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58)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儿子真挚担忧的眼神击中了康熙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皇帝被一击毙命。

康熙马上表示:“朕此去,就是展现诚意,否则一辈子不往南走吗?开国之初留下的麻烦,该处理总要处理,拖着才不好。你还小呢,想的这么多,劳神劳心会伤身体的。去罢。”

胤禔离开了,康熙还保持了相当美妙的好心情,直到他打开另一份奏报,江宁织造曹玺愈发病重,请求皇上派人处理织造等一应事务。康熙收起笑容,叫来了曹寅。

九月,草长莺飞,不,是收获的季节,康熙皇帝自京城往南去了,这是入关之后,皇帝第一次南巡。不止京中亲贵议论纷纷,南方士人听说消息也心思浮动。

这次随驾的除了皇子外,还有高士奇、朱彝尊等人,曹寅和容若当然也在随驾之列。胤禔这次就没法带着侍卫出去浪了,他光荣的成为了“保姆”,被赋予一个任务:看孩子。

三四五都是头次出来,让他们安稳的坐在车里已经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了,胤禔只能想方设法逗他们玩,在车里读书说话,好歹让他们安稳到了离开直隶,才敢放他们出来骑马。

胤禔四肢摊开假装自己是块毯子,这几个小祖宗可算走了,出去骑马,负责的就是侍卫和太监,自己可算能歇会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全都就在车外道:“阿哥,太子爷叫人请您过去,您?”

“……我这就去。”

胤禔一进太子的车厢,也不坐,直接就趴在毯子上:“太子就恕我无礼,趴会,真得趴会了。”

“哈哈哈哈。”胤礽抚掌大笑:“你也有被为难的一天,那几个小的厉害,真厉害。”

幸灾乐祸真是不可爱,胤禔躺在毯子上,顺手还摸了块点心吃。胤礽找他来只是聊天,太子爷也是人,也会寂寞,除了康熙给予的全方位父爱之外,他也需要和同龄人社交。

胤禔现在可以算是他最大的社交对象,剩下的小阿哥年纪太小,而且都没说过几句话,压根不熟。

“汗阿玛说了,要带我去祭明孝陵,”胤礽也拿起一块点心:“汗阿玛还让我准备和江南士人见见面。”

“你是太子啊,让他们看一看风度,这也是个展示过程。”胤禔看出来了,太子有点紧张,他笑道:“我猜,等到回京,汗阿玛会让你出阁读书,反正都要见那些人的。”

“你在渌水亭常见那些南方文人吧。”胤礽问道:“他们好不好相处?”

胤禔的眉棱骨一跳,或许他想多了,这个问题,他怎么知道自己常去渌水亭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江浙人不能入户部为官做吏,出自皇明祖训和弘治、万历两朝明会典。

孩子总会长大,兄弟也不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

第43章 :南巡之保姆

胤禔出宫跑马不假, 到处溜达也不假,这在康熙跟前也是过了明路的。可太子却直接点出了渌水亭,胤禔笑了一下:“我就过去溜达过两回,倒没遇见过什么人。”

“不过, 偶尔见到几个表哥的西席, 都是南方士人, 觉得他们还挺好说话的。”胤禔道:“太子也不必担心, 能到汗阿玛跟前的, 应该不会出篓子。”

胤礽没再说什么, 胤禔的回答和格尔芬说的不一样。格尔芬入宫请安, 告诉他说, 大阿哥常常在宫外见那些南方士人。可胤禔说的也有道理, 明珠家西席先生的确是南人,这……

兄弟俩如今有点各怀鬼胎,但又不希望对方知道自己憋着异样心思, 最后俩人一起开口。

“我出去看看小五他们。”

“我也出去骑骑马罢。”

胤禔、胤礽相视有点尴尬,毕竟两个人都没有明珠和索额图那种厚脸皮, 最后尴尬一笑,这事算是翻篇。各自心中到底什么想法, 就知道他们自己知道了。

三四五这三个孩子, 三个人弄出个三种派别, 老三摇头晃脑的听小太监给他读书、老四自己嘀嘀咕咕不知道在默背什么,老五就吵着要出去骑马。

胤禔和胤礽骑马经过他们的马车, 就听着三种不同的声音叽哩哇啦, 尤其老五一着急扯着嗓子说蒙语, 给太监听的两眼一抹黑。

“好了,你们去备马, 小五出来透透气!”胤禔在围观了一刻钟之后,终于良心发现吩咐人预备东西,让胤祺出来透透气。

“大哥!”胤祺听见声音就从马车里钻出来,一眼又看见了太子,这下就六很规矩,站在车辕上作揖:“给太子问安。”

“嗯。”胤礽颔首,他和底下的弟弟真不熟,哪怕胤祺常在两宫太后跟前见着。

可胤礽和胤祺对比一下:皇太子已经到准备出阁读书、面见群臣的年纪,五阿哥连四书还没读完。兄弟俩就算常见面,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

一时无话,康熙却派人来召见太子,沿途地方官拜见皇上,康熙就叫太子过去一起见见。留下胤祺露出笑容,伸着手让胤禔抱起来放在了马上。

要说他们家,弟弟们不太怕大哥,都怵二哥。对着皇太子没人敢造次,可规矩是显着规矩了,弟兄之间的关系也远了。胤禔就觉得吧,康熙自己挺会和人交流的,偏偏这个他没有教给胤礽。

康熙对曹寅有些不拘小节的亲密、对容若是兄长主君对弟弟、臣下的欣赏爱重,对明珠和索额图大约是用他们,但是也限制他们,绝不聊什么特别亲近知心的话;

而对待如朱彝尊、高士奇等人,胤禔结合各方面消息,发现康熙对高士奇欣赏亲近不假,甚至夸他亦师亦友。康熙喜欢他这种机敏狡黠的人,但对于太机灵了的人,康熙也心存保留。

明显的,在人品上康熙更信朱彝尊。这玩意是个特别玄妙的东西,一种感觉,如果高、朱二人对皇帝说同样一件事,康熙会倾向于相信朱彝尊。

朝廷除了法统,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组成的,这其中不止包括“谈正事”,也包括了琐事,甚至是日常闲聊。

这个东西康熙没法写本书教导皇太子,而每天大部分时间跟在皇帝身边的太子,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他觉得闲聊什么的,有什么用处,他都是太子了,就该好好操心学问和国家大事。

胤礽站在康熙身侧,听着地方官絮絮叨叨和他汗阿玛说什么,本地粮价如何、菜肉价如何,本地赈济仓有多少存粮,还有本地下辖多少学校,每次科举中几个举子云云。

这些东西明明都能上折子,六部也有留存档案,好不容易见驾,为什么不说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说点军政大事啊,比如近来地方上是否安稳、再比如官员风气如何。

太子一门心思想见见他汗阿玛处理大事的本领,不成想,康熙兴致勃勃的同地方官聊着地方上的琐事,琐碎的让人咂舌,皇帝却丝毫不觉得烦躁。

胤礽有点失望,听见外头小孩子的笑声,他的心思难免飘了一下。也不知道大哥和那几个小的有什么好说的,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和他们说什么呢?奇怪。

“你腿上要使劲,但是不要绷紧,是夹着马腹,将力气用在马上。”

胤禔正在外头指导小五骑马,旁边老三摆弄弓箭,虽然他射距不长,但箭箭都在靶心上。胤禛就比较郁闷,他射箭总和红心有那么一点点距离。

“老四你也别和弓较劲,这玩意又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虽然大哥这么说,可胤禛还是扁扁嘴,三哥胤祉就比他大一岁,箭术却比他厉害多了。老四完全忽略了胤祉生在年初,而自己生在次年年尾,严格来说他们俩差了将近两岁。

“爱卿是说祭孔吗?”康熙饶有兴致的问山东巡抚,“爱卿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

现任山东巡抚是苏州进士,正经的士子,自然看重祭孔这种典礼。此刻肃然道:“回禀皇上,臣以为,当在皇上您从江南归来后,沿途正好路过曲阜。要论典礼,正可叫衍圣公现在开始从容布置。”

这个想法康熙早有,不过大臣说出来,是他们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旁边的太子眼睛一亮“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才是正经大事。

晚上用膳的时候,皇帝帐篷中还没谈完,太子也得继续作陪。梁九功奉命过来传话,叫几个阿哥该睡下就睡下,不必等着皇上和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