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水路转陆路的一般都是早起卸船,雇了车马早早的启程赶路。
宁弯弯就在码头的路边指挥着大壮把车停下,把被子一掀,馒头的热气都还在呢。
这一次她是吆喝都懒得吆喝了。
直接把一块麻布往板车上一挂,上面是她祸害了自家哥哥一只毛笔写出来的几个大字。
干粮,一文一个!
农业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这种市场近乎于空白的东西可是就不愁卖了,自是怎么省事怎么来。
果不然,没一会就有人来问。
“这是个啥做的干粮呀?怪白的。”
“您尝尝。”
绿青见来了生意,忙按宁弯弯说的掰了一小块馒头给了那管事的模样的人。
还不等她解释,就又有个掌柜的模样也凑过来道:“没见识了吧,这不是麦子磨面做的馒头吗?”
那掌柜倒是个不知道客气的,自己就从绿青手里那个少了一块的馒头上揪下来一块尝了尝才皱着眉头道:“是这个味,你这一文一个这么便宜,别是听岔了家里大人交代的吧?”
这掌柜瞧着也是个走过南闯过北,吃过见过的,还不相信这价格了。
“那不能的,东西虽然便宜但是禁不住各位掌柜一次买的多呀,大家都是有见识的人,麦子啥价都知道,只不过是因着加工不易才贵重,我们乡下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薄利多销嘛!”
宁弯弯笑眯眯的对那掌柜说道。
“小丫头还挺会算计,这玩意我在北边的漠北府城里见过,方便是方便,但卖的太贵,折算下来也不比肉干便宜。”
那掌柜说着思索了一下。
“一文一个,我要从你这买了带到别的地方卖上个五文十文的岂不是一笔好生意!你要把这馒头的做法教与我,那岂不更是一桩生财之道。”
这真不愧是商人,脑子转的忒快。
宁弯弯被他逗的咯咯的笑:“这天眼瞅着越来越热,您要在路上走个三五天的还不坏掉了!况且您要往南吧人家是食稻米的,未必乐意吃这玩意,您要往北吧,朝廷也在大力推广麦子磨面的技术,您也说了,都已经有卖的了,即便是能卖的上价也是一时的,不是长久之道,您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在这上面费神不值当。”
不管在什么时代,稻子都是稳坐产量第一的宝座。
可现在没有那个技术,只能在南方种植。
而北方现有的农作物里麦子产量是最高的,只要是磨面的方法一推广,就会从只能是豪门大户才能吃得起的金贵东西迅速沦为街头巷尾人人都吃的上的普通东西。
现如今麦子处境的两极分化会立刻消失。
同样,当有另一样更高产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红薯之流推广开来,麦子又会被推回神坛上去。
只能是国富民强,老百姓真正的丰衣足食,追求吃得好而不是单纯的吃得饱的时候才能在把它从神坛上拉回来。
但这种日子在重农抑商的这种社会里显然不大容易实现。
“你这娃娃瞧着没多大点,见识倒是一等一的。”
那掌柜朝宁弯弯竖了个拇指,又看了看一车的馒头道:“这么着,你这一篓子也得个三十斤吧?这么着,这一篓子,不,这东西对于我们这样赶脚的人可是太方便了,随便就口咸菜就能填饱肚子,也不用为了顿饭死命的赶路了,这两篓子我都要了。”
说罢回头招呼手下正忙着装车的伙计。
“老四啊,拿几个咱装肉干的包袱皮来!”
回过头来又跟宁弯弯讨价还价:“我一下子要这么些,小丫头你得给我算便宜些吧?”
商人逐利,那真是斤斤计较。
宁弯弯就笑眯眯的道:“便宜些是不成的,一文钱一个的东西我们能挣多少钱您还不是心里有数的,那真真都是血汗钱,别的不说,就这面和出来累的人胳膊都肿了,但是可以给您几个搭头,您看成不?而且呀,您可是我们这买卖开张的第一个生意,我可记着您了,等您啥时候又打这过,保准的这搭头都少不了您的!”
“你这娃娃是真会说,行行行,你快着点给我装,我这都快弄妥当了,着急着走呢!”
“好嘞!”
宁弯弯接过那几个包袱皮就撑起来让绿青往里拾馒头。
不大会的功夫就鼓鼓囊囊的装了几个包袱,把四个角一系,那掌柜的伙计接过来随手就扔到车上跟货物一块捆好了。
“这馒头一个都是一两的,一共是六十五文钱,另外给您又搭了五个,等于是省了您足足五文钱呢!”
这是个做大生意的,足足十几车的货物,车上还插着镖局的旗子,这是雇了镖局帮忙押送货物。
一行人连伙计带镖师的足有二十多人。
这点钱对那掌柜实在是不算什么,痛快的数了铜钱结了账,这一桩生意就算是完了。
等这一行人吆喝着上路了,先前最早来的那个管事模样的才一脸嫌弃的道:“这真是麦子做的?你是哄我呢吧?麦子能磨出这么细的面呢?”
宁弯弯也不嫌这人磨叽,笑眯眯的道:“大叔,一看您就是那富贵人家的,没吃过麦子,都不知道那麦子就外面一层糙皮,你要不信只管拿一粒咬开,看里面是不是这样白生生的面。”
那管事哪里是什么富贵人家的,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
“也给我装个……十斤吧!”
说完忙又道:“也得给我个搭头啊!”
“那少不了的!”
------题外话------
我发现了不能出门的另一个好处,皮肤都捂白了!原来美白这事它需要的是一场冠状病毒!!!
第75章 打起来了(三更)
这年头出门在外靠的全都是脚力,也没有什么服务区,虽说是路上偶尔也有那茶水摊子,毕竟是数量少。
有时候赶上一天的路也见不着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自带干粮就只能饿肚子。
卖的便宜,又没有什么同行竞争,所以宁弯弯这一车的馒头没一会就卖完了。
有几个苦力干完活拿了钱想买还没买上。
宁弯弯还挺遗憾,没有见着上次买棉种的那个李稷李掌柜呢,也不知道他又进了什么稀罕种子没有。
“这钱也太好赚了!”
绿青抱着一匣子的铜钱喜滋滋的跟宁弯弯一起逛集市。
“这才多大会,就卖完了。”
“那是因为市场紧缺,等着吧,这石碾一传开,等夏收后这码头上到处都是卖馒头的!”
宁弯弯一边回答着绿青,一边四处打量,看有没有卖果树苗的。
“那怎么办?”绿青顿时愁的眉头都皱起来了。
“那咱去找那石匠,不让他们给别人做!这本来就是姑娘想出来,凭什么让他们拿去赚钱!”
卖树苗的没找着,宁弯弯倒是看着卖猪仔的了。
“傻妞,社会发展的快机会才更多啊,安心吧,等满大街都是卖馒头的时候咱就去卖包子!等满大街都卖包子了,咱就去卖烧饼,等满大街都卖烧饼了,咱就去卖油条,有的是法子!”
宁弯弯说完就挤进了挑猪仔的妇人堆里。
指着那最胖的两只大声的嚷嚷:“我要那两只,我要那两只!”
“你这娃,那是我先看上的!”
旁边大婶不乐意了。
宁弯弯招呼绿青快给钱,一边还得意的对那大婶道:“我先给的钱!”
那卖猪仔的男人见了钱脸上就乐开了花。
“可不是,谁先给钱就卖谁,你说你这大妹子跟我这讲半天价了还没一个娃娃痛快!”
那大婶只好是悻悻的又去挑别的了,一边还哼哼着:“剩下的都没那两只个大,你这回得给我便宜些了吧?”
宁弯弯买了俩猪仔,又去抓了十只鸡仔,直快晃出了集市才看见有个卖果树苗的。
一问还只有桃树和梨树,只好是各买了两棵回家了。
余九斤是来赶集的,地里开始忙了,他爹腿又断了,今年地里的活比往年更重了些,得把生活用品都提前备好,省得到时候浪费时间。
顺便还得给自己爹抓药。
他从药铺出来正好看见宁弯弯跟人抢猪仔呢,就站在药铺门口半天没动弹。
直到一个酒鬼过来骂了他一顿他才让开,牵了驴车往回走。
任那酒鬼在身后叫骂也只当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