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85)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到了这个份儿上,大家都知道老太太这是回光返照,包括一直留在康熙身边的胤礽和胤禔在内,八阿哥以上的皇子们都到了慈宁宫。年纪更小的阿哥也被奶娘伺候好,随时准备戴孝。

一直住在慈宁宫的淑慧长公主也和皇太后,带着季兰守在病榻边上,一步不敢轻离。

在祖母榻旁侍奉汤药近一月,胡子都来不及刮的康熙依旧保持了惊人的冷静,一件件吩咐道:“顾问行,你派人去裕王、恭王、纯王府中传信,叫带着孩子们入宫,都来。叫老太太看看孩子。”

裕王、恭王带着孩子跪在内室,胤礽和胤禔搀着康熙,跪在太皇太后床下。皇太后坐在塌边上拭泪,太皇太后正在拉着小纯王富尔祜伦的手:“只管跟着你汗阿玛,给你阿玛留下香烟,好好的呀。”

“曾祖母。”富尔祜伦跪在榻边哭的喘不上气,又转身给康熙磕头:“汗阿玛。”

康熙一手拉着富尔祜伦,一手拉着皇太后,对太皇太后发誓:“母后和侄儿,都交给孙子,都交给我,您放心、一切都有我,您放心!”说到最后,皇帝哽咽着不能说话。

老太后微笑,又让胤礽做好太子,听阿玛的话。最后拉着胤禔道:“你是长子,要辅佐你阿玛,日后也要帮扶你弟弟,要做咱们家的栋梁。”

“是。”胤禔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也满是泪水,“曾孙一定竭尽全力,一定做到。”

太皇太后的目光最后还是放在了康熙身上:“我还是最放心不下你。”她留恋的看着这个孙子,微阖双目,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妈妈、妈妈!”康熙像受伤的小兽一样哀嚎:“您就扔下我了吗,您别扔下我!”他哭着靠在榻边,死死地抱着太皇太后的胳膊不撒手。

在他失去了父母之后,这个世上唯一能够说说心事的亲祖母也没了,都没了。

康熙哭的以头抢地,胤禔和胤礽两个半大小子都没能拉住他,裕王和恭王过来劝,富尔祜伦跟着哭,都没用。

最后还是皇太后和淑慧长公主过来劝,康熙和这位嫡母太后,还有亲姑姑相对哭的昏了头,这才被儿子们小心地从房间里扶了出去。

谁也没想到,被扶出去的康熙不仅没有冷静下来,反而将冷静两个字扔在一边,直接拔刀说要截发成服。慈宁宫外,大臣们已经聚齐哭丧,结果听说了这个消息。

索额图和明珠互相对视一眼,明珠安生的和弥勒佛一样。最后还是索额图和佟国纲、佟国维嘀咕一阵,拉上了礼部侍郎阿拉木,进了慈宁宫。

“皇上,按照国朝旧例,后丧是不必截发的。”佟国纲小心劝道:“皇上对太皇太后的孝心可感天地……就不必非要截发了。”

太皇太后这个岁数,谁看都要说是喜丧,在大臣们看来,没必要搞得如皇帝驾崩一样的规制。

可康熙不干,他的中心思想就一条:“没有祖母,哪有我?我如今要是连截发成服都做不到,还算什么好孙子,我要截发,你们谁也别劝我!”

阿拉木去向皇太后请旨,皇太后说老太太临终的时候嘱咐过“不要让皇帝哀毁过甚”,但康熙进去朝着太后大哭,哭的太后也没了主见,只好随他去了。

最后还是皇帝截发成服,所有丧服由素帛改为棉制,越粗陋越能体现孝心。自皇帝开始,凡是领朝廷俸禄的男女全部要素服戴孝。

康熙又对大臣道:“朕还要为太皇太后守孝二十七个月,报答养育之恩。只有朕自己在宫中持服,并不禁止臣民婚丧嫁娶,这样既不耽误朝政,也与他人无碍。”

自汉朝至今,嗣皇帝为父亲守丧才守二十七天,以日带月,作为二十七个月的守孝。如今他开口就说要三年,大臣们又跪下劝道,万万不可。

康熙的身体直打晃,声调却很高,语气近乎蛮横:“朕不管,我就是要为太皇太后截发、就是要守二十七个月!”话音刚落就一头栽倒了。

第62章 :发疯一时爽,一直发疯一直爽

“汗阿玛?”

康熙醒过来的时候, 旁边的梁九功赶紧送上了热毛巾,皇帝敷在脸上好像不愿见人。他无力的摆手,示意胤禔说话。

大阿哥就道:“请汗阿玛放心,外头太子在领着举哀, 诸王大臣都听太子的调度。内外命妇, 自贵妃以降, 都听皇贵妃的调度。各宫妃母也在约束宫人, 一切井然有序。”

“好。”男女、内外都被胤禔说的清楚明白, 康熙也放下心来, 将热毛巾揭下扔给太监。胤禔报告什么从来都是滴水不漏, 康熙揉着太阳穴, 他哭的头晕脑胀, 到现在还有些不清醒。

胤禔就道:“汗阿玛,太子因为举哀,所以让我过来请您示下, 关于丧服等事宜。”

“就照朕说的,朕截发成服……如帝丧, 成服二十七日。”康熙叹口气:“就这样罢。”

“儿子觉得,汗阿玛对太皇太后的孝心是诚挚的, 这就够了。”胤禔斟酌一下语言:“孝道在心, 倒不必拘泥于外物。您对太皇太后的孝心, 老人家知道,您也知道。”

康熙挤出个笑容, 最后道:“你去把钦天监和礼部的人叫过来罢, 得商量一下太皇太后的身后事, 你去罢。”

老太后之前留过话,说太宗皇帝梓宫安奉已经多年, 千万不要因为她而有所惊动。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康熙就很为难了,如果祖母不归于太宗皇帝陵寝的话,老人家究竟要如何安葬呢?

是跟着先皇,母子同陵。还是以后等自己死了,祖孙葬在一起?

康熙慎重的思考了一下,发觉这两个办法都不太妥当,怎么能让长辈附葬晚辈呢。

皇帝拿不定主意,大臣们提了几个想法都被否决了,最后康熙迟疑着决定:“等停灵结束,礼部会同内务府,将太皇太后喜欢的慈宁宫东侧内殿拆了,原料原样送到遵化东陵附近,选吉壤建暂安奉殿。”

太皇太后去世之后的新年,宫中自然无甚喜气,紧接着正月过半,南怀仁就去世了。康熙下旨以二品官之礼下葬,谥号勤敏。法兰西来的传教士们都出席了他的葬礼,据说很是肃穆。

胤禔没什么动静,不过戴梓却跑去围观了一下,南怀仁死了,也算是为这段恩怨做了个了断。

“福晋御下有道,赏罚分明。”秦吉了在胤禔的外书房里禀告:“头所里都很宾服。内务府之前派去的精奇嬷嬷只给福晋打下手,还有福晋家中带来的嬷嬷也是,福晋是个有主意的人。”

“她从家里带来的丫鬟呢?”胤禔找了个舒服姿势将自己“摊”在炕上,“和头所的丫鬟处的还好?最近我们忙着丧礼,头所难免顾不上。”

“都好,之前福晋就叫两边都认识了,而且伺候的时候也让她们一起搭班。”秦吉了脸上也带着笑:“奴才恭喜阿哥爷,您娶着好福晋哩!”

胤禔一笑,翻了个身靠在方枕上:“全都,你也说说,上次分过来的几个太监,哪个时候拨给福晋用。”

一直沉默着充当壁花的全都道:“奴才和秦吉了商量过,赵顽就正合适。他识字,将来也好帮着福晋写帖子记账,总比不识字的要方便些。”

头所其实没多少事情需要福晋操心,胤禔治下的头所一直和铁桶似的,现在除了康熙,恐怕没有旁人能从头所探听什么消息。

胤禔的办法很简单:

一则厚赐,头所倘若哪个病了,被带出去养病的时候,头所都会派人探望,病好了再回来;还有如吉和,倘若家里有什么难处,全都和秦吉了会出宫探望—尤其是大宫女们,确认她们的家庭情况也很重要。

二则是重惩,倘若有隐瞒不报、背主之行,立刻寻个罪名拖去慎刑司,让内务府操心去罢。当然了,这种人目前还没出现过,让胤禔说,大概是因为阿哥所人少,事儿也少。

最后就是监察,全都跟着胤禔,秦吉了大半时间都在头所看家,就是看着下头嬷嬷等人是否有什么乱动之举。当然,目前也没有。

其实宫中最常见的是下人拉帮结伙,真正敢卖了主子的极少。皇帝处置大臣需要考虑一下各方面情况,宫中处置宫女还得格外慎重,但要处死太监却是小事一桩。

就像康熙身边的梁九功,那是个浑身消息,一碰就乱窜的角色。这样一个人,就是收银子也只是略微透露康熙最近读什么书之类,其他涉及皇帝的消息一句都不敢多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