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忆起来,自己那会简直是个杠精,胤禔记得当时自己还问:“可要是一个人完全没有理想,他也有条件享受生活、醉生梦死,他可以什么都不做吗?”
爷爷没有把自己这种小杠精扔出去,真是祖孙感情很深刻了,爷爷回答他“哈哈,等你长大了,可以去读一读杨朱之学。其实这种选择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安修你要记得,这世上很多事情,追溯根源都有因果,都有一个为什么。不管做出哪种选择,都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能过的了自己这一关,能说服自己,那就尽管去做。”
外婆却是另一种说法“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人还是要良善,才能活的舒坦。”
“阿哥、阿哥?”
秦吉了小声的喊他,将胤禔从回忆中惊醒。他已经不是过去无忧无虑,在祖辈关爱下长大的二十一世纪好青年了,他成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皇子,他会有属于自己的命运。
胤禔从水中站起来:“小秦,给我找衣服,要那个灰色的纱袍,穿着凉快!”
“阿哥,您没带灰色的袍子……阿哥您说的是不是雪灰那个?”
胤禔眨眨眼:“那就是吧。我看都是灰色,反正就那个,天热儿,别用石青,闷得慌。”
这会宫中审美走的还是朴素大方,要求的是低调,虽然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但颜色风格一定要素净。谁能想到几十年之后,会出一个那么喜欢花哨的弘历呢?
其实这么一想,自己这位未来可能出现的大侄子,说不定是被朴素风逼的逆反了。胤禔自己想着,就呵呵笑了起来。秦吉了正拿回了袍子,看见阿哥正在笑。难道穿新衣服也能这么开心吗?
“施卿看看,这虎乃是朕的大阿哥所获,你看如何?”
施琅此来就是为了重整水师报仇的,自然不遗余力的说好话,什么“皇长子勇武过人,颇有皇上风范啊”,什么“见皇长子如此,太子殿下必定更勇猛”,又是“圣上督子甚严,皇子们文武兼修,让臣子汗颜。”云云,说的儿子施世纶简直没耳听。
康熙道:“施卿,康亲王在东南已经推进至金门一线,而且正月的时候,郑经已死。朕想,也到了出兵收台的时候了。”
施琅却道:“皇上,臣有下情禀报,就算郑经死了,可郑经长子郑克臧为人明敏果断,岛内都说他有郑成功遗风。他在岛内颇得民心,而且他自少年时就监国于岛内,于军务民政颇有建树。此刻若是贸然攻台,岛内哀兵众志成城,这……”
“施琅,朕问你,如果郑克臧也死了吗?”
“皇上此言当真?”施琅大为震动,“是臣失言了,天子一言九鼎,臣只是、只是太震惊了。”
“哈哈哈。”康熙笑道:“连朕都不敢相信,他们居然自毁长城。来人,将太子和大阿哥都叫过来。”
等胤礽、胤禔都来了,康熙就道:“曹寅,你来说吧。”
曹寅就道:“是。据我军探子回报,自正月郑经去世,他的次子郑克塽的岳父冯锡范联合郑成功诸子,说服了郑成功之妻董氏夫人,废黜了克臧王位。
但郑克臧拒绝交出玺印,冯锡范联合郑聪等人,在董太夫人的默许下,攻击郑克臧是螟蛉子。岛内说郑克臧是自杀,不过据朝廷所获的消息,他是于暗室之中被绞死。”
“施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尽管说。”康熙指着曹寅道:“既然要派你去福建,自然要让你知晓各方面的情况。”
“臣想请教,那郑克臧之妻呢?”施琅问:“克臧之妻,乃是郑成功的谋士陈永华之女,永华也是郑经的老师。虽然陈永华已死,但以他在岛内的威望名声,不应该没人站出来说话。”
“曹寅先不要说。”康熙看向了两个儿子,“太子说说,为什么没人为郑克臧和他的夫人说话?”
胤礽想了一会:“回汗阿玛,儿臣觉得,一定是岛内认为我朝承天景命,康王既然已经推至金门,他们岛内必定保不住,自顾不暇,又怎么会顾及他人!”
康熙点点头,没有下评语,他又问:“胤禔,你怎么看?”
“回汗阿玛,儿子以为,不可能岛内一个有良心的人都没有。”胤禔想了一会道:“但就算一个人有良心,可他也要顾及自家身家性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且,儿子觉得,或许郑克臧就是因为太过刚毅果断,所以才会为人所忌。毕竟那些人是他的亲祖母、亲叔叔,克臧是不是郑经亲子,难道郑经本人不知道吗?为什么这么多年,没人用这个说嘴。
这些人必是觉得郑克臧继位,只会妨碍他们继续掌权,为了个人私利,他们宁可拼着前路渺茫,也要杀掉郑克臧,扶持一个软弱之人继位。私心才是祸害。”
封建军队而已,当他们是有信仰、有严明纪律的PLA?树倒猢狲散,谁会为指望不上的人拼上全家性命,何况连亲奶奶、亲叔叔都放弃了他,安知家将们没有揽权之心。
第22章 :“爱子情深”
皇帝依旧没有表态, 只道:“曹寅,你继续。”
“是。郑克臧之妻在克臧被杀之后,殉夫而死—也有说是被逼杀。据说当时已经有了身孕……”曹寅叹道:“施将军,那些人的确是私心太重, 祖母可以说孙子不是亲生, 叔叔可以看着侄儿后嗣断绝。”
“那是郑家自己作死。”
施琅想到自己被杀的父亲和兄弟, 此刻五味杂陈, “既如此, 说明岛内已经没救了。郑克塽不过是黄口小儿。皇上, 臣敢用身家性命作保, 此次攻台必成!”
“好!”康熙笑道:“施琅你有如此气魄, 朕也就放心了。朕此刻便拟旨, 令你任福建水师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并负责攻台之事。你先回京安排一下家小,待朕旨意一到兵部, 即刻启程。”
“臣万死不辞!”
这么快就安排好了呆湾的事情,可胤禔能想象, 这也不是康熙脑袋一热,只看消息如此详实, 就知道暗地里没少花功夫。
施琅千恩万谢的离开了汤泉驻地, 康熙看着胤禔道:“你射虎的事情, 朕都知道了。弓箭练的不错,不过太过轻率了, 当时如此危险, 倘若你反应不及, 当时老虎突然暴起,你又该如何!”
说话间, 皇帝已经已经带了火气,胤禔怕带累自己的伴读和侍卫,马上道:“汗阿玛,那会奇里侍卫和巴特他们都打算扑到儿子身上了,他们还是很忠心的。”
“哼哼,要不是冲着这份忠心,你以为朕会轻易饶了他们!”皇帝没有刚才那么火,只是哼道:“只是一人开导他们十小板。”
胤禔没话说了,这可真是……爱子情深。他想起前些日子在武英殿看过的御制纪非录,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记载自己那些藩王儿子、侄孙“丰功伟业”的。
什么藩王强抢民女、什么让外男住在自己内院-这干什么就没人知道了,要么就是藩王打死自己的长史、典薄等等属员,还有的弄只老虎在高墙大院里,让侍卫搏杀。
如果不是清朝王公都被拘在京城和盛京,按照康熙这种处理办法,哪怕儿子受罚,近枝亲王郡王也会闹的没边。反正有属员兜底扛罪。
“走罢,该去太皇太后那里了。”
刚到汤泉,老人家也觉得累了,晚饭后没说几句,康熙为了让老祖母早点休息,就抓着孩子们离开,美其名曰:问问功课。
这份精力真是让人敬佩,最后胤禔是打着哈欠回到住处的,他还不能休息,而是叫来秦吉了:“全都也挨打了是不是?”
“回阿哥话,全都、奇里侍卫和几个跟着的侍卫,还有您的哈哈珠子都挨打了。”
胤禔叹口气:“也是怪我。你去找找,应该有跌打损伤药之类的,多拿点,跟我走。”看今天这架势,这几个人明儿是不会有养伤优待的,自己还是送点东西过去吧。
奇里几个人倒是躺在一块,晾着屁股养伤呢,他们倒没觉得多羞耻。自古以来都是主辱臣死,秦国太子反对变法,被削掉鼻子的是太子的老师;唐朝太子要杀老师,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他们不过是被皇上教训了几小板,实在也没法说什么。这倒不是奴性坚强,而是这年头有人会想自己能和皇帝讲道理吗?
那绝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