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弯弯对此没说什么,接过账本看了看,账目记得也是歪歪扭扭乱七八糟。
也得找个账房啊!
细细的分辨起来,好半天才把账目看明白了。
生意比着过年前后那是平淡了不少的,不过也慢慢的趋于稳定了。
“现在生意淡了,作坊里人多闲得很,我想着裁剪些人手,姑娘怎么看?”
他早就想这事了,年前生意好的时候临时招了些妇人在作坊里帮忙,如今闲下来这些人却还在。
他没回了老爷姑娘也不敢擅自做主,再者他也做不了这个主,裁谁不裁谁的怕是都不服他。
“是该这样,以后逢年过年忙的时候要临时招人就跟人说清楚是临时工,做多长时间的活,工钱多少都跟人说清楚,到期让他们走人就是,这一回咱作坊也是运行了一段时间了,前面正好就当是考核了,我听我娘说有些人干活的时间还没歇着的时间长,做工的时候光顾着跟人插科打诨了,手里的活做的一点都不精心,还有那好吃的,做一块饼干能吃三块,这样的人都裁了,还有那迟到早退的,回头在作坊里贴个布告,把规矩都写上,谁要犯了规就罚钱。”
“还是姑娘想的周全。”春来拍了个马屁又道:“这些日子我瞧着姑娘说的这些陋习还真是不少,不过还有个问题,咱当时是说好了的,一家出一个工,过年的时候忙加人之后差不多每家都有两个工了,姑娘说的这些陋习往往有好些都是一家都有,这婆婆爱偷懒耍滑聊闲话,这媳妇德性也差不离,那妯娌好吃嘴更是一家子都这样,这要……”
“都撵走!”宁弯弯合上账本:“就说我说的,谁要不服就让她来找我!不光是现在,以后这些不守规矩的也都撵走,别整的跟咱作坊找不到人干活一样!有机会不珍惜,活该!正好该春耕了,让她们都下地干活去!”
等春来走了,绿青就回来了。
宁弯弯看见她就想起来一件事。
“原来那个卖种子的李稷李掌柜你还记得不?”
绿青想了想点头:“记得呀。”
“最近在镇上见过他没?”宁弯弯又问。
绿青就皱起了眉头:“没,你不说我都没注意,打上回他往咱家来送胡萝卜种子后我就一直没见过他呢!去年冬天徭役的时候不光修官道,还把码头到官道的路都给拓宽了,今年码头上什么商人都比往年要多,这做种子买卖的自然也多,我还见过运棉种的呢,可就是没见这个李掌柜呢。”
官道不是一年就能修好的,但越修越宽,越修越远必然是人流就会越来越多。
宁弯弯摸着下巴琢磨。
这人莫不是改做别的生意了?
她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丰富地里的物种多样性,所以各种稀罕种子那是多多益善。
自然而然的就想找这个李掌柜,如今,也只能是上码头上去看看了。
她这么一想就越发的心急,恨不得马上就去码头上去转一圈才好。
不过天都黑了自然是也就想想而已。
二蛋跟他媳妇还趁着天黑带着他们家大儿子过来了。
宁弯弯那会正吃了饭跟白氏告状呢。
“奶,你都不知道就府里那老太太可会充好人了,把我爹给哄的,哎呦呦,都拿人当亲娘了,你说说,人家对他嘘寒问暖关怀上两句那会是真心的?背地里不知道打什么主意呢,就我爹这样的傻子才会信哦!”
“以前的时候府里头办事咋都不叫咱呢?这会过了寿就叫了我爹去,奶你说这人是不是贱,你不理他们才巴巴的上赶着来,你想理他们倒是不当这世上有你这么个人,我爹还买了好些东西,我觉着那钱还不如扔水里头听个响呢!”
“谁家亲娘关心儿子是在嘴上的?那都在心里头呢,就像奶你这样的,嘴上不说,可这心里可挂念着我爹呢,一家人那是小嘴吧啦两句感情就有的了?想得美呦,那都是以心换心的,奶你说是不?”
白氏听的来气,把桌子拍的啪啪响。
“那个老不死的还过大寿呢!没死了她!到现在了还跟我抢儿子,她那一肚子的坏水对你爹能有什么好心思,不定打什么主意呢!”
接着白氏就是破口大骂府里那老太太。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村里待的久了,她骂人的话都进步了,跟个乡间泼妇似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宁弯弯奸计得逞,乐滋滋的从白氏房里出来,就看见常氏无奈的斜眼瞪她。
“你说你爹怎么摊上你这么个闺女,这会骂的是那老太太,等你爹回来就该骂你爹了!你这就是来讨债的呀!也不知道你爹上辈子欠你啥了!”
宁弯弯还真想了想:“嗯,大概是他上辈子欠了我钱没还!”
把常氏给气笑了宁弯弯才一溜小跑的上前院来见二蛋了。
二蛋媳妇先开了口:“姑娘,铺子里找好了账房,舅老爷让我给您带话,说让您哪天没事就去见见呢!”
她那脸都笑出一朵花来了,满脸的讨好。
第274章 脑筋急转弯
宁弯弯就道:“哦,那你明天去上工的时候跟我舅说,让他给咱作坊在找一个账房。”
“好的,好的,我记下了!”
二蛋又开口:“姑娘,红薯都清点好了,坏了得有个一两百斤,我觉得还不算太多,我都叫人拿去喂牲口了,剩下的也得有一千多斤呢,这可得好大一片地方育苗,问题是咱也没这么些地种呀!”
去年不过是一百多斤就种了三四十亩地,这一千多斤可怎么种呀。
宁弯弯家现在虽然不是原来就两百来亩地的小地主了,去年一年也陆续又买了一两百亩,但是大半都是麦地啊。
还有胡萝卜也占着地方慢悠悠的结种子呢,还得留出棉花的地盘来。
宁弯弯发愁,没钱买地真是太忧伤了。
“这么着,先分出一半来把苗育上,一方面是在咱那些空着的山地里种,还有就是放出话去咱家开始卖红薯苗,另一半先缓缓,我看能不能上哪找点钱多买些地,这红薯到了秋天我可是有大用的,还是得多多种才行!”
二蛋答应着,搓着手就开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宁弯弯看这两口子今天这讨好的态度,又见他们带了孩子来就大概明白是什么事了。
但就是不戳破,问道:“怎么了?还有事?”
二蛋媳妇就悄悄推了二蛋一把,二蛋这才一脸不好意思的开口。
“那什么姑娘,您不是说要是认聪明这年纪大点也可以送去私塾吗?我们家这大小子赶得也巧,今年过完年就十四了,正好大了一岁,但是他可聪明了,不信你考考!”
二蛋媳妇一瞧那身材就是能生养的,家里孩子多。
庄户人家没文化,孩子也没啥名,就叫刘大,老二就叫刘二,依次排序。
闺女就是大妮二妮的叫。
但这刘大却不似乡下的那些小子皮的跟个猴子一样,倒是挺文静的。
宁弯弯就道:“那行,那我就考考,嗯……假设让你去放羊,赶出去的时候是三十只,回来却只有二十一只,那丢了多少只?”
“九只!”刘大答的很快。
宁弯弯点点头,乡下好多孩子连三十都数不到呢。
“那这二十一只羊里有五只是母的,各生了两只小羊,我们家现在有多少只羊?”
这题有点难,刘大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才回答道:“三十一只。”
宁弯弯点点头,又问:“你识得几个字呀?”
他们家读书人多,书也多,庄户们多少都有点被熏陶,家里人也都热心,谁要想学个字啥的也都是有问必答。
尤其清晨,特爱教人识字,所以庄户里的孩子认字的倒是真有几个。
绿青跟大壮都没上过私塾,也都读个书写个信啥的不成问题,就是打小跟着在一边学的。
“我……我会背三字经,不过背不全,后面的我不会!”
刘大说着就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小公子还没学,我就……我就也不会!”
清晨每天早上都晨读,有心的就能跟着背会。
三字经是启蒙第一篇,清晨是准备秋天就入学的人,这会就开始学起来了。
“以前小公子常背的诗我也会几首,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字……我会写我们全家人的名字,还会写我们邻家大槐叔他们一家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