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回村搞事[八零](72)

作者:己亥之冬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颜长民彻底服气了。

季小冬咋这么能折腾呢。这才多大,连书都能印了。

“只要有钱。”季小冬解释:“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言下之意是不是我水平有多高,是我能花钱。

“颜叔这不是重点。”季小冬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把话题往回拉:“配合一批精装版的《福寿绵长》,赠送香包当衍生周边。另一方面,就是咱乡里在一些场合,正式一点的场合,向宾客们赠送香包。”

“比如开会的是时候。”季小冬说:“颜叔我记得你是市人大代表吧,你去县里开两会的时候,以咱乡里的名义,给你同组的人都赠送一个,咋样?”

“不错。”颜长民说:“我还想听听下策。”

“下策……”季小冬说:“目前我们村儿对香包里装的东西比较狂热。”

“装的什么?”

颜长民提起香包看了看,香包散发出淡淡的中药香,除此之外并没什么异样。

季小冬尴尬的笑笑:“村儿里传歪了。”

季小冬都说歪了,颜长民心道,那肯定得歪到茄子地里去了,下策不能用。

至于这个中策。

颜长民心里思量,季小冬说了这么一大通,可都说怎么推销,没说怎么赚钱。

不赚钱,成本从哪里来。

难道还要复制过年时候草莓的卖法?但那是草莓有它的稀有性在里面,况且一而再,再而三,大家也会渐渐回过味来。如果复刻草莓的销售方式,颜长民对香包的未来并不看好。

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季小冬。

“香包你准备怎么赚钱?像你过年卖草莓那样怕是不行。”

“我不打算赚钱。”

季小冬显然思考了很久,以八十年代大家的购买力和精神文化生活,香包并不是十分必须的物件,况且还容易仿制。她现在要做的,纯粹是“公益事业”,除了借此不让大家喝不知道哪里的江湖游医包生儿子的方子,毕竟是药三分毒,带在身上总比喝下去好。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给牌坊村妇女找个挣工资的活干,

工资直接发到每个妇女手里,不通过她们家里“当家的”,这样村里妇女们手里有自己的钱,在家里说话硬气一点儿。真有什么事情,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没有生活能力想不开。

“不赚钱?”

“对啊,颜叔。”季小冬说:“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保存下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大家都忙于挣钱,等到哪一天,挣了足够多的钱,却发现我们老祖宗流传了千百年的东西已经断了档,那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儿。”

颜长民听了季小冬的话简直要惊呆了。

这是什么觉悟,这觉悟简直让他一个当地一把手自惭形秽!

“我们家现在赚了点钱。”季小冬说:“所以要在大家没有能力的时候站出来,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颜长民连连点头,这话说的太好了!自己治下,有什么好的人民,颜长民心里涌起汩汩热流。

“所以呢?”

“所以。”季小冬说:“我们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政策啦,资金啦各种方面,还需要乡里的大力支持。”

颜长民似笑非笑的看着季小冬。

这特么才是熟悉的季小冬嘛。

前面整那么多有的没的干什么,还什么民族的世界的,传统文化不能断档,说得跟“为往圣继绝学”似的。

“颜叔。”季小冬说:“从前你当乡长,支持我们可能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担心,现在……”

“什么为他人作嫁衣裳。”颜长民打断季小冬的话:“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都是为党干事业!”

“对对对,颜叔您说的对!”

季小冬立马更正:“我这意思不是说,我们干的好了,您脸上更有光么。到时候一提,平安香包。”

季小冬胸脯一挺,大拇指一竖,那自豪劲儿甭提了。

“平安香包?”颜长民问:“你草莓不是叫牌坊草莓,香包怎么叫了平安香包?”

“牌坊香包,太难听了吧。”季小冬说:“平安香包,跟平安符似的,彩头多好。”

确实不错。

颜长民也笑了。

好是好,什么都好,除了让乡里出钱不好。

“小冬啊。”颜长民说:“乡里……”

季小冬没等他说完,故意踮起脚伸长脖子,从颜长民的办公室窗户里往外看:“颜叔,我看咱乡里新换的这大门,可真高级。”

第60章

“你这丫头!”

颜长民呵呵笑着摇摇头, 想占你点便宜,比登天还难。

“颜叔,颜叔?”季小冬恍若未觉,眨巴眨巴“无辜”的大眼睛问颜长民:“乡里有钱了?”

“是!”颜长民无奈道:“项目钱刚刚拨下来, 现在在乡财政所账上。”

季小冬眨眨眼, 微笑不语。

“走程序!现在在走程序!”

“知道知道。”季小冬说:“我们不着急, 真不急。国庆前能拨到村里账上就可以。”

现在才八月下旬, 到十月一, 还得有一个多月快俩月呢。

够给乡政府面子了吧。

呵呵。

颜长民一眼看穿季小冬的小心思, “大度”的想自己不跟小丫头片子一般见识, 全然忘了乡里商量的过了年再把资金往下拨。

这半年多也不少利息呢。

所以等隔了一天, 颜长民在乡里开工作会的时候, 财政所钱所长不乐意的问:“不少说好过了年再给。”

“人家小姑娘都说我脸上了。”颜长民指指自己鼻子, 对钱所长说:“你有意见你去说。我没那脸欺负个小丫头。”

钱所长撇撇嘴,心道, 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手里有钱了开始讲脸面了,也不知道之前是谁着急上火恨不得把乡政府都给卖了。

不过这话, 钱所长在工作会上可不敢说, 晚上哥几个一起喝酒时可以拿这话好好挤兑挤兑颜长民。

工作时颜长民是领导,酒桌上大家都是哥们儿。

颜长民的性格,豪爽、豪气、豪饮,四海之内皆兄弟。

跟季小冬一个小丫头关系处的这么好,固然有季小冬脑子活眼头活会办事儿的因素,也少不了颜长民“折节下交”没有太大的架子,跟谁都能打成一片的性格有关。

颜长民这性格,在宁泽地区很能吃的开。所以他在上任乡书记退休之后,顺理成章接了平安乡的一把手。

平安乡是金山区面积大, 人口多的大乡镇。当上平安乡的一把手,以颜长民的年纪,即便是熬资历,也能熬到县城做个主要领导。

季小冬开学前,跟季海明交代,让他跟乡里搞好关系。

“这你放心。”季海明现在眼界也开了不少,心也大了,跟季小冬说:“你爹知道怎么办。”

说完之后,季海明又觉得,人家都是孩子上学之前,爹娘嘱咐孩子,自己家怎么反过来。

不行。

季海明想来想去,强行嘱咐了一句:\"你到了学校好好学习。\"

但是这句话,正忙着收拾东西,商量应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的王荣花和季小冬,都没听见。

咳。季海明尴尬的待了一会儿。

发现比尴尬更尴尬的,是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尴尬。

算了算了。

季海明只好去了村部。

一路上人人或是恭敬或是羡慕的叫声“海明”、“二哥”,还是在村子里干事业更有成就感。

季小冬在家里收拾东西为开学做准备的时候,宁泽市里,屠老板也没闲着。

他搞到书号,正式印刷的《福寿绵长》,一批印了十万册正式出厂。

这年头,“养生类”还没有成为书店里的一项专门的大类别,《气功怎么练》、《太极拳怎么打》、《打鸡血的五种方法》零零散散的扔在书店不同的分类里。

这年头,印刷不易,运输困难,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书、工具书,书店里的其他书也都少的可怜。有时候这本书卖完,来不及补货,书架上剩下个空空的位置。

屠老板这次一口气印了十万册,头天晚上跟市里新华书店的老总喝了一场酒,你好我好哥俩好,大着舌头送给新华书店老总和酒桌上的众人每人一本《福寿绵长》。

第二天中午大家醒了酒,新华书店老总翻了翻手里的《福寿绵长》,一看就入了迷。恨不得马上去市场上买点绿豆红豆黑豆青豆,按着书里的方子熬一碗养生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