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回村搞事[八零](97)

作者:己亥之冬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季海明呵呵笑:“刚知道,我也刚知道。”

“你就给我装傻!”颜长民说完季海明,转头问季小冬说:“大侄女,你现在。”

说着伸出一根手指往上指了指:“这么厉害了?!”

“没有没有。”季小冬实事求是:“仅仅是在专业方面提一些意见。”

“我懂,我懂。”

颜长民一副不用多说我什么都懂的什么表情。

季小冬:……

“颜叔,这个高产示范区我们得好好干。”季小冬说:“这是个机会。”

“我懂。”

这个颜长民是真懂,不说拨的那些款项,但看全国两个,一南一北,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分量和关注度。

“以此为契机。”季小冬有个在心里想了很久的想法,正好这次回来有时间,可以跟颜长民和季海明好好聊一聊:“我想着,不要宁泽这么大的范围,在我们金山区,可不可以在全国率先打造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示范区。”

你要说这个我可就来精神了。

颜长民两眼发亮,季小冬可很久没找他搞过事情给他出过点子了。

季海明也蹭啊蹭啊,打算蹭个“旁听生”资格。

没想到季小冬马上cue他:“爸,你还记得我们成立过新希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吗?”

从旁听生变成正式生的季海明挺了挺胸膛:“当然记得,小常和小齐还都是股东呢。”

提起小常,季海明看来颜长民一眼。

常松年现在已经考上了帝都大学的研究生,季海明也不懂怎么考的,只觉得真厉害。想不到常松年他家里那情况,竟然也能这么有出息。

季海明跟颜长民说:“到时候挣了钱,小常不在家,那部分直接给你?”

“给我不合适。”颜长民道:“八字还没一撇呢。小冬现在谈恋爱了没?”

……

季小冬看着俩大老爷们儿话题越跑越偏,赶紧给他们说自己的思路把话题往回拉。

按照季小冬的想法,以牌坊村为核心,金山区未来的产业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卖产品”,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卖种苗和卖技术上。

现在作为全国的样板,明年如果可以一炮打响,在全国打出名堂,那么必然会有全国各地的人来学习、参观、考察。金山区可以通过带动周边,用同一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让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打响“金山”的名气之后,用名气和品牌来获取利润,比单纯的卖蔬菜,卖粮食效益好的多。

“是个好主意。”颜长民说:“海明的那个公式完全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颜长民还在等着他的“任务”,颜长民相信,绝对会比季海明的艰巨比季海明的任务挣的多!

以他对季小冬的了解,搞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简单单没挑战。

果然,就听到季小冬接着说。

“颜叔,我只是提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什么想法?我听听。”

季小冬说:“不说我们宁泽市,哪怕我们省,其实科研资源和高校都很少。但是如果我们想一直保持领先,那么必须不断研发和推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对!”颜长民点头同意。

虽然季小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他一点儿都不愁。

他同意盲目的相信季小冬。

“那该咋办?”

季小冬说:“我们可不可以给高校和科研院所一些丰厚的条件,让他们把实验基地或者研发中心转到我们这边来。”

“比如?”

“给钱!给地!给资源!他们需要的,只要我们能给,都尽力提供。”季小冬说:“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在我们这边研发出来的成果,都冠我们的名字。”

“这……”颜长民犹豫了,他倒不是心疼自己这边给出的东西,只是:“人家能同意吗?”

“所以说得谈啊。”季小冬说:“只要我们给出足够心动的条件,绝对同意的不会少。”

“可以,这个太可以了。”颜长民当场拍板:“你看中那块地了?”

“我?”

季小冬一愣,随即大笑。

她回到家,还是习惯站在“牌坊村季小冬”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实她现在,明明也是自己提出的点子的“攻略对象”嘛。

颜长民看她反应,知道她把自己这个“大佬”漏掉了。

跟季小冬说:“你有什么条件提一下,我明天一早,不,今天晚上!”

颜长民边说边拿出大哥大来打电话。

“我今天晚上就开常委会上会讨论。你尽管提,人家说千金买马骨,何况我侄女这样真正的千里马。”

啥意思?

文化水平低的季海明两眼蚊香圈。

季小冬扶额,自己天天给人家打样板,结果一不留神,也要被人当成“样板”展示了。

既然这样,季小冬也不跟颜长民客气:“那给我建个推广研发中心吧!”

第80章

宁泽这边的事情解决了之后, 季小冬又马不停蹄到了广汉市。

在广汉市,她的“名人效应”要比宁泽市差的多。

所以只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季小冬一年里几乎有大半时间都待在了广汉市。

除了高产示范创建,三系法的水稻育种,也终于要见到成效。

这几年里, 宁泽市已经从外地人没听过的地方, 变成了全国响当当的科技创新基地。

他们的新希望科技有限公司, 也应着这股东风乘势而起, 成立行业领军企业。

季海明渐渐有点力不从心, 私下跟季小冬盘点成立时的几个“股东”。

除了他们爷俩, 还有常松年、齐北辰。

常松年读完研究生之后, 目前和颜颂一起被公派到国外留学进修。

至于齐北辰, 季海明叹道:“也不知道小齐去了哪里。”

季小冬自从高中毕业后, 已经很多年没有齐北辰的消息。

现在因为她的原因, 原书中的世界线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本来齐北辰是没有当过兵的,这么一来, 季小冬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季海明愁的很, 年轻人都跑没影了, 让他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头苦苦支撑。

季小冬建议找职业经理人,季海明还是家族企业那套思想,对于商业化的“招聘”、“职业经理人”内心存在抵触。

季海明只好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几个侄子。

大哥家的季传胤……当个司机挺好的,再多的,就有点难为他了。

三弟家的季传业,还是个小孩子,正在读书。

都指望不上。

季海明只能又把主意打到季小冬身上。

自己的女儿那是做大事情给国家拿大方向的人,怎么能让这个小公司拴住。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冬冬招个可以接手公司的女婿嘛!

季海明把这想法跟王荣花一说, 王荣花也觉得特完美。

兴致勃勃跟季小冬说,季小冬满头问号。

这就离谱好吗?!

被闺女噎回去的季海明和王荣花,虽然心里还有点蠢蠢欲动的小心思,但也只能在家里偶尔叹息两句,不敢再到季小冬跟前说。

季小冬越来越忙,三系法种出来的第一批水稻,终于到了快要收割的时候。

这时候出不得一点儿差错。

季小冬带着学生索性在试验田附近租了一间民房,以便每天都能得到水稻生长状况第一手的数据。

只不过天气似乎越发不好。

入梅以来,广汉市整日阴雨连绵。

积水越来越多。

季小冬她们住的地方,门口的小水沟越来越宽,水流也越来越急。

季小冬的目标,已经从抢收所有的收成,变成了留存一包种子。

她让学生先回去。

大部分的学生走了,只有两个学生,非要留下来跟她一起坚持到最后。

终于等到天气放晴。

季小冬带着两个学生,雇了几个老乡,去田里本着能收多少是多少的目的抢收。

本来打算第二天再继续收,到了晚上,却又下起雨来。

雨越下越大,没有一点儿要停的趋势。

门口的那条小河又开始涨水。

季小冬对两个学生说:“人身安全要紧,剩下的不收了,我们明天一早离开。”

没想到根本没有到第二天早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