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73)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嗻,奴才们明白。”全都此刻才道:“主子,还多亏您让旗下包衣都学妇科、学生产术,要不然这次……福晋在里头挣命,奴才们只能在外头,都是福晋娘家太太带着产婆在里头,加上太医、大夫一起使劲才将福晋从鬼门关拉回来。”

“传我的话,等二格格满月的时候,福晋身边的人、你们,还有府里大夫和负责帮福晋生产的嬷嬷都赏上等份例。嗯,还有太医院的副医正,也要备礼,记住了?”

“奴才们记住了。”

全都和赵顽一起应是,全都又道:“奴才还有下情禀告王爷,府里出了这样的大事,长史尹适报到了宫里,太后和延禧宫主子都传话过来,太子爷和太子妃也几次传话问福晋的情况。

外头大公主亲自来了,三福晋派人来问过、又送了药材,四贝勒叫人送了药材过来,五贝勒让他们家侧福晋带着药材探望,纯王府那边,最近纯王老福晋身体不好,福晋侍疾,但老福晋还是命纯王福晋带着老参过府探望。

明相府上,富尔敦少爷送大奶奶来探望,成德大爷还请顾先生写了江南那边的救命方子,但沈先生看过,怕水土不同、用药不合,就没有用。除此之外,阿尚书、戴侍郎,还有旗下很多人都或派人、或亲自过来问安。”

“我知道了,这些你都替我备下回礼,附上签子说我刚回来,家里事情又多,等二格格平安满月,我请兄弟们喝酒!嗯,阿拉木和戴梓那边,二格格满月记得送帖子过去,旗下再说。”

都说患难见人心,这会不至于说患难,但兄弟们之间还是彼此关心的。尤其是太子,胤禔没想到胤礽这么够意思,一听说他福晋不好,马上就命人快马将消息送到了御前。

这份人情是太子的厚道,胤禔心想,找机会也给胤礽透两句话:别折腾了。当然了,他说归说,胤礽听不听,他可不管。

福晋没事,胤禔自然要写奏折送到盛京给康熙,告诉老爷子一声“您儿媳、孙女都还好,没有大事。”完了还得进宫一趟,让太后、额娘都知道消息,顺便去毓庆宫道谢。

回京第二天,胤禔好容易从床上爬起来,命人送奏折之后,又陪着道琴吃了早饭。看着几个孩子用过早饭,都规规矩矩跟着沈瞭读书,这才去了宫里。说起来这段时间也得谢谢沈瞭,苏日格能那么气魄的压服太监、嬷嬷,无人敢在大格格跟前懈怠,他这个“狗头军师”功不可没。

“你福晋都大好了?哎哟这可太好了!”皇太后一脸放心,“先头消息传过来,我就说怎么能够呢?这孩子都生了三胎了,怎么会呢!我还想着,是不是你府上有什么小人做耗,如今没事就好了。”

皇太后真是什么都敢说,胤禔笑的无奈,他府上谁敢做耗,那真是“纯粹找死,毫无好处”。告别了太后,胤禔又去了延禧宫,惠妃最近瘦了一圈,一见他就急切问道:“你媳妇好?孩子好?”

“都好,等孩子大些,我和您媳妇把那孩子抱进来!额娘别担心,没有他们传的那么吓人。”胤禔心下安慰,他额娘这是对道琴真的好。

惠妃已经快五十岁了,年纪越大,她就越明白什么叫“子孝不如媳孝”,谁让她儿子被皇帝指使的东一下、西一下,南一趟、北一趟,好像就没个安生的时候。这时节里,儿媳妇给力比什么都强,深宫寂寞,而媳妇没几日就带着孙辈进来看她,她就总有个盼头。

“你媳妇的事,毓庆宫太子妃还特特叫人过来传话,说太子已经给皇上上折子。”惠妃道:“这段时间你不在京里,许不知道。宫里都传遍了,这几个月闹太孙的事儿,闹的沸沸扬扬不说,太子心绪也不好。”

“额娘也不怕别的,皇上不追究了,说明对太子还是好。”惠妃最后道:“不管你想干什么,也得承太子这次的人情。”

“额娘放心,我心里有数。”

两处跑完了,最后胤禔才去了毓庆宫,胤礽也知道他要来,一早将詹事们打发回詹事府,还命人告诉厨房,他要和直郡王“兄弟小聚,小酌几杯。”

胤礽的心情比最初接到圣旨那会好了不少,精神头也还可以,胤禔被迎进来,就看胤礽坐在桌子旁边出神。

“太子瞧着身子骨还好。”胤禔笑着走过去:“汗阿玛还念叨,说你有点苦夏,不知道今年怎么样。还说今年江南进上的鲫鱼,该让你多吃些。”

“大哥啊……唉。”胤礽都能想象出康熙的语气,他无奈的笑了一下:“承蒙汗阿玛关爱罢。”他拉着胤禔一起坐下,又让太监们都退了出去,“我与郡王小酌,你们不要留在屋里,气闷!”

第131章 :试探

“这群奴才, 蠢的人没话说。”胤礽自斟自饮,转眼间两杯酒下肚了。

对方看上去心情不太好,但绝不是因为太监气闷。胤禔也提起酒壶给自己斟酒,他无意去安慰他。没人能安慰另一个人一辈子, 尤其胤礽究竟在烦心什么, 直郡王心中有数。

胤礽摩挲酒盅, 好一会才道:“大哥告诉我一句实话, 汗阿玛是怎么说四阿哥的?”

“……还能怎么说, 自然是夸侄儿好哇!”胤禔笑道:“汗阿玛还说将来要带侄儿到盛京祭祖呢。”实际上, 康熙说的是, 日后皇孙们长大, 也得带他们过来, 不能忘了根本和祖宗创业艰难。

太子的脸上这才有了些笑容,他甚至为胤禔倒了一杯酒:“四阿哥出生至今,汗阿玛都没有像当初大哥儿生下来之后那么关怀, 我……多谢大哥了,来, 咱们满饮此杯!”

胤禔隐隐觉察了太子的念头,他好像很担心康熙对四阿哥有什么想法, 是担心什么呢?

担心康熙觉得四阿哥出生就带出这么多事, 于是对孙子不喜?还是怕康熙从四阿哥想到他身上, 觉得嫡出名分真是……碍事?

“太子爷,外头皇上旨意来了, 传旨侍卫已经到了门口!”毓庆宫陈总管小心的在门口道:“请太子爷到前头去接旨。”

胤禔也没露头,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就站在里间门内听太子接旨。旨意倒也简单,康熙要回京了, 但不用太子郊迎……下边才是重点,皇帝令直郡王带着御前大臣赶赴京郊迎候。

这老爷子又怎么了!

胤禔和胤礽哥儿俩同时在心里想到,好端端的又不让太子迎接,那就都别去呗,还非得让直郡王去,这叫什么事儿?

太子觉得有点头疼,汗阿玛到底想要干什么,他到底对自己……难道就因为一个孺子,父子俩这么多年的感情,就都不算了吗?就这么一下想要甩开他?!

胤禔蹑手蹑脚退回室内,他本不打算强出头,可康熙非得把他摆上台?

如果后续康熙真的这么干,胤禔绝对不要去“接球”,万一这对混账父子和好了,那自己妥妥就是炮灰。太子是国本,如果皇帝打定主意只是给东宫一点教训,这样被摆上来和太子打擂台的人以后绝无好下场。

想着的功夫,胤礽已经进来了,胤禔假装举着酒杯:“既然太子这边有事,那最后喝一杯,我也该走了。”

胤礽看着他,迟迟没动,屋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胤禔佯装不知,笑道:“怎么了太子?”

“哦,汗阿玛说,不准我们出城迎接。”胤礽摆弄着手里的书信:“大哥觉得……”

胤禔马上表态:“汗阿玛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希望太子去迎一迎的,不如太子写份奏折?恳切一些,说在京数月没见着汗阿玛,想第一个看见他老人家身子骨好不好啊?在外头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啊?哦,我就举几个例子,太子还是自己拿主意。”

“好,咱们喝了这杯酒,大哥就先去忙罢!”胤礽终于笑着举起杯子:“这一回王府里必是好一番惊吓,大哥早些回去也好。”

胤禔走了,胤礽独自坐了一会,起身去了儿子们读书的地方,他的大阿哥、二阿哥声音朗朗,太子站在门口听了一会,俩孩子在读诗经,“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太子脸色一变,最后还是回到书房,给康熙写了奏折,再次表示自己想念父亲,想要迎一迎他老人家。胤礽在奏折里的态度非常恳切,“数月未见,倘若汗阿玛不准臣相迎,外臣观之,子臣岂非不孝之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