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话说到这,老和尚也不敢让孟家人跟沈家人在一块,吩咐小沙弥陪着孟家。
而他则带着沈家去寺里。
孟静书在背后看着他们的背影,眼里闪过嫉妒。
凭什么,凭什么她沈莞就有这样排场,就凭那张脸吗?
但转念一想,她看向沈莞的时候,也难免被她的美貌迷惑。
好像更气了怎么办。
不管别人如何认为,沈莞已经把孟静书抛到脑后,反而是沈夫人道:“你跟孟小姐有什么过节吗?她脾气怎么这样冲?”
“上次七宝书场里就有她。”沈莞直接道。
沈夫人明白了,那也是个想嫁皇上的。
但巧的厉害,沈莞跟沈夫人刚坐下要吃素斋,孟家人也走了过来。
刚刚的事情太尴尬,两家人只是微微打了招呼。
可孟静书总觉得沈莞那边的饭菜比她们好一样。
这可冤枉万安寺了,都是来这里的贵客,不会有什么三五九等的差别。
过了斋饭时间,夫人们去佛堂念经,小姐们可以随意闲逛。
沈莞坐在石桌旁小声抱怨:“好多蚊子,真烦。”
“山上树木多,蚊蚁自然也多。”杏儿把驱虫药拿过来。
沈莞的皮肤娇嫩,稍微一被咬就是红肿一片,十分吓人。
但刚坐下来,手背就有了个红包。
手背也就算了,没想到脸颊也被蚊子咬了一口,瞬间红了一片,肿倒是没肿。
孟静书刚出来就看见一群丫鬟围着沈莞转,小心翼翼的给她擦脸上的红包。
孟静书下意识道:“脸这么重要,可要保护好,不然以后怎么嫁啊。”
“我怎么嫁跟你有什么关系。”沈莞正心烦呢,这个孟静书又凑上来。
要说沈莞脸上这片红晕其实不丑,她五官绝美,脸蛋小巧,倒是显得可怜兮兮。
现在身边没有长辈,孟静书上前道:“你就不是靠这张脸才让皇上喜欢吗?还不保护好点?以后容貌没了,看你怎么办。”
孟静书说完直接要走,却看见不远处有个阴沉沉的男人盯着她看,把她吓得后退半步。
沈莞也抬头看了一眼,委屈的要死,小声哼唧:“我脸疼。”
那男人大步走来,轻声刚道:“怎么了?为什么红了一片。”
“蚊子咬了,好疼啊李弘禹。”沈莞扯着李弘禹衣袖,哼哼唧唧,看着就是个小可怜。
这是皇上。
孟静书脸色煞白,刚刚她的话都被皇上听见了?
“带药了吗?涂了没有?我看看。”李弘禹认真看了几眼,沈莞又把手伸出来,“还有这,太丑啦。”
“不丑,宝宝怎么都好看。”像是为了确定一下,李弘禹亲了一下沈莞的脸颊,正好亲到刚涂了药的地方。
“你也不嫌草药难闻。”沈莞下意识推开李弘禹,嫌弃道:“别靠近我了,太难闻了。”
她竟然敢嫌弃皇上,凭什么?!
但皇上根本没有生气,反而牵着沈莞的手:“让主持给你找个干净的禅房,蚊子也少点。”
两人路过孟静书的时候,根本没看她一眼。
但李弘禹突然顿了顿,问沈莞:“她是谁。”
“孟首辅的孙女。”沈莞随口道。
“知道了。”李弘禹这话有些冷淡,但随口又哄着沈莞走远。
在原地没动的孟静书浑身僵硬,即使再不识时务,她也知道,恐怕她闯祸了,给家里闯了大祸!
禅房里沈夫人刚听完讲经,正好碰到皇上牵着自己女儿的手。
两人私下腻腻歪歪也就算了,这里这么多人也不避讳。
但李弘禹觉得什么好避着人的,打招呼道:“沈夫人。”
“见过皇上。”沈夫人身后的妇人们纷纷开口,怎么在这见到皇上了?
再看看皇上身边的美人儿,哪还有不明白的。
都说人家俩感情好,没想到好到这种地步。
老和尚简直欣喜,立刻上前迎接,以后万安寺的香火会更兴旺啊。
从万安寺回去的第二天,孟首辅不再是首辅。
皇上的口风是,职位正常升迁。
这段正是官员升迁的时间,要说位置变动也没错。
但那只是三品四品官员变动。
谁会动首辅啊。
再提上来的首辅正是当初在沈家教过皇上的李太傅。
如今李太傅是李首辅了。
至于那个当了几个月的孟首辅很快消息在大家视线之中。
到底跟万安寺那件事有多少关系。
谁也不知道。
反正沈莞不会承认跟她有关系!
祸水红颜她不当!
但外面怎么说就她就没所谓了。
就连沈莞的她哥都忍不住对她道:“你都不知道,现在同僚看见我,毕恭毕敬,就怕被革职,太狠了妹妹。”
“什么我狠,跟我有什么关系嘛。”沈莞嘀咕道,“李弘禹革的职,你们骂他啊。”
“算了,全天下也只有你敢这么说话。”沈维摇头晃脑的离开,就他家的妹妹,也就皇上养得起了。
沈莞现在却在忙另一件事。
她从万安寺回来才知道,万安寺那样敛财是想建一个育儿园。
让一些孤儿小乞丐有地方住,有衣服穿。
那个主持看着圆滑,没想到竟然是在做这件事。
万安寺大半卖茶的钱都在维持育儿园的日常开销,但最近育儿园人越来越多,颇有些看管不过来。
沈莞索性帮到底,央着李弘禹亲笔给万安寺写了个功德无量的匾额送过去。
这下万安寺的香火更加旺盛。
主持都忍不住亲自到沈家拜谢。
看着主持的笑,沈莞赶紧摆手:“还是您的主意好,我也就让皇上帮忙写了字而已。”
“这也是大善,于您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育儿园的孩子们,是天大的恩情。”老和尚笑的跟狐狸一样。
沈莞明白他过来是做什么了。
果然,老和尚继续道:“您若是有空,能去看看孩子们吗?他们都听说沈小姐的名声,若是能去,那孩子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是要她的名声,让育儿园扬名,那样更多的捐助会送过去。
沈莞忍不住笑:“主持,您只在一个万安寺,真的太屈才了。”
这话说的主持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自己这点小算盘被沈小姐看出来,刚刚戴的高帽根本没用。
可沈莞接下来的话,让他忍不住欣喜。
“照我看,孩子们有吃有穿还不够,若是能学点东西,才是好的。”沈莞慢慢道,忽然想到个主意,“我们在育儿堂旁边再建个学堂,若是有穷学生愿意过来教孩子们读书启蒙,那就给穷学生们吃住笔墨。”
沈莞越想觉得这个方法越好:“还有古籍殿,里面整理的也差不多了,可以开门借书,只不过借书要有担保人。里面日常的工作,就让育儿园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去维护杂务,有饭吃,还有工钱。等他们可以有能力自主,就让他们出门找活计。”
老和尚听的眼睛都亮了。
救助孩子是他一时兴起的念头,到现在已经有两三年了。
可他只能救孩子们吃饭穿衣,剩下的却没有余力。
总不能让孩子们都去万安寺当和尚,又或者当苦力吧。
如果真的跟沈莞所说的,那孩子们能识字,大一些了有活干,以后再大些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老和尚站起身给沈莞行了个大礼:“天元国有您这样的皇后,真是万民之幸啊。”
沈莞说到做到,许多事情有了她的脸面,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学堂很快办起来,适龄的孩子都送去读书。
夫子自然是京城的穷学生们,学堂管夫子们吃饭休息,笔墨,已经让他们这些穷学生非常高兴了。
教孩子们也用心。
年龄大些,手脚麻利的孩子,则在古籍殿帮忙。
毕竟古籍殿都是些老弱,有他们帮忙,古籍殿也有了些人气。
因为里面藏书诸多,很多翰林院的翰林们,早就想借书看。
只是一直没有方法。
沈莞把这件事说出去之后,古籍殿早早排了队。
但这书不能随便借,你要借必须有人写介绍信,或者押些银子。
就是保证不会拿了书就跑。
当然借出去的书也都是抄录的副本,正在的古籍如今被保护的很好。
就连沈祖父也忍不住去借了几本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