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女王登顶路[花滑竞技](18)

作者:珠竹煮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半小时车程后,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小区。几人下车,小心翼翼避过路面的冰,便利店门口右拐直行,上了三楼,就是姚英闲家。

一个年约三十、身材娇小的女人打开家门,热情洋溢地笑着:“英闲,你回来啦。”

她是单凌,姚英闲滑双人时期的女伴,目前在体育大学读研,两人早已升级为夫妻关系。这在双人滑中十分常见,毕竟男女双方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相处,是训练,也是培养默契,又会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不知不觉关系就近了。

进门,两位面相和善的老人在门口迎接,双方寒暄了一通,才在沙发上坐下了。

窗外的雪还在下着,窗内的人都是火热。

主人招呼孩子们不必客气,随便吃随便拿。梅叶应付不来这种热情,王嘉叶倒是如鱼得水,一副乖宝宝的样子跟老人聊天,不一会就哄得他们眉开眼笑,恨不得当场认个孙子。

梅母去厨房帮忙,两个女人在里面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听到外面的笑声也舒展了眉眼。

包饺子的时候,单凌叫孩子们去凑个热闹,王嘉树抹了一鼻子粉,馅儿放多了,大肚饺子合也合不起来。梅叶抿着嘴,取笑地看着他的笨拙手法。

王嘉树感觉自己有点奇怪,旁边这个小女孩平常凶凶的,不大爱搭理人的样子,他大人不记小人过,也把她当小师姐哄着。这会儿穿着大红毛衣,放松了神态,明明是在嘲笑他,却让他的心跳砰砰,擦了一下发烫的脸颊,于是脸上红红白白十分好笑。

众人围成一桌,欢欢喜喜地说着祝词,姚英闲趁此机会小酌几杯,梅叶和王嘉树不敢喝酒,只尝了几口橙汁,口里心里都甜甜的。

围着电视看了会儿春晚,实在没什么意思,梅叶依偎在母亲肩上玩了会手机。电视里头唱起了《常回家看看》,王嘉树怪模怪样地模仿,电视里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他就把嗓子挤得尖尖的的,声音还是上不去,惹得周围人捧腹。

像个扯着嗓子的鸭子,姚英闲语。

过了温馨的年夜,把母亲送走,梅叶又回到了枯燥而充实的训练日常。

万众瞩目之下,世青赛近了。

世青赛,全称世界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有男单、女单、双人滑和冰舞四个项目,我国仅双人滑有两个名额,其他都是一个名额。

三名教练领队,带着一群不安的少年,乘飞机,西行,往莫斯科去了。

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时差5个小时,世青赛持续5天,根据本次赛程,几项比赛都在北京时间16:00-1:30进行,并不需要过分倒时差,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天色沉沉,西伯利亚的寒风仍在莫斯科恋恋不舍。众人全副武装,戴好帽子、手套、口罩,一下飞机,还是浑身一颤。

领队名叫袁新,是双人滑包苞和梁浩瀚的教练,他们是去年的世青赛冠军,今年的目标是卫冕,整个队伍也隐隐以他们为中心。

其他项目,也只指望着王嘉树能冲击一下奖牌。至于梅叶,纵然听说在训练四周跳,但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大家只当她是来涨经验的。大赛经验非常重要,在异国如何调整心态,出现失误了怎么处理,旁边的观众也都是肤色不同的人,对手都是全世界顶尖的选手,没有经验的人只怕两眼一抹黑。

袁新带着几个队员走在最前面,梅叶缀在队伍的后头,望着陌生的机场,有几分感叹,好像又往梦想的地方,走了几步。

“快点,别落下了。”袁新厉声喊道。

梅叶快走了几步,旁边一个俄罗斯粗腰壮汉忽然改道,两人撞在一起。

嘶——,她捂着小腿,被那人的行李箱撞到,一阵钝痛。

那壮汉满脸横肉,快速说着什么,可惜她听不懂俄语,只觉被喷溅的口水滋了一脸,往后退了一步。

一个人影鬼鬼祟祟,从侧面溜出,靠近了梅叶。那壮汉见她没反应,不知为何来了劲儿,挡在前面,激情喷口水,叽里呱啦一顿演讲。

梅叶有些烦躁,一拖行李箱,往后撤,欲甩开这个壮汉。砰,又撞到了后面一个人。

“梅叶,你在干嘛?拖拖拉拉。快跟上!”袁新不耐烦叫道。

姚英闲见她被人缠住,过来帮忙,这才脱了身。

“没事吧?”

“没事,撞了人,只是听不懂俄语,被缠住了。”

“跟紧,别走散了。”

到了出租车上,脱下手套,摸口袋,掏手机。

嗯?手机呢?

衣服口袋没有,裤兜里也没有,总不会在行李箱里,拉在飞机上了?

忽然回想起在机场的一幕,明明挺大的空间,一直被人撞到,明显不对劲,当时居然没察觉到,原来是小偷团伙。

国外治安真差,梅叶后槽牙痒痒的,有几分气不顺。

******

赛事正式开始前,会对选手进行分组和抽签。分组根据世界排名安排,抽签节目短节目出场顺序。

王嘉树则抽到了男单第五组第3名,算比较有利的位置,但后面还有第六组和第七组的选手冲击前面的高分,仍然危险。

“为什么麻生秀一还不升组?明明已经参加了两届世青赛了,去年已经拿过冠军了不是吗。”王嘉树抱怨着,想着还有美籍华裔的詹森和俄国的维克多,忽然觉得奖牌无望,心里的小人在咬手帕哭泣。

“日本南单成年组几个男单都是当打之年,他去了也捞不到奖牌。”姚英闲耸了耸肩。

女单有35名选手参赛,按世界排名以“566666”的方式分成六组。梅叶因为没有参加过大赛,世界排位低,被分在了第一组,抽到了第5名。在第一组算靠后的,但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极为靠前。

花滑赛事一般对靠后出场的选手有利。因为比赛初开始,裁判还不能确定打分的相对标准,给分比较严,后面的选手能拿到更宽容的分数,而且能根据前面选手的分数来调整自己节目的内容。如果前面的分数很高,他们就需要上高难度的动作来冲击更高分,反之则可以悠闲地以低难度完成节目。

俄国女单安娜,那位训练后外点冰四周(4T)的选手,抽到了最后一组第4名,非常有利,后面只有两人可能动摇她的分数。

忽然,旁边一个金色的脑袋吸引梅叶的注意力。这个女孩一米五不到,金发及腰,抬起头露出一双碧眸,面容精致可爱,宛若天使。小天使警惕地看了一眼安娜,扭头小跑扑向了教练,欢呼着自己抽到了最后一名。

阿芙拉?

她为什么会在这里?

她不是应该才13岁吗?

阿芙拉,加拿大花滑女单选手,女单天才选手,未来的青年组大满贯,擅长表演,跳跃亦佳,又有姣好的容貌,拥有大批粉丝,被誉为“冰上天使”,可惜折在了发育关上。当时体脂率上升,跳跃开始存周,被教练责令节食,这直接导致了她的厌食症,16岁稚龄就因病退役。

无数人惋惜冰上天使就此折翼,许多粉丝不能接受事实,在网上声讨教练组不力,让阿芙拉患上厌食症,这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激烈讨论,花滑残酷的一面得到更多认识。

回到现实,世青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前一年的7月1日之前达到13岁,而阿芙拉,明明应该才满13岁不久,不到最低参赛年龄。

除非,她故意在向国际滑联报备时报大了一岁。

这也算常规操作,有男单选手故意报小年龄,大龄混在青年组拿冠军,也有女单选手年少时表现优秀,故意报大年龄,赶在发育关前升成年组比赛。

这次,果然跟以前不一样了呢。为什么呢?是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吗?

梅叶后脑勺凉凉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作者有话要说:你猜哪里不对劲?

突然想起来,我丢过两部手机,**。

第十六章

开赛的第一天,安排的是男单短节目。

王嘉树捧着他的大宝贝风油精,长吸一口,哈气,自言自语:“我可以进自由滑的,我练了四周跳,我还能拿奖牌!”

梅叶开始怀疑风油精到底有没有成瘾性。

他就像一条淋湿的金毛,丧丧的,再也无法微笑。姚教练拍拍他的肩,金毛嗷嗷叫着想往主人怀里扑,被一巴掌镇压。

“去上冰热身。”姚英闲的微笑脸一半在灯光下,一半在阴影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