妆,毕竟是王府的姑娘,也不能太差了,让人看了笑话,这又是一大笔。
她当娘的,肯定不愿意看着儿子将来手中没钱啊。安阳侯夫人高兴不高兴不重要,关键是她能挣到钱最重要。
“好咧。”掌柜高兴地应一声。背靠大树好乘凉嘛,他也猜到了主子会同意的,不过这么大的事,总是要汇报一下的。
不久,市面上这本《长贵的逆袭》就火了。
现在的好多,还停留在一个农家书生,偶遇了一个相国女,然后两人一见钟情,遭到女方家里阻挠,最后两个人冲破艰难险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要么就是墙头马上的故事 ,反正是换汤不换药,总结起来,一句话,穷书生逆袭娶贵女,故事情节也都比较简单。
结果大家发现,哎呀,故事居然还可以讲得这么一波三折!好看。
看来高门大户里阴私也不少啊。
以前大家总觉得,权贵们一直都是高高在上,没想到,也有被人算计的时候!高门大户子弟觉得,学习一下,好歹也算见见世面,免得将来让底下人的这么糊弄了自己。
当然,有些人也发现了,这不是……………讲的安阳侯府的事吗?
安阳侯夫人,说来当年还是妾室扶正的呢。好像就是安阳侯去下面县里去办事的带回来的!后来安阳侯府的嫡长子确实是失踪了。
有心人这么一打听,当年安阳侯府族人也确实是死过一个二十来岁的族人,这个族人死前确实是去过侯府,难不成是真发现了什么?
哎呀,大家好像发现了什么!
再然后,大家看安阳侯魏谦的目光就不对劲儿了。
--------------------------这个故事,是周安根据后世的套路写出来的。到了现代,人们对绿茶婊啊,白莲婊啊,茶艺大师,都是有些研究的。有句话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说白了,这些绿茶们做事,还都是有章可循的。
--------------------------比如,渣爹和郑氏是怎么苟到一起的?肯定不是半夜里,郑氏敲老爹的门,然后等老爹开了门后就进去主动如何吧?这就落了下乘。他还记得小时候听嬷嬷念叨过郑氏,反正意思就是她假清高之类的。明明是爬床,还偏要做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做为主母的心腹,嬷嬷这么说,应该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可以想像一下,情景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渣爹喝多了,再醒来的时候,被告知唐突了佳人,然后郑氏要死要活的,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是她主动的嘛。然后自尽做做样子,被人救下。或者是当时哭着求老爹纳了自己,说清白已失,也没有别的活路。反正无非就是这些情况嘛。然后渣爹于心不忍,就此收了郑氏。
---------------------------再推断一下,郑氏和渣爹走到一起,跟渣爹一起去出差的长贵有没有参与配合呢,或者有,或者没有。县衙毕竟是郑家的主场,长贵有可能是被调开,也可能是收了郑家的好处。但不管怎么说,他做为渣爹的长随,渣爹和别人成就了好事,长贵就有逃不开的责任。说她收了郑氏的好处,他能自证清白吗?
-----------------------------关于郑氏温柔小意。一来,应该是郑氏天生善于揣摩人心,攻于心计,二来,可以确定长贵确实从中有帮忙。想也知道,郑氏既然收服了长贵,让长贵为了她连侯府的嫡长子都敢下手暗害,通风报信的,就是小意思了。周安写这个,就是为了恶心渣爹的,想来他要是看了这本书,再仔细回想一下,应该可以和一些旧事对得上。到时候,他会怎么想,呵呵,周安也想知道。
-----------------------------至于那个死了族人的消息,是安定伯提供的,周安问过安定伯府,这些年侯府有没什么事发生,然后周安从中选取的这个事件。族人去世应该是意外的可能性大。不过,这人嘛,活生生的一个大小伙子,说没就没了,家里也未必接受得了。如果有人说,是被郑氏和长贵灭了口,大家难免不会多想。他记得这个死去的族人的母亲,还是很巴结郑氏的,经常到府里和郑氏走动,明明以前他娘对他们家也不错的,可能是郑氏当时脚跟没有站稳的原因,她就给一些族人小恩小惠,这个死者的母亲竟然被笼络过去了。做为一个主母,竟然去和一个妾室来往。周安也想知道,她知道了这部书后,心中对郑氏会不会有芥蒂。
第65章 嫡子的归家路(五)
长贵是最先发现的。
他心思细, 敏锐地发现,刚才路人看他家侯爷的眼神有些不大对头。
至于是哪里不对劲儿呢,也说不上来。
一般人看侯爷, 怎么说呢,同僚看他的时候,眼神比较平淡, 百姓看他呢,眼神中透着一种敬畏。
但是这个路人呢,感觉就是想从中挖出点什么来的意思。
当然, 也许是他多心了, 这世上, 奇奇怪的人也不是没有。
只是,他又遇到了第二个。
还是同样的眼神儿, 那种怪怪的,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怪怪的眼神儿。
这就有点不对劲儿了。
身为一个贴心的长随, 自然是先弄清楚状况再汇报了,也免得一问三不知。
结果,他细一打听, 坏事儿了!
什么?竟然有书编排他和主母!
据说这本书卖得还挺火, 稍稍打听,还挺容易打听到的。
“就白坊街东边, 靠近柳树胡同那儿, 有个通雅书铺,在那儿买的。”一个书生热心地指路。
长贵一听,赶紧得驾车赶路。
书生看着长贵驾车远去的背景,不禁在风中凌乱,这厮, 太没礼貌了,连个谢谢都没说!
到了书铺子门口,差点没把长贵气死。
“《长贵的逆袭》在我书铺火热发售。欲购从速。”书铺子外面,有个大木牌子,上面贴着一张红纸,红纸上面写着几个明晃晃的大字。
不过这不是生气 的时候,长贵赶紧买了一本,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