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季海明的大巴掌拍上他的肩头。
“太好了,我们正担心冬冬年纪小去住校被人欺负,你比她大两岁,到学校多照顾她。”
“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季小冬出言反驳。
“二叔放心吧。”常松年往前挺了挺胸膛。
他虽然上四年级,但今年已经12了,跟正常的初一新生一个年龄。
他从小没妈,爹天天酗酒不打他就不错了,在村里泥猴儿一样跑到8岁,还是张老校长看不下去,到他家里好说歹说把他拽进学校。
他在村里野惯了,刚进学校时坐不住,张老校长因此对他格外严厉。
后来他慢慢长大,村里风言风语听了不少,他恨,他不满,可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元旦那天被季小冬好一顿忽悠。
看到“人生导师”季小冬要考初中,他马上反应过来要跟着考初中。
小葵花课堂里他听的最认真,不会的题目一遍遍做,背不下来的内容一次次背。他没有什么太过远大的目标,只觉得初中离家远了一点,离村里的流言蜚语和他父亲的拳头也远了一点。
陆陆续续,村里又有几个学生收到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孔思莲也考到了市里的初中。
季小冬本不想到“女主”家里去,可她爹娘非拉着她去了一趟,说是乡里乡亲的,到了学校能有个照应。人家城里来的,对城里的事情,要比我们懂。
季小冬跟着季海明到了孔思莲家里,发现孔思莲家正在收拾东西,一副要搬家的样子。
第9章 谁该感谢谁
季海明上前一问,才知道孔家被“摘帽”,要回城了。
如此一来,便没什么可说的。
本来还想着孔思莲和季小冬一起能够有个照应,现在人家明显跟自己家不一样了,重新成了“吃皇粮”的城里人。再说让俩孩子一起玩,就显得有那么点“自不量力”。
季海明道了声喜,站在院子里尴尴尬尬聊了两句话,便领着季小冬出来了。
孔思莲把他们送到门口,还拉着季小冬说了两句话。邀请季小冬到了城里之后,去她的新家里玩。
不过是一些场面话而已。
说的人不会当真,听的人也不会当真。
季海明不知道自己闺女是个成年人的芯子,生怕她当了真,到时候硬往人家家里凑。嘱咐季小冬道:“你到了初中好好学习,孔思莲人家现在是非农户口,跟咱不一样。你别人家说啥都当真。”
“我知道。”季小冬说:“本来我就不爱来,跟她玩不到一块儿。”
“我不是想着能多个照应。”季海明有点恼:“哪里知道人家要走,结果空着手来了。现在知道了,要不要补一份礼;可是关系又没到那份儿上……”
季小冬听着季海明的碎碎念,对季海明道:“我觉得,真有那份礼,不如去看看张爷爷。”
季小冬对张老校长一直心怀一份感激和尊敬,心底还有一份同为知识分子的惺惺相惜。
“是的是的。”季海明拍拍脑袋,表示忘了张老校长的功劳很不应该,爽利的应了下来:“不是张老校长用心教,你们哪能考得上初中。回家让你妈炸两斤丸子,晚上去老校长家坐一坐。”
炸两斤丸子……
季小冬扶额,村儿里连送礼都这么朴实。
“怎么,张校长不爱吃丸子?要不拿蒸点豆包?”
季小冬:……
两人商量了一路,到了家门口依旧没商量出应该炸丸子还是蒸豆包。
没想到进了家,发现张老校长正坐在他家屋里跟女主人王荣花聊天。
“张校长?”“张爷爷!”
“您怎么来了。”季海明搓着手道:“今天晚上想去您家看看您,怎么能让您上门。”
“还拿了东西。”王荣花说着拿出一个布包给季海明看。里面满满一兜炸丸子,上面还压着几包酥糖。
季小冬:……怎么都爱炸丸子……
季海明看了,连忙道:“这怎么好。怎么能让您破费。”
转过头去跟王荣花说:“我记得咱家还晾了几根腊肠,你取下来包好给张校长拿着。”
“这不行这不行。”张老校长连连摆手拒绝:“哪里有上门拿东西回去的。”
“您收下吧。要不是您,季小冬怎么能考上这么好的初中。”
“张爷爷,您拿着吧。”季小冬也在旁边帮腔:“圣人还要收二两干肉做学费呢,这是圣人定下的规矩。”
“你看,你这……”
季小冬拿圣人当例子,说的张老校长不免意动。
“真的吗?圣人也收干肉?”季海明嘿嘿的笑道:“那咱这不跟圣人一样了吗?您一定得收下!”
张老校长被他们说的没法拒绝,只好赧然道:“你看,我这是来谢你们的,这怎么好!”
“谢我们?”季海明疑惑:“您太说笑了。”
“这你们还不知道?”张老校长说:“小冬这次考试,是咱全区第一名!怪我怪我,一直忙,没来得及在咱村里贴喜报!”
“真的?!”
除了当事人季小冬一脸平静,季海明和王荣花都高兴坏了。
“这还有假!真的怪我,忘了贴喜报。”张校长嘴里说着自责,脸上却也是一片喜色:“听说分数在全市都是这个。”
张老校长竖了个大拇指。
“今天在我家喝两盅。”季海明拉住张老校长,从桌子底下抽出来一瓶酒,给两人倒上。
王荣花端上一碟花生米,又去厨房做饭了。
“就因为不是全市统考,所以没法全市排名次,不然小冬全市第一也是准的。”
“就是因为咱小冬。”张老校长两杯酒下肚,季小冬也成了“咱”小冬:“区里一看,哟,这个姓张的老头教学不错啊,你猜怎么着!给我转正了!!”
\"真的?!这可是好事儿!\"季海明赶紧给张老校长倒满酒,看老校长的眼光也变了。如果说刚才是尊敬,现在则有了一丝敬畏。
不得了,农转非,吃皇粮了!
“还在咱村里吗?”季海明问。
张老校长说:“村里小学没有了,我本来都要退休,这一下子又要到镇上去工作了。”
“镇上工作好啊,这一下子就非农业了。不容易,不容易。”
季海明掩饰不住的羡慕,非农业的户口,人家那就是干部身份,家里的孩子不管有没有本事,都是有工作是能接班的,人家代代都能吃皇粮,有工作。不像农业的,没本事只能在家种地。
今天下午看到孔思莲家回城,季海明心里还没有太大波澜。人家老孔本来就是城里的,犯了错误被下放过来,现在平反了,回城也是应当的。但是这张老校长不一样,他虽然当了二十多年老师,可就是当年他们村找了个有点文化的,随便教孩子,不属于“国家正式在编人员”。
哪里想到,临了临了,竟然托了自己闺女的福,吃上皇粮了呢!
“我什么时候也能吃上皇粮。”季海明感慨一句,又啧啧两声,自嘲似的说:“我这辈子是不指望了,就指望季小冬将来能好好学,也能吃上皇粮。”
农村人想“吃皇粮”,唯有读书和参军两条路。男孩子还能去参军,女孩子想要跳出农门,只有死命读书。
季小冬读书虽然不错,季海明还是摇摇头叹气道:“可惜是个女娃。”
读了书成了非农,那也是别人别人家的媳妇,不是他老季家的人。
“女娃怎么了!”张老校长没有领会到季海明那曲曲折折的心思,为季小冬辩白道:“现在男女平等,女娃一样中状元。不是我说,小冬将来中状元,当个科学家吃皇粮,绝对轻轻松松。”
季小冬笑的露出八颗牙,心道,张爷爷,您说的真对。
说到这儿,张老校长又想起喜报的事情:“这两天一直忙着交材料。你看我,连喜报这么大的事儿都忘了,太不对太不对”
他又念叨一边,在他眼里,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学校的公事,是因私废公,是极大的错误。
“明天我就去贴上!不但在学校里贴,在咱村部,村里的路口,全贴上!”
“不用不用。”没等季海明开口,季小冬抢先拒绝了,她家事儿够让村里有佐酒料的了,她可不想再成为话题中心。
“张爷爷,喜报贴不贴无所谓,这才上初中,以后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