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272)

作者:壹木之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心里暗惊,王妃?是那位安王妃吗?

还没惊讶完,宁弯弯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这王府的东西就是好看,咱清平县都找不出第二个!”

说罢又做作的拿起白氏桌上的一个点心咬了一口。

“这糕点真软,圣上想得真是周到,都知道奶你牙口不好,专门赏了这么软的点心给您老吃。”

又拿了白氏的针线笸箩里的一块宝蓝色绸缎:“还有这缎子,还是宫里头的好,瞧着颜色多正,多贵气,就是一般的大户人家也买不着这样好的缎子,还别说,奶奶,这颜色跟您可太配了!”

“是吗?”白氏狐疑的问。

府里头那位老太太就爱穿宝蓝色的衣裳。

“是!”宁弯弯肯定的摇头:“这颜色一般人可驾驭不了,非得是奶您这样的白皮肤穿起来才好看!”

白氏年轻的时候长的是很漂亮的。

不然也没那个本事爬上自家姑爷的床,不过毕竟是个丫鬟出身,气质上不行,而这宝蓝色其实最考验的是气质。

但宁弯弯自然不会说这话。

果然白氏一听那眼里就更高兴了。

宁弯弯又吧啦吧啦说了一堆,都是捧白氏如何如何,捧她如今的生活如何如何的好,吃的用的不是王妃赏的就是御赐的。

白氏得意够了,才放了宁怀远走。

“差不多该开席了吧?你赶紧去坐席吧!”

宁怀运礼物收了一大堆,自然是要置办了酒席。

这两天庄户们几乎都没干别的事,整天的光忙活酒席了。

刚开席,知府大人的马车又到了。

一大堆的人忙又出门迎接,跪了一片。

宁弯弯以前也没见过知府大人,也不知道他以前是个什么样,不过现在看却是挺平易近人的。

也是先拜了圣旨,又关切的询问了农事,还详细的询问了这红薯要怎么加工的问题。

随行的小吏都仔仔细细的记录在案。

这一天忙忙活活的就在迎来送往中过去了。

等这一阵的风头过去了,宁怀运就开始着手在院子里选址盖房子,选来选去都没找着合适的地方。

“爹,干脆,咱把这宅子都推了重建算了,在往边上扩一扩,建个大宅子!”宁弯弯提议。

这个宅子时间太久了虽也精致但处处都是修缮过的痕迹。

“盖新房?”宁怀运眼神一亮。

“说起来你弟是不用在这上头操心了,但你哥这年纪也不小了,眼瞅着该娶媳妇了,倒是该起个新宅子了!那咱就盖?”

宁弯弯猛点头,新房就是一切从头开始,就可以随便设计。

“那成!”宁怀运就心花怒放了:“这宅子着实有些年头了,也该扒了重修了!”

她家在村尾,一边是庄户们住的,另一边,边上没几步就是地,不过不是自家的,可以跟人商量拿自家的地换一换。

送些礼物银钱想来也不会不给宁怀运这个面子。

还不等宁怀运找人去说这事,吴清已经派人把地契给送来了。

位置都在县城边上,还是上一任县令让鱼非给砍了后查抄的他家的。

宁怀运拿着地契却是犯了难。

“这些地咱要怎么种啊?”

他的意思是佃出去还是要庄户种。

宁弯弯道:“这会那地里头应该已经种了麦子了,肯定是有佃户的,把这些地契给我马叔,让他去挨家问问,要想继续佃的收了押金继续佃,不想佃的咱就自己在找人家就行了,咱就擎等着收租子吧!”

宁弯弯一说宁怀运才想起来:“对对对,就这么办。”

田产被抄就会收归国有,却也不会就荒废下来。

何况这田产被抄之前肯定也是有佃户在种的,不过就是田地的主人换了。

那些佃户还是指着这些地吃饭的。

如今又换了主人他们的麦子种下去了,肯定正人心惶惶呢。

把这事了了,宁怀运也跟人说好了换地的事。

就大张旗鼓的置办起了盖新房的事情。

第320章 不愧是专业的

要盖新房那第一步就是设计,院子的格局,房子的位置,排水系统,都要先画好图纸,这东西盖好可是不能够修改的,什么都要想好了才能动土。

这方面也是有专门的人才的,不过就别说白沙镇上了,就算是清平县里都没有,要去府城里头找。

平时老百姓盖房子规制一般都差不多,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一般的施工队就能搞定,乡下就更是简单,谁家要盖房一个村都会来帮忙,总有那年长的有经验的,自己就盖好了。

要建大宅子就复杂的多了,诸多需要设计的地方。

宁怀运为此专门上府城跑了一趟,请了一位挺有名气的师傅过来。

这个师傅姓李,在宁弯弯家住了几天,测量了宅子总面积,又仔细的询问了宁怀运一家子的需求。

比如宅子里不同的房间都各需要多少间,要几进的,不同的房间对材质都有什么样的需求。

花园要多大,要开几个门,包括影壁的大概尺寸都详细的询问了。

一家子里属宁弯弯的要求最多,她要所有的房间都是砖墙的,保暖好又可以装壁炉,还防火。

要所有的窗户都是琉璃的,让师傅在府城给寻一家做琉璃的作坊。

还要在屋里给她砌个洗澡用的池子,进水出水都要方便。

其实她还想要把茅厕都盖在屋子里,无奈自己实在是没有那个技术。

师傅把所有的要求都记下,就回府城去了,等他设计好了图纸就会给送过来。

宁弯弯搞了些酸辣粉在镇上铺子里卖,县城的铺子里也在销售粉条,不过都不多,因为圣旨这事闹的整个清平县城乃至是附近县的都常有人来买种子。

红薯这个产量最高的当然是首选,于是那些原本是要变成淀粉的红薯都不得不被宁弯弯忍痛卖了出去。

心都在滴血!

还得交代人家储存的方法。

宁弯弯只好是打起了粮仓里黄豆的主意。

豆芽这个东西技术含量低,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眼看着入冬餐桌上又要进入萝卜白菜轮流当家的时候,豆芽不要太畅销。

黄豆直接拉到县城铺子里,伙计发好了一早上就能卖出去几箩筐。

豆腐不大好弄,一大帮子的妇人折腾了好几天,宁家庄子上的所有人家都跟着喝了好几天的豆浆,又吃了好几天的豆花,最后才终于是做成了。

因为黄豆收的并不多这豆腐就只往钱东来的酒楼里送,黄豆拉到县城,在县城做好了往酒楼里头送,隔个三五天才供应一板。

一板能切除十五块,一块就能做一盘菜。

煎豆腐,鱼头炖豆腐,麻婆豆腐,都是让钱东来卖出了天价。

宁弯弯盘算了下手里头的银子,自家盖宅子就算是造价高了点,预计五六百两就够了。

这些钱随圣旨赏下来的金子加银子就差不多了。

作坊里的钱是公账还不到年底分钱自然不好动,自家两个铺子这一年的收入,宁弯弯觉摸着也够开个火锅铺子了。

正好没过几天李师傅就把画好的图纸拿来了,宁弯弯一看,设计的甚是用心。

三进的标准宅院,大门口一个大大的影壁,不至于让人从门口一过就把院子里看透。

拐过影壁是个天井,天井做成了长条形,围成了一个方形。

一下雨水就会顺着屋檐留下来,留到天井里。

李师傅解释:“这天井取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到时候,这天井里可以放个假山,种些花草,十分养眼。”

宁怀运拍案叫好。

前院自然是待客的地方,外加家里的下人居住。

李师傅又道:“这二进里就是主人家的内宅,面积最大。”

可不是最大,足足占了整个宅子的一半。

四条石板路连接着四个方向,两边是左右厢房,正北边就是宅子的正房,两边是两个耳房。

连接前后院的是抄手游廊,最后面还有一排的罩房,然后是后门。

等于是把原先后院的菜地和牲口棚鸡鸭圈什么的改造了。

李师傅把宅子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又拿出室内的详细设计图。

“都是按姑娘的吩咐房间里的壁炉在这个地方,浴室跟卧房隔开是为了防潮,至于入水,我在房外头靠墙的一处设计了个大灶,大灶处到时候砌一个可供流水的道,直通浴池,到时候用大灶把水烧好,就可以让水直接流到浴池里,浴池的底部有出口,用水是用塞子塞住,不用时拔出塞子水就会顺着预先砌好的排水口排出,再者,大灶的烟囱就跟浴室的墙壁做在一起,到时候外头生火就会把屋子里暖热,哪怕是到了冬日里也不怕寒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