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牌坊村草莓大卖。
季小冬温室里的那一点点,依旧是正月十五前上市,走上贡“供神”的高端精品路线。
钢架大棚里的那些草莓三月份上市的时候,季小冬已经开学了。
季海明特意上了次城,塞给季小冬一百块零花,满面红光告诉季小冬:“你爸爸我,升官发财了!”
大棚里的草莓,两块钱一斤。虽然不便宜,跟正月十五的精品草莓比起来,价格简直太漂亮了!大家都好奇,谁不想尝尝财神爷爷吃了都说好的草莓什么味道啊!
所以家里有余钱的,都想买来尝尝。
一个是味道确实不错,再一个,财神爷爷吃了都说好的草莓,你说不好吃,你这么能你咋不上天呢!这么一来,八分好的草莓被传出十分好的味道,越传越好奇,越传越火爆。
牌坊村合作社,人人挣了个钵盆体满。
没参加合作社的急红了眼,人人恨不得捧着钱去季海明家要求参加合作社。
正赶上村支书换届选举,咦?原来的支书叫什么名字来着?
毫无存在感的季德源退位让贤。
这次选举,牌坊村一点儿幺蛾子都没出。
季海明!季海明!季海明!
季海明几乎全票当选。
“一根绳上的蚂蚱”颜长民投桃报李,先安排了宁泽日报对牌坊村《小草莓带动大产业》的专题采访,接着反手把季海明推荐成县人大代表。
季海明来找季小冬的时候,身上裹了件不伦不类的西装。泥腿子季海明终于刮了刮鞋帮上的泥,慢慢变成“有头有脸”的人物。
“还差得远呢!”季小冬对嘚瑟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季海明说:“你才上了城,你闺女我要出国了!”
第68章
季小冬出国, 是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莫说是牌坊村,在整个宁泽市,这都是头一遭。
季小冬护照办下来的那一天,季海明骑上他的小三轮, 后面季德茂、吴翠芹、王荣花, 连赵兰英和季振业都被叫上, 不大的三轮小车斗里挤得满满登登。
牌坊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只看到小三轮屁股后面的一阵黑烟, 和季家一家人扬长而去的背影。
“季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季小冬这丫头, 小时候也没看出多特别来, 怎么就是个文曲星下凡。”
有人嫉妒的眼睛滴血:“还季家祖坟, 不知道以后是谁家媳妇呢。有什么可得意的。”
“再怎么也不会是你家媳妇。”
……
听不见村里人的叽叽喳喳, 季海明现在是满心欢喜。
扬眉吐气, 什么叫扬眉吐气!
要知道, 就连颜书记,顶多才到过北京, 出国想都不敢想。
整个宁泽市里出国国门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自己家闺女竟然要出国考试!
现在已经有了钱, 腰杆挺了不少“财大气粗”的季海明, 在宁泽市最好的酒楼包了间馆子,把老大、老三全家人都叫上,给自己闺女践行!
按着季海明本来的设想,在酒店门口再放两挂鞭炮,那才叫敞亮!
鞭炮都买好准备拿出来放呢,被季小冬摁住了。
“低调,低调。”愁死了,季小冬扶额:“我这只是去比赛,还没拿成绩呢!”
季海明不死心:“出国比赛, 咱宁泽找不出一个。再说,我这鞭炮都买好了,不放不亏了么。”
“不亏不亏。”季小冬说:“你留着,等我拿……”
金牌两个字在季小冬舌尖上打了个转,又收了回去。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再说国际顶尖的比赛,运气和实力缺一不可。
“等我回来,如果拿了成绩,再放不更好。”
“好好!听你的!”
季海明觉得,自己想的浅了,还是闺女说的在理。
收起鞭炮,回到包厢,季海平、季海涛一家也都到了。
难得的,季海平竟然带上了……呃……
季海明没有想到季海明把赵兰英也叫了来,季海明没想到他大哥竟然堂而皇之的带了新大嫂。
“开席开席,赶紧开席!”
王荣花作为女主人,赶紧安排两人离得远远的,催促服务员开席。
这顿饭当家的没少出血,但愿好吃的能堵住大家的最,不要在冬冬践行宴这么喜庆的事儿上出幺蛾子。
好在,季小冬“人品”不错。
现在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季小冬是季家的金凤凰,怎么都是自家人,将来混的好了,还能不照顾家里的叔伯兄弟?
一顿饭所有人的话题都在夸季小冬。
怎么懂事儿,怎么聪明,怎么能干。
护照在席上众人手里挨个轮过一圈,人人仔仔细细端详,季海平还举起来,对着灯光看了看。
也不知道他看到了个什么。
最后传到王荣花手里,王荣花小心翼翼的擦了擦上面的油污,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红布,仔仔细细的包起来,递给季小冬。
季小冬满头黑线……
“妈……不至于。”
“这可金贵着呢,怎么不至于!”
吴翠芹听了连连点头:“冬冬!你可得收好!万一丢了,就在国外回不来了!”
说着拉起季小冬的手,忍不住抹眼泪。
“洋鬼子可不是什么好货,冬冬你出去可一定小心,别让人欺负了去!”
“你懂个屁!”季德茂忍不住训吴翠芹:“大喜的日子哭什么,人家洋人吃面包喝牛奶,一天挣的钱比我们一年挣的都多!”
“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还是得小心。”
……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一个几乎超出他们想象力范围之外的地方。
大伯、小叔、小婶子,再加上季海明和王荣花轮番上阵,一个个拉着季小冬的手,不论是为了搞好关系,还是真心挂念她,反正一个个情真意切。
一圈下来,季小冬头昏脑涨,手都快被攥秃噜皮。
终于散了席,季小冬送走闹哄哄的一大家子。
大哥大上有一个老屠的未接来电。
季小冬把电话拨过去,有气无力问:“老屠,啥事儿?”
“听说你要出国?”
“对。”季小冬说:“你要提\'践行\'俩字儿我跟你急!”
“哈哈。”电话那头老屠一笑:“不践行,等你回来哥哥给你接风!”
“少整这些有的没的,有事儿赶紧说事儿。”
“知道你现在是大忙人。”老屠心里明镜儿似的,早就开始跟季小冬“平辈论交”,说话办事都以哥哥自称:“哥哥把今年分账先给你,我可听说咱的钱到国外不经花。”
“好,那谢谢屠哥了。”
季小冬略一思量,没有推脱,爽快答应下来。
穷家富路,没有事情最好,如果有事情,需要准备一些钱应急。
两人约定了银行见面,取出钱来可以当场兑成外汇。
季小冬摸着下巴,心道,那个成绩回来,这养生书如果再印,直接印上“季小冬倾力推荐”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借什么虚无票面的高人子弟的名义了。
见完屠老板,兑好外汇,回到学校,发现常松年和颜颂正在她宿舍门口等她呢。
现在季小冬读高二,颜颂跟她一个学校,比她第一级,在高一。
常松年没有上高中。
初中毕业后,常松年去读了中专。
八十年代,百废待兴,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能识字的“人才”补充。
中专,考上就是干部,两年毕业后国家马上分配工作,是家庭贫困的农家孩子,出头最快捷的一条路。
但中专有三类,师专、医专,和农校。
常松年读了医。因为他牢牢记得,有人跟他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能经世济民,那便悬壶济世。
在常松年决定去读中专的时候,颜颂还专门来找过季小冬,希望季小冬能劝劝他。
“常松年成绩那么好,他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去读中专,太可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季小冬当时把常松年的家庭情况捡能说的跟颜颂说了一下:“他有他的理由和不得已。”
颜颂走的时候眼泪涟涟。
这会儿这俩人站在一块儿。
季小冬左看看,又看看。
“看什么?”常松年没好气的说:“要出国不认识我们了?”
“哪能哪能。”我就是……季小冬心道,我就是闻到了一股春天八卦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