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陈年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许如风虽然私下为人随和低调,演起戏来简直挑剔到令人发指。
许如风用记号笔给陈年划好剧本重点,开始分析背景和人物。
“《先生,见字如晤》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战火纷飞,时局困顿,但各方思潮又不可避免地涌入各个阶层——这就是大时代背景。”
“了解时代背景是深入理解人物的基础。”
许如风拿着剧本片段侃侃而谈,陈年不禁愕然:“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因为我已经通读过原著。”许如风倒没有自夸的意思,因为这些准备功课对他而言,都是稀松平常。
对此,陈年心里只有佩服——这种人拿不到影帝桂冠才奇怪吧?
许如风继续分析剧本:“再来就是标题《见字如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事的核心点就在标题这四个字。”
陈年只觉得现在是在上语文课,就差提笔做笔记了。
许如风终于开始分析人物:“了解过以上两点,最后再看人物。”
“男主沈钧鸿在18岁成年礼当天,匿名资助了圣玛丽孤儿院的三名8岁孤儿,男二正是其中之一。”
“男二许锦年多年来一直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和匿名资助人通信,表达谢意和感恩,以及分享日常生活。”
“后来沈钧鸿作为荣誉校友回校讲课,终于和许锦年在课堂邂逅,结下不解之缘。”
“你要试戏的片段,是许锦年刚考入博闻大学,拿着书信送去邮寄的情节。”
“你对这一段要体现什么、怎么体现,有具体想法吗?”
陈年的领悟能力并不差,也做过功课,早有一些想法:“许锦年作为那个年代的孤儿,考上大学非常不易,所以给资助人寄信件的时候,一定满怀激动。”
“当然了,肯定还有对匿名资助人的感恩。”
许如风对陈年的回答并不十分满意,随即补充:“除了这些,我个人还建议加一项——憧憬。”
“憧憬。”
简简单单的一个词,让陈年醍醐灌顶。
考入扈上最高学府,必须得对未来满怀希望,这一项加的好!
由此,陈年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和许如风的差距。
作为演员,领悟力和共情不可或缺,许如风正是把这两点运用到极致。
第5章 两个品牌大使(上)
五、两个品牌大使(上)
陈年为这次试戏下了苦功,誓要拿到角色。
他的“师傅”许如风,平时看起来温和文雅,一点影帝架子都没有,可一旦开始讲戏,简直像被处女座附体。
很早以前,在慈善夜晚会初遇的时候,许如风就觉得陈年十分符合眼缘。所以当陈年提出拜师的时候,他答应的很爽快。
然而,他这个师傅有言在先,要求会非常严格。陈年为了试戏能过,想都没想就赶紧抱大腿。
因而,现在的陈年,只能打碎银牙和血吞。
——自己求来的师傅,跪着也要学下去!
许如风坐在一旁,一脸揪心地看着陈年:“你表现人物的时候,为什么只会笑?”
在许如风看来,陈年演的并非差到令人发指。他最大的问题在于,情绪流于言表,一望而知,无法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来感染观众。
这样的表现,只能算刚到及格线,去玛丽苏剧里演个主角不成问题。但如果要走向大荧幕,还远远不够。
陈年无辜地眨了眨眼,还是没开窍:“孤儿考上大学高兴,当然要笑。”
许如风叹了一口气,决定深入浅出地帮助他理解:“我们来打个比方,假如你是山区里的孩子,考上全国最高学府,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陈年设身处地地想了想,继而回答:“激动,喜悦,还有对未来的想象。”
“这就对了。”许如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感慨陈年领悟力不差,“那么再想想剧本。”
“一个孤儿考上大学,寄信给资助人分享喜讯,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
“你的笑容要配合眼神的变化,从喜悦、激动,过度到展望未来。”
经此一言,陈年若有所得,渐渐开窍。
在许如风的循循善诱和严格指导下,他终于开始理解剧本里许锦年这个人物,试戏片段也渐渐演的有模有样。
约定试戏的日子终于到来,许如风开车送陈年过去,竟然有一种家长送考的错觉:“阿年,好好表现,别丢你师傅的脸。”
陈年自信满满:“好嘞。”
许如风指指陈年,故作严肃:“没通过别说是我徒弟,丢人。”
“许老师就等着喜讯吧。”说起来,陈年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
陈年这次试戏,并不是同许如风演对手戏,而是要独立完成一段。
先是一段独白,尤为考验台词功底。
陈年捧着A4纸,假装是写满字迹的信件,缓缓展露笑颜。他的眼睛像星星般闪烁生辉,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先生,见字如晤:
您说大学是最自由、最具有包容性的学堂,像宽厚而广阔的土壤。您还说过,如果我顺利考入大学,就会像一粒种子投入土壤,汲取养分,生根发芽,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现如今,扈上博闻大学已送来录取通知书,我即将进入您曾经就读的大学。能和您成为校友,真是喜出望外,又万分荣幸。
当初,您鼓励我继续读书,不要辜负大好的青春年华,让我深受鼓舞。在今天,这份考入大学的喜悦,我想与您共同分享。
祝您万事顺遂,平安康健。
许锦年】
紧接着就是第二段,那张A4纸对折,就能当做信封了。陈年拿在手里,一路奔跑,深茶色的眼睛剔透的像琥珀,载满喜悦与欢欣。
他有一双桃花眼,天生盼睐含情,一旦吃透了角色,就能载满灵气。
“等一等,请等一等!”他朝副导演临时扮演的邮差挥手,俨然已经融入角色,“李叔,我这里还有一封信。”
“又是寄给那个人的?”
陈年用力点点头,目送邮差走远,说台词时,眼神渐渐变幻:“谢谢李叔!”
他的双眸明亮起来,希翼与憧憬渐渐撞碎喜悦,徜徉在眼底。
至此,试戏结束。
吴冬作为《先生,见字如晤》的副导演,原本并不看好陈年。
流量们演戏就像划水,参与拍摄的影片也大多质量平平,即使有灵气,也早就耗尽了。对比起炙手可热的小明星,他更倾向于演艺口碑好,又自带一些热度的艺人。
但陈年这次试戏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他大为意外,甚至有一种捡到宝的惊喜。
全程围观的松哥只能感叹,不愧是被许如风磨出来的徒弟,开窍就跟开光似的,眼睛里灵气都有了。
陈年拉开门坐上副驾驶位,兴奋地说:“师傅,徒儿回来啦~”
许如风问:“感觉怎么样?”
“只有一个感觉——名师出高徒。”陈年的自信可不是毫无缘由,试戏以后,副导演的眼神都变得“和善”了。
许如风点点头,被恭维的很满意:“等你接到通知,我来请‘出师宴’。”
这个陈年啊,嘴一旦甜起来,蜂蜜都得靠边站。
许如风刚要送陈年他们回酒店,忽然接到经济人的电话:“小风,你妹妹给你送了一个品牌大使。”
又不是什么稀奇事,王姐何必强调是小湳送的?
许如风诧异地问:“有特殊情况吗?”
电话那头回答:“但是,这次是双人。”
许如风心底一跳,鬼使神差地望向陈年:“和谁?”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
与此同时,后座的松哥电话铃响起。两分钟后,他也沉默地看向陈年,满脸复杂。
——现在是什么情况?
陈年瞅瞅松哥,又看看许如风,乐观地想,也许是被帅呆了。
许如风默默挂断电话,一脚油门踩出去,什么都没说。
陈年看向松哥:“说吧,是好事还是坏事?”
身经百战的老狐狸松哥,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大概…...是好事?”
陈年兴奋地搓手:“难道导演已经确定要用我了!”
“不是这件事。”松哥说,“有人给你送了个品牌大使。”
陈年有些失望,但有馅饼掉头上总比没有好:“关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