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弯弯一看自己爹激动的已经不行了,脑子已经完全不能运转了。
忙叫绿青去包了一荷包的银子给了那宣旨的太监。
“公公一路辛苦,这些银子还请拿着给大家伙喝酒用。”
这也都跟潜规则一样,那公公就象征性的推让了两句,就笑眯眯的收下了。
那手一捏荷包就知道里头有多少银子,顿时脸上的笑容就更大了。
还夸了宁弯弯一句。
“小姑娘年纪不大还挺会来事,不错,不错!”
宁弯弯深知阎王好惹小鬼难缠的道理。
又道:“公公远道而来,不如晚上就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在回京复命,我娘已经去安排酒席去了。”
宁长生不知道打哪里钻了过来,一副主人家的口气也跟着劝。
“可不是,公公,就吃了饭再走呗,眼瞧着这天都黑了!”
那公公忙摆手:“不了,不了,这可不合规矩,杂家可不敢犯这个忌讳。”
说罢把东西交接了,让人把赏赐物品的清单给了宁弯弯,这就准备走了。
宁弯弯忙让人去作坊里把新做的粉条装了一袋子来。
“公公,这个是红薯新研究出来的吃法,给公公拿回去尝个新鲜。”
这赏赐自然也有去年红薯的因素,但就算是乱七八糟赏一堆,也远不及这些农作物种出来的功劳。
别的都不说,就红薯和玉米,这两个的产量可比原来的黍子粟米什么的产量高了十几倍。
这年头制约国力的是人口,制约人口的是粮食。
有粮食就意味着有人口,有人口就意味着有士兵,兵强马壮就会国富力强。
但宁弯弯也明白苏瑾的意思。
他们就是个普通老百姓,适当的赏赐,就凭着这个恩典他们家就能越来越好。
过于丰厚的赏赐未必是件好事。
何况清晨还在宫里,他们家的赏赐越少越好,这些以后就都会落到清晨的头上。
万一以后苏逸出了什么事情,清晨全身而退不会是一句空话。
那公公自然是不会不知道红薯的事情。
朝廷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广麦子和棉花,一个解决老百姓的温,一个解决老百姓的饱。
老百姓还不领情,还得是拿少交税粮哄着,强制种植才勉强铺开了些。
对于老百姓来说那几亩地地就是自己一家子的命,要是种错了东西这一季的收成毁了可能就要了命了。
越往北就越是苦寒,平时就还吃不饱呢,要是断了一季的收成那指定是要死人的。
这年头的人也没有那么活泛的心思,思想都是根深蒂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实在是不容易转变。
这红薯的推广还没到遇到这样问题的那一步。
去年从宁弯弯家拉走的几万斤红薯分到整个大邙朝实在是溅不起什么浪花来。
各州府自己都还没整明白怎么种呢,还不会往老百姓中间推广。
今年秋收后各地就邀功似得把折子递上来了,都是喜获丰收,亩产几千斤。
当然是也有闹灾荒谎报的,但总体却还是证明了红薯的产量属实,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为此还大修了社稷坛,今年祭祀社稷神的时候肯定要大办。
那公公打开麻袋瞧了一眼,见果然是自己没见过的古怪东西,看上去灰不拉几还挺不好看的。
他却也不敢嫌弃,这时候要是开发出了红薯的新吃法,又是大功一件,他还能跟着沾沾光。
忙叫人把东西收了,乐呵呵的对宁弯弯道:“那杂家可就有口福了!”
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却是知道这东西可倒不了自己嘴里。
一直到宁弯弯都把这位公公给送走了,宁怀运才激动的回过神来。
“唉,人呢?宣旨的人呢?”
宁弯弯一翻白眼:“早走了!”
“哎呀!”宁怀运后悔不已,自己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一拿到那圣旨就什么都记不得了,就知道哭,激动的一塌糊涂,直呼万岁,别的什么都不记得做了。
后悔完了,见府衙的人还在,人家还不停的跟他道喜。
宁怀运忙吩咐刘长福置办酒席。
第316章 民康物阜
“怀运啊!”里正叫宁怀运。
“快把这匾揭了,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对对对!”宁怀运一拍脑门,今天的重头戏就是这御赐的牌匾呀!
忙又叫人去拿原先就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了,又重新点了香,对着牌匾磕了头,才郑重其事的把上面盖着的红绸给揭开了。
牌匾是黑底鎏金的,上面刻的是民康物阜四个大字。
下面一角有御赐二字。
村民大多是不识字的,不禁就问:“这上头写的是个啥?四老爷你给咱们说道说道呗!”
宁怀运是最爱这样的场面,满脸的意气风发,指着那牌匾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大家伙听。
“这四个字念民康物阜,就是百姓安康物产丰富的意思!”
赐这么四个字那可真是意味深长。
物产丰富百姓自然安康,使得物产丰富的,那就是他们家了!
“好好!”里正捋着胡须,笑的见眉不见眼的:“这可是咱村的荣光,这匾得好好挂起来,以后逢年过节咱全村都得来拜祭!”
虽然宁怀运解释过了,可村民们还是挠着脑袋整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整不明白就不想了,又有人开始起哄。
“四老爷,也让俺们都瞅瞅皇上都赐了些什么呗?”
那些东西都拿盒子装着,而且送进来的时候他们都把脑袋埋到地上哪里敢抬头看,那名头花里胡哨的,有些他们大概明白是个啥了,可更多的是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个啥玩意。
这种事情在宁家村的历史上可是头一遭,圣上赏的,谁不好奇!
宁怀运正想答应,里正脸一拉,训道:“就你好奇!那东西老多了,而且都是御赐的东西,你们这粗手笨脚的要是给碰坏了,可都是罪过,谁要在动了那歪心思,顺手摸了一两件去那更了不得!”
这一说到把宁怀运给点醒了,他也是读书人,可知道御赐之物不得损坏,不然那可都是大罪。
看着满屋子的东西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宁弯弯道:“没有那么邪乎,这御赐之物也分个主次的,比如说这一回主要就是这匾,还真得供起来才行,这其他的,都是生活用品,正常使用就行!”
赐这些不就是为了用的,正常使用没有问题,你要真故意不敬那也不行。
“哦,哦,这样啊!”宁怀运这才放下心来。
自己刚才已经想着不然盖间房把这些东西放进去供起来了。
宁怀运拉了自己爹跟他小声说了些什么,宁怀运才让桑竹上屋里拖出了装铜钱的箱子。
打开,一箱子满满的全是崭新的铜钱,足足能有好几十斤。
“这事是咱村的荣光,大家都得沾沾这喜气!今天见者有份!”
说罢他一人给抓了一把的铜钱,一箱子的铜钱最后基本没有剩下,才勉勉强强把人暂时给打发了。
走的时候还都说这铜钱拿回去也得供起来,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长福叫了庄户热火朝天的开始置办酒席,宁弯弯一家人就在屋里清点东西。
两个大金锭子,一个五十两。
六个银锭子,也是五十两一个,各自装在十分精致的匣子里。
那一箱的铜钱就是六百两的重量。
“嗨!”常氏十分的失望:“我还真以为有一千两金子呢!合着就这呀!”
这落差实在是有些大,宁怀运脸上也是一言难尽。
他实在不愿意说刚才还把自己给感动的痛哭流涕的皇帝陛下的不是。
“娘,朝廷就是这样的规矩,朝廷赏赐的人可多了,要真照实了赏,那得破产,只能拿别的充充门面,在说你看这银锭子,金锭子下头可都刻着御赐呢,这价值可不能以它本身有多少两来衡量!”
常氏看了看,琢磨了一下,这心里就舒服多了。
宁弯弯从里头翻出一件衣服,用的不知道是什么丝,又垂又滑入手却不觉凉意,雪白雪白的,绣着暗纹,领口袖口还拿金线绣了素雅的花纹。
“哎呀,这衣服真好看,正配我哥呢!”
常氏一听也拿到手上看,越看越是好看:“是配你哥,回头给你哥送去,勉强还能穿两回,不然回头天冷了就穿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