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女王登顶路[花滑竞技](67)

作者:珠竹煮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去试试水,看看能在国际裁判面前拿多少分。”

虽然很多选手会避开四大洲,但裁判是避不开的,来来回回,花滑赛事的裁判那就那么一圈人,大家的打分标准也大差不差,如果想试试自己的得分,去四大洲,再合适不过了。

“行!”

最后,是殷指导拍板同意。

“这个选手确实优秀,也不能拿老经验,一概而论。我们也都认可你的理由,也相信你们能拿出好的节目,唯一担心的就是国际赛场成绩。”

“成绩,不代表一切,但对于现在的你们,就是一切。”

“我们可以同意换节目。但,条件是,肖邦夜曲也不能放松。如果新节目不过关,旧节目还得顶上,如果分数下降了0.1分,我唯你是问。”

呼,姚英闲出了长长一口气,这也是他的打算。世事难料,谁也不能完全保证新节目的成功,有个plan B才能安心。

顶下了队里的压力,他回来以后就摊下了,这短短不到一个月,要把一个半成品磨到水润圆滑。只是过得去可不行,一定要一鸣惊人。不然,他难以想象,众冰迷们风浪滔天声讨的模样。

唯一让他松口气的,就是梅叶的训练进度,跟夜曲形成鲜明对比。设梅叶训练速度为v,在直角坐标系上画梅叶训练进度的曲线,x轴记录时间,y轴记录进度,v即切线的系数。原节目的图像上,切线迅速由竖直转横,整体图像接近于ln(x+1)。而新节目,图形几乎要与正比例函数相吻合。

这意味着,梅叶的进步速度大致稳定,直到,有一天,她摸到天花板。他几乎可以预见那个时间点,在全锦赛之后,但一定,在冬奥会之前。

作者有话要说:网上查到的资料,全锦赛一般在元旦前。

但由于剧情需要,我这里放到元旦后,给梅叶点时间练新节目,不然就有点夸张了(虽然已经很)。

第五十二章

花滑赛程, 照旧是按照成绩倒序排位,梅叶被安排在最后一位。很明显,前半场与后半场实力上有断层差距, 整体也略显寡淡无味。

“女单梯队建设还是要重视啊。”

“对啊,看了半天,两周都不太稳,别说三周四周了。”

“别说女单了,男单什么时候能再来一个妹妹这样的选手啊。”

“头都疼, 看妹妹的表演, 把嘴养刁了, 以前我也没这么挑啊。”

“系啊系啊。”

“唉, 项目整体水平还没起色。”

“青年组的女单也就赵安冉和卫柳能看一看,可也没有真正能接替梅叶的选手。”

“别想了别想了,那是集几十年灵气于一身,她的感觉别人都模仿不来。”

“对, 真的独一无二。”

“网上已经有楠楠准备退役的消息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她都好多次带伤上阵了,也是迫不得已, 当时国内还没有能替代她的选手。”

“对啊, 好不容易能喘口气了, 结果是要歇个大的?”

“真希望她能多滑几年。”

“但还是以身体为重吧。”

“对对。”

“她的风格我很喜欢,正好很梅叶互补,这两个人就是单人滑的王与后嘛。”

“哈哈哈哈哈, 你把男单置于何地?”

“别提了,coc的时候妹妹的分数就已经超过男单了。”

“卧槽,你不说,我都忘了, 就她那一场一个纪录的成绩,这回不也得压男单一头?”

“可以想见。”

“卧了个大槽。”

观众们点评地头头是道。

“请下一位选手,梅叶准备上场。”

观众席隐隐骚动,目光都集中于一人,目送她登台,就像,目送女王登基一样,隐含敬意与崇拜。

音乐响起,满场寂静。观众一改往常激动鼓掌的模样,沉浸于悠远的节目气氛中,静静享受。忘记了技术难度,眼中只有那个踏冰飞舞的身影,跟随她来到神灵创世的篇章。

吾神,临世。

他带来了暴雨和雷电,

也带来了希望。

是火种,

点燃了文明。

您是希望,是梦想,是远方。

请,接受我的臣服。

表演结束,全场起立鼓掌,致以花滑赛事最高的利益。

梅叶鞠躬,场上下起了熊猫雨,玩偶们前赴后继,英勇撞向冰面。不知道是那个观众,仿佛吃了菠菜,堪比大力水手,那玩偶,砰地砸到她额头,吓得她倒仰在地,引起一片哈哈哈哈哈。她假装无事发生,迅速起身,捂头行礼,以示感谢,直到观众们用尽礼物,意犹未尽。

王嘉树嚼着口香糖,已经习惯了这个场面。他踢了老姚一脚:“你是不是传授了什么秘诀?这几个四周,怎么像三周一样轻松?”

姚教练瞥了他一眼:“自己练不好,怪我?我一个双人滑选手,教个三周都够呛。这能是我教的?”

感觉不到难度?那就对了。一方面,这个节目对梅叶的难度已经远不如前,“相对简单”了,另一方面,是她把所有动作都做到极为标准,丝毫没表现出吃力。

完全把动作内化于身,梅叶已经对起跳时机、轴线调整和落冰重心的掌握精确到了极为微妙的地步,任何一个步伐进出,她都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完成高质量的跳跃。

剩下的两成,跟太多因素有关,例如个人状态、临场发挥、冰场软硬度等。不过,花滑本来就是不能百分百保证的运动,再优秀的选手也避免不了摔跤。就算是这样的成功率,也没到她预设的理想范围,因而仍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某女观众一手紧紧扯住友人的袖口,一手捂住胸口,扑通扑通。

“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我眼里已经容不下其他人了,我老公,美得就像水中的倒影,仙到虚幻。”

“切,这叫粉丝滤镜。”

“啊!”

“啊——”

“95.31分,短节目个人最好成绩!”

“也是,我国单人滑短节目记录。”

“上午男单最好成绩是郭鹏吧,90.28分。”

“对。”

“这下,真是把男单按在地上摩擦。”

“丢人咯。”

按在地上摩擦,全方位,多角度,从技术难度,到艺术表现力。在男单普遍水P分的情况下,拉开了5分的差距,这是什么概念,无疑是,一场超越性的碾压。

“喂,姐,留点儿面啊。”王嘉树笑嘻嘻地撞了梅叶一下。

这人可真不要脸,明明大了好几岁,却能毫无阻碍地叫姐,真是,恬不知耻。梅叶默默愤怒,曾经的阿姨辈,对年龄稍稍敏感。

“你自己好好练习才是正事。”梅叶瞪了他一眼。

这家伙,磨磨蹭蹭的,在80分的门槛反复横跳,已经活成了一副知足常乐的嘴脸。不行啊,运动员怎么能佛系呢,你的逞凶斗勇呢,你的火气呢,你的好胜心呢?

王嘉树忽而正色,靠近她,两人之间只余一拳距离:“这个赛季完,我就去外训了。”

这么着急吗?现在才1月份,梅叶还没考虑呢,两人是一个教练手下,通常都是同进退,怎么也没跟自己商量一下就安排了?

“我自己一个人去,前几天报名表已经通过了,“新星”计划。”

梅叶微微张大眼睛,装满了疑惑。一个人?以前没听过王嘉树独自外训?“新星”计划,主要服务于那些有意长期外训的潜力选手,让他们接受国际一流教练指导,他明明那么恋家,孤身在外,能行吗?更何况,新星计划往往启动于冬奥前两年,今年也不是时候啊。

这到底是真是假?

“3月份,就去莫斯科,差不多呆到8月才回来,那边也同意了,教练合约都签了。”

噗,就他的英语水平,正常交流都够呛,别说俄语了,这不闹呢?

“总之,去了那边,就不会被某人一直碾压。”

“我会努力的,虽然看不见终点,虽然不抱希望。”

“就先通知你一声,免得你听到了太惊讶。”

对王嘉树来说,他的赛程基本在1月结束,因为成绩限制,他只参加了国内赛事,和赛季前半程的一些B级赛,A级赛事不见得有名额,目前最好的成绩,也只是第四名,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全锦赛后,属于他的赛季基本结束。因而,早早开始筹备训练事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