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特特的说一句“皇上不是给弘昪封爵,是给弘晋!”反倒是像,避讳什么似的。有些事可以悄没声的做了,然而一旦放到大庭广众让人品评,就特别微妙。
道琴担心的看着胤禔,不想她丈夫微微一笑,道:“您说的是,就是给弘昪封个贝勒!”
底下传来小小的惊呼,就连胤禑都没忍住看向了大侄子,贝勒爵,这可不算低封。之前疯传皇上要给弘晋封爵,他们私下猜测,说最多也就封个贝子。
没成想,皇上居然这么大方,不过弘昪得了爵位,弘晋还能封吗?
“孙儿想,纵然其父不争气,汗阿玛当年几番训斥,可孩子们都是皇孙,他老大不小也该有个爵位。”胤禔笑眯眯的:“还有弘晋,这孩子也要成婚了,孙儿打算为他封个辅国公。”
“好、好哇。”老太太光关注弘昪封贝勒,对于其他消息一律好好好。
底下宗室外臣也各有思量,这个消息会很快传遍京城,想来会让所有人都明白,皇上已经彻底不拿废太子当成什么重要人物了。
时人都讲究封妻荫子,胤禔如果永远不给他们封爵,那么在许多人眼中,这无疑是皇帝忌惮太子一脉。如今这么办,无非是比照广略贝勒褚英,虽然他和胤礽的身份处境都不能相提并论,但皇帝释放的信号很明显:废太子一脉只是过时之人,对朕而言,他们只是臣子,与其他人并无二样。
这几年皇帝的诸多举措,从避免郑家庄一帮人出现在人前,到将废太子的子女接入宫中抚养,再到如今说要为侄子封爵,想来开府亦不远矣。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再愚笨的人都可以认定:废太子再无威胁。
虽然出了这个小插曲,但这次见面每个人都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只有弘昪、弘晋兄弟看着满脸平静的弘晰。弘晰本人却笑着对一兄一弟说道:“这不是很好么,大哥有了爵位,弘晋必有前程……至于我,我现在这样也挺好,你们吃肉,难道兄弟我不跟着喝口汤?”
往日也有口角,可到这个时候,弘晋由衷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亲兄弟”。
“方才太皇太后就是那么一问,额娘帮你敷衍过去也可以,何必真的……”皇太后也是知道的,当时给弘晋指婚,就是说要给这孩子封爵。结果,瞧瞧今天这事弄的。
“无妨,朕那会还挺当回事,但后来又想,刻意避开弘昪也不合适。”胤禔笑着掰开苹果,如此解释道,“如今不是正好,儿子不再把那当回事,旁人也就放开了。”
至此,熙朝太子终于成为了明日黄花,再也没人总是时时惦记“曾是太子”这件事了。
西边的左路军已经开始和策妄阿拉布坦开始了试探接触,双方哨探不停,都在试图探知对方的企图。而负责制图的教士有一部分已经回到了京城,为胤禔带来了最新的地图测绘成果。
“朝廷要派使者去藏地,一旦我们赢了战争,随之而来的就是藏区的秩序。拉藏汗没了,波密王没了,阿拉布坦也会被赶走,那么日后谁来统治那块地方。”
御前会议上,纯王提出了这个问题,让众人陷入沉默。胤禔揉着额头—他最近熬夜,想了一下才道:“朝廷可以派大臣过去。”
“皇上的意思是,如西南改土司为流官之例。”鄂尔泰就道,“启禀皇上,西南与藏地不同,流官恐怕不那么容易……”摆平世俗和宗教的关系。
有些憔悴的富格却道:“若是朝廷有个办法能钳制那些人就好了。”他话说的含糊,但在场的人却也明白,朝廷的确没法钳制那些“神通大能”。
“朕想,转世或许是个好办法,朝廷给转世定个规矩。你们觉得如何?”胤禔道,“过去转世并无规矩,朕听说,还有贿赂扶乩者,令自家子弟中选的。如果朝廷能定个规矩,这样也不会召来诸多反对罢。”
第277章 :扭转世界线(中八)
自元代以降藏地权力可以分为两层, 世俗的如吐蕃赞普传下的波密王朝,还有后来自漠西、青海而入藏的拉藏汗一系。
除此之外,自世祖皇帝顺治、先帝康熙以来,更深入内部的是教权, 作为宗教领袖的□□与各位嘉措上师, 以及在草原上更具影响力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 与他们的家族, 也成为了权力的一部分, 譬如桑结嘉措。
实际上, 青、藏一线权力更迭的血腥并不弱于内陆, 但也有着自己的秩序。不过, 作为皇帝, 除非不能伸手,负责与内地紧密相连的边疆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必须要插手其中。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皇上英明睿断!”一直没说话的马齐立刻上前道, “臣还有些愚见。”在皇帝示意他说之后,他道:“若是要给他们立规矩, 那么我军需要一场大胜,至少要将阿拉布坦彻底驱逐藏地, 否则朝廷的规矩, 恐怕难以为继。”
这也是应有之意, 在这个情况下,政治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军事胜利, 要不然人家为什么听你的调停、听你的招呼……你要收保护费, 必须得实实在在提供保护—保护对方不挨自己的打也可以。
不管是哪种, 都需要明确展示自己的武力,皇帝想想已经扩大列装的火器, 和改良过的火炮,军队一战而炫耀武力,应该不难。
“下月端午之后,朕要在西郊检阅火器营和骑兵,之前朕说要给左路军拨出五百火器手,等前线战报回来,可以酌情增加。”
胤禔吩咐道:“朕计划在五年之内,陆续将八旗、绿营的武器都换过一遍。骑兵至少要做到在马上用火器如臂指使,不次于用弓箭马刀的水准。”
现在使用火器,大多是以火炮为主,攻城或者平原对战,轰就完事了。火器因为还得塞弹药,还得随身带着火石点火绳,用着太麻烦。戴梓倒是和工部、兵部商量好些次,胤禔也提供了意见,已经可以仿造制出类似荷兰、法兰西传过来的燧发枪,但大规模制造还有难度。
胤禔正打算好好想想,如何将流水线标准化装配引入到十八世纪来,而枪械的制造必然会激发工匠的创造力。朕不心疼钱,你们也要好好琢磨发明创造啊,皇帝如此想到。
如今内地的工匠或许在创造性上比较欠缺—这东西需要积累,但仿制和在仿制之上的改进能力,胤禔是不怀疑的,就看内务府造办处改进仿制的钟表就知道了……想起这些,又想到了弘昱,不知道这孩子怎么样了。
皇帝在思念次子,也没忘了侄子,对待胤礽一系,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不差最后这一步。因此,虽然弘昪的晋封颇为低调,尤其在弟弟弘晋的册封对比之下,但弘晋的册封、婚礼都在京中引起了不少的反响。
弘晋成婚的时候,大阿哥弘晗带着三阿哥弘昸、四阿哥弘曜都出现在了现场,女方那方,固伦元安公主苏日格和额驸,固伦纯禧公主的长子海亮也给面子的出现了。
“够热闹的,皇上还让阿哥们都来了,连大公主都来为弘晋阿哥捧场。”富尔敦左右看看,低声对富格说道,“皇上还特地叫我还喝杯喜酒。”
“这样才是皇上的气魄。”
富格淡淡说道,“大哥忘了?原本东宫詹事府的人,就像王掞,也来了。防着他们是没完没了的,还不如大大方方来。当年广略贝勒被废,文皇帝照旧给侄儿们封了爵,不也没人喊着那两个阿哥能染指汗位。”
“一会我留下,你先回去罢。”富尔敦看富格脸色依旧不好,就道:“回去多陪陪姨娘,在这耗时辰也多余。”
听了他的劝告,富格默默点头,又等了一会才趁着无人注意溜走了。富尔敦独自留下观礼,前头就是大阿哥弘晗哥几个,不一会,小国舅牧克却过来了。
“大阿哥有事要赶紧回宫,三阿哥、四阿哥要你我照看一下,礼成之后,再送他们回宫。”
什么事这么急,大概富尔敦的惊讶太明显,牧克拉着他去两个小阿哥那边的路上,就低声道:“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昨儿半夜发病。今早才发现报到宫里,皇上叫大阿哥回去,要他替天子慰问。”这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了,影响力在蒙古草原上毋庸置疑。
富尔敦对喀尔喀的事也略有了解,皱眉想了一下就道:“这位大师,论起来,好像是土谢图汗的叔祖?他们是一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