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儿,你愿意给你叔叔当养子么?”
“烨儿愿意。”
姬泰欣慰地点头,感觉胸口的气也顺了许多。
陈瘦石道:“父皇想让烨儿当儿臣的养子,恐怕要与皇后娘娘、太子妃商量吧?父皇您把儿臣顶在枪尖上,还怕这枪不利。”他带了苦笑的表情,语气也有些撒娇的意味,这样子取-悦了姬泰,姬泰难得地用宠溺的眼神看着他,说了声:“你这孩子。”
徐植忽然觉得心口酸酸的,这两人才像真父子啊!不管是以前拧着干,还是陈瘦石偶尔的服软,两人之间的亲昵是真实存在的。
“朕决定的事,无人敢反对。”病中人又开始霸气了。
陈瘦石跪下来道:“父皇能否答应儿臣一件事?”
“什么?”
“儿臣听说服侍太子去丁香山庄的宫女太监要给太子殉葬,父皇仁厚,怎能允许宫中出现这种事?”
姬泰吃了一惊:“这是皇后的主意?”
“是。”
姬泰眼神一暗,语声沉沉道:“她迁怒于他们,朕懂的,朕即刻传令释放他们。”
“多谢父皇,父皇圣明。”
姬泰叹息:“你跟朕交换的筹码越来越小了,以前为了杨小子答应朕的要求,今天竟然为了几名宫女太监。”
“不是。”陈瘦石连忙道,“儿臣本就喜欢烨儿,父皇有命,儿臣岂敢不从?为宫女太监求情是另外的事。儿臣从此再不会违逆父皇了。”这回,是真正心疼皇帝。
姬泰眼里泛起泪光,他扭开头,掩饰自己的模样:“徐植,你去传令。石儿,你与烨儿退下吧,让朕歇歇。”
当晚,陈瘦石与杨榛回国公府,柏凌与小八随行。
陈敬亭与若华知道皇帝承认杨榛是陈瘦石唯一的妻,心中了然。太子一死,皇储之位悬空,作为仅剩的皇子,娶个男人为妻,并且是唯一的一位,自然就不会有子嗣,也就对姬烨构不成威胁。
陈敬亭心中百味横陈,姬泰仍是姬泰,永远以他的江山为重。可是,他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杨榛得偿所愿,仿佛是他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他对杨榛格外亲切。
杨榛逮了个机会,悄悄把陈奇峰叫了出去,到僻静处,他将下午叫宫女去传播消息的事告诉陈奇峰,对他道:“大少爷回了宫,以后就在陛下身边,陛下又倚重他,皇后娘娘必定对他恨意更重,我总担心大少爷不安全。所以,二弟肯不肯继续委屈自己,做大少爷的耳目?”
陈奇峰与杨榛同岁,都是十八,比杨榛大了两个月,可此时他是弟弟,对大嫂也十分尊敬,含笑答道:“正是小弟之意,请大嫂放心。”
“二弟,大少爷太过正直,他一时不理解,打了你,还请二弟不要怪他。我替他向你陪个不是。”杨榛说着,郑重地躬身一礼。
陈奇峰连忙托住他道:“大嫂,您言重了,小弟担待不起。”
这时,就听身后有人道:“你俩偷偷摸摸干什么呢?”正是陈瘦石。
杨榛回头,见他一脸不爽的模样,只好赔笑讨好道:“我与二弟闲聊罢了,夫君您有什么吩咐?”
陈瘦石伸长手臂,在他头上轻轻敲了一记:“少跟我皮,走,用膳去。”
杨榛默默念了句:“真是暴君。”乖乖跟他走了。
陈奇峰瞧着他大哥的模样,突然觉得他大哥变得可爱了,忍不住嘴角微扬。
第二天,姬泰的身体稍见起色,便上了朝,命陈瘦石也去。
他颁了一道圣旨,赐陈瘦石国姓,改名姬凤石,将皇孙姬烨过继给他。并赐陈瘦石与杨榛结为连理,待陈瘦石为兄长守孝百日之后,由礼部为二皇子择日大婚。
满朝震惊。尽管谁都明白皇帝的用意,可杨榛毕竟是奴才身份,竟然由皇帝亲自赐婚给皇子,这事闻所未闻,前所未有。
但看着病中的皇帝,谁也没敢提出异议。
丞相缪永培甚至当朝赞陈瘦石用情专一,堪为典范。
此事自然迅速在京中传开,那些爱慕陈瘦石的名媛淑女,不知有多少人暗自落泪,并且不甘。因为她们竟然败在一个男人之手,这男人的身份还如此卑微。
而此时,杨榛已回长洲县上任。柏凌与小八奉命跟着他去,秦管家、胖厨子与柱子本想叫杨榛“大少夫人”,可杨榛听着别扭,最后大家只好折衷,叫他大人。
杨榛心中百感交集。当初穿越过来,见到他家英明帅气的大人,一颗心都扑在他身上,如今自己成了大人,那人成了殿下。人生真是变化多端。
别扭的还有胡地,叫惯了杨兄弟,连杨榛当了县丞他都叫杨兄弟,可此刻却只能叫大人了。不过他很替杨榛高兴,毕竟杨榛不仅升了官,还名正言顺成了陈瘦石的妻子。
杨榛在现代的时候身为县长秘书,对各条线都很熟悉,虽然没有亲自操作过,但能触类旁通。本来还担心自己魄力不够,可事实证明,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京里那个人的关心与鼓励,他的能力像小火山似地爆发,叫全县的人都眼前一亮。
每天忙忙碌碌,只有在夜静时分,他才会思念那个宫中的人。
而陈瘦石同样在忙碌,为国事操劳。姬泰自上回一病后,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以前。
而皇后病好后倒又生龙活虎起来,为姬烨过继给陈瘦石一事,她着实闹腾了一阵。直到姬烨的外祖父文华阁大学士周海正,以及太子妃、凤羽公主、陈奇峰都劝他息事宁人,她才消停下来。
但背地里,她却在策划着一个阴谋,只有柳国舅知道。
陈瘦石以惊人的才华与能力,迅速掌握了朝政,替姬泰分担掉大部分事务。朝中众臣对他既敬且佩,连原先的太子-党也有多人悄悄移到了他的阵营。
国事之外,他还要教导姬烨,两人感情越来越深。
“爹爹,爹爹,榛子叔叔什么时候回来啊?烨儿想他了。”小孩拉着他的衣角,巴巴地问他。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夏去秋来,两人已经两个多月没见了。
“榛儿吾妻:见信速归,以解相思之苦。”这人便那么“大言不惭”地去了封信,将人召回了京。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回京聚首
帝都鸿蒙外,十里长亭,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阻挡了杨榛、柏凌与小八的行程,他们便在长亭避雨。
“统领,你说咱们主子一个人在宫里得多寂寞啊。”小八在杨榛背后与柏凌说悄悄话。
“国事繁重,他恐怕没时间寂寞吧?”柏凌道。
“可是夜里总会孤枕难眠吧?”
“你倒会操心主子的事。”
“当然了。是主子成全了我们,我对他感恩戴德,这辈子、下辈子都要为他效犬马之劳。”小八信誓旦旦。
柏凌点点头:“只盼殿下早日封王,另立王府,那时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追随在他身边了。”
他们的声音虽轻,杨榛还是一字不落地听见了,忍不住低语:“我也希望他早日有自己的王府,免得受宫中诸多规矩束缚。”
光想着宫里有皇后和众多嫔妃,杨榛就觉得头皮发麻。他庆幸自己躲在长洲县,有山有水,还有那些纯朴的百姓,以及衙门里几位相处和谐的同僚,天地开阔。
小八突然想到什么:“马上三个月了吧?大人和殿下可以成亲了。只不过成了亲还得两地分居,不知何时才能在一起。这皇帝陛下从来不懂成人之美,只会强人所难......”
“小八!”柏凌喝止他,“妄议圣上,你不要命了么?”
小八嘟囔道:“就我们三人之间,怕什么?”
杨榛微笑道:“能有今日,我已经很满足了,两地相悬又何妨......”
雨中传来马嘶声,打断了杨榛的话。三人不禁放眼看去,只见一辆青篷马车正从雨中疾驰而来,赶车的是个虬髯大汉,马车左右与后方都跟着骑马的武士,共有六人,头上戴着斗笠,看穿着不像宣国人,倒有些西部的剽悍气息。
马夫与武士身上都湿了,风卷着雨点,从车窗打入,里面的人想必也不愿被雨淋湿,便要来这亭中避雨。
马车到亭前堪堪刹住,虬髯大汉道:“少爷,亭子里有人了。”说的是宣国话。
杨榛道:“大家都为了避雨,我们挤一挤吧。”他主动腾出些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