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63)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明珠呵呵的笑着点头,他亦如此看:“索额图不死心,他必会折腾出事情,谁能保证赫舍里家其他人就一定会袖手旁观?就说长泰,皇上让他做领侍卫内大臣,结果毓庆宫的关防居然愈发松弛了。”

这事胤禔也知道,舅甥俩此刻眼神一碰,直郡王明白了。索额图不甘心就必然要搞事,以他这么多年和太子的关系,胤礽保不齐就要被拖下水,自己钓鱼台旁观就是了。

兵部负责核查两次出征的死亡人数、抚恤银子,因为康熙调动的多数是京营,还有一部分蒙八旗和黑龙江驻军,还有索伦部,一项一项都要通过书信廷寄沟通确认,最后才能算清楚交给康熙。

胤禔最近都坐镇兵部忙着这件事,这次的差事倒还好做,毕竟是皇帝亲征,旗主们作妖的余地非常小。老老实实一件件办好也就是了。

空出来的时间,直郡王终于能安生的待在府里,过问一下女儿、儿子的学业。

“之前你说请顾先生教苏日格读书,前两年苏日格和大哥儿还小,如今也该正经启蒙了,你看?”

道琴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渐渐大了,他们家都仨孩子了,总得有个正经先生教他们念书罢?道琴倒是亲自带着儿女启蒙,可她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忙,全天的教导孩子那不可能。

当初是这么说起来的,但那时另有原因,怎么也不能让顾梁汾这样名望地位的才子给他们家小孩子做师傅,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估计这两年都没什么事儿,我能常在家里,我先带着孩子们。师傅的事儿,我再想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搁胤禔这里,他还担心将来儿子不能承继丕绪。他烦恼的坐在书房,他对苏日格态度轻松,女儿长的就很好啊。

可他对儿子虽然一样爱护,却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强烈的恐惧,担心儿子们没法按照他的想法成为合适的继承人。如果强拗,说不定孩子会扭曲走形,变得更让人失望。

在有了两个儿子之后,直郡王做父亲那种单纯的喜悦终于变成了一种烦恼,而这种烦恼将要长久的伴随他。

比起康熙,胤禔当然更乐意和大表哥谈一点非常私人的心里话,就在他想要去泗水亭找人倾诉一下的时候,离京近两载的沈瞭终于回京了。

沈瞭同过去很不一样,虽然他比之同龄人原本就老成,但过去总有沈宛帮他打点一切,保护这个弟弟。如今孤身出门,平安归来的沈瞭俨然一身圆融之气,举手投足都充斥着历练有成的味道。

“江南如今倒也不是表面太平。我这次回去还见到了朱先生,不巧也见到了曹银台。”沈瞭对胤禔道:“朱先生闭门著书,偶尔讲学,听几位世叔世伯提到,仿佛竹垞先生很是热衷鼓励江南士子为朝廷效力。”

“曹银台怎么说?”胤禔问道。

沈瞭摇摇头:“只是一面而已,只能看出来曹银台很关注他们那些人,经常在一起宴饮。”

俩个人默契的忽略掉了曹寅的目的,干脆的聊起了别的话题,在场的还有容若、顾贞观二人,冷场是不会冷场的。

直郡王坐在一旁看着几个人说话,忽然道:“中正错过了这次会试,只能等后年考试了,有什么打算吗?是继续读书还是……”

闻弦歌而知雅意,直郡王这是有什么安排,沈瞭笑道:“并无特殊安排,郡王有什么吩咐么?”

“呃,”胤禔顿了一下:“我想若是中正没有别的打算,不妨为我家那两个小的开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沈瞭的学问没的说,行走四处颇有阅历,眼界也不似寻常腐儒。用他给孩子启蒙,倒实在是个好选择,一时之间,直郡王满心除了“我太聪明了”,还有一点解脱似的释然。

已经养大了几个孩子,目前准备做祖父的容若却揶揄的看着胤禔,别人或许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他却知道,胤禔这表情简直是兴奋的扔下个大包袱。

“看着我笑什么。”直郡王一扭脸,“富格想去考笔帖式?他的亲事你想过没有?”

“他不着急。”容若潇洒的一撩衣摆:“倒是你,今年皇上怕是会给诸皇子封爵,你想过再进一步没有?”

胤禔还没说话,旁边的顾贞观倒是浅浅淡淡的接了一句:“郡王还是不要想这件事为好,免得日后伤怀。”

这话说的怪,容若道:“顾先生为何如此说?我听闻皇上有意拟封费扬古为一等公,那么以直郡王远赴阿布查台,和之前与西路军歼灭准军的功劳,进爵亲王也不算过分罢?”

“郡王现在进爵亲王,”顾贞观冷冷的反问:“皇上春秋正盛,直王府一门的公事、家事自然皇上做主。未来太子登基,用什么给战功赫赫,当着亲王旗主的长兄加恩,难道要封个铁帽子么?”

第122章 :分蛋糕

沉默是今夜的渌水亭。

容若强笑:“断不至于, 我也是读过书的人,梁汾先生说的太悬了。历朝历代皇子封王……”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不必说历朝历代,皇上当年论及皇子封爵之事,我也是知道的。”顾贞观笑言:“不能使功劳人品不配王位者居于王位, 难道天子会自打脸吗?皇上不可能现在就把所有皇子都封王。”

在熟读经史的顾贞观眼里, 天家的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从来都是不单纯且脆弱的, 所有的萧墙之祸, 细究之下都有因由。

“而如今直郡王依然是郡王之尊, 若是放在过去, 功劳足够自然晋封亲王。因为不可能只有一个宗室将领功劳够封王, 可现在, 皇长子独当一面参与领军, 也是皇长子进入兵部参与西征细务,还是皇长子参加保和殿大宴,足见皇上并不想提拔另一个皇子出来进入军中。”

听到这里, 哪怕是离开京城一年多的沈瞭都明白了,这意味着, 要么直郡王冒着丢失差事的风险挣个晋封亲王,要么直郡王顶着这个爵位, 不过皇帝为了补偿他, 可能会让他继续领实差。

这话说的让胤禔心里有点沉, 再怎么早有心理准备,事到临头还是会郁闷、会难过。就像一个人同朋友、家人打牌, 就算只是游戏, 总是输的那个人难免也会有火气。

“老师说的是, 不过依您看,皇上这次封爵, 是不打算封个郡王出来了吗?”

宫中的康熙也在苦恼这个问题,他自己说过的话他还没忘,当初胤禔可是在乌兰布通立下大功才封了郡王。如今康熙想要再给一个儿子封王的话……给谁封呢?

要真的论皇子的功劳,从老三到老八都不成,跟着大队人马,安安全全的去打噶尔丹的溃兵,这和胤禔比起来……就没法比。

但是又不能不封,总不能让儿子们开府了还是光杆皇子,何况这不符合康熙的既定政策:到下五旗去。这么一想呢,还必须要封,只是爵位上要斟酌一下。

既然功劳都差不多,那就按照长幼来分封爵位,这次最小的老八……康熙在纸上比比划划,那就将老八之前的皇子都封成贝勒,只有三阿哥被封为郡王。

荣妃当年生下几个孩子,长成的只有荣宪和胤祉,康熙对这娘仨还是有些怜惜。再说三阿哥文雅好文,以康熙的想法,胤祉与胤禔一文一武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正好在文事上多做些事情。

这样就完全按照康熙的想法来了,几个儿子封成贝勒,也是为了他们将来好。日后读书养德有成,还有进步空间,何况还有太子。至于胤禔……康熙斟酌着写了几个字。

康熙一门心思为了太子着想,如今他们兄友弟恭,一团和气,其实也是在成全康熙自己。皇帝微笑着,这在皇室而言,是古今难得呀!自己若是能得五福,可就超越先人喽。

就是不知道胤礽和索额图谈了没有,康熙觉得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真正有机会学习如何当面黜落一个元老旧臣,胤礽的胆气手段就练出来了。

胤礽也在烦恼自己该怎么和索额图谈,是一上来就摆出少主子的架子,明确的告诉索额图“你滚蛋!”还是怀柔一点,先让太子妃叫索额图的福晋来毓庆宫,走夫人路线抚慰一下,而后徐徐图之呢?

这种互相知根知底,对方还看着你长大,真是扎手。一向自信心爆棚,且从来虽然任性却办事妥当的皇太子也觉得为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