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01)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光地笑道:“不如让你们知县过来,都是同僚,有话也好说些。不才安溪李光地,忝为内阁学士,让贵县过府一叙,也不算辱没罢。”

胤禔佩服的看着李光地,轻轻巧巧就找好了理由,召来当事人问问究竟。这份周全圆滑,不动声色,真是让人佩服。这样子让人想起了高士奇,虽然俩人不太和睦,但真的蛮像。

七品县令,虽然也为一方父母,但在李光地这种内阁学士面前,也只有点头哈腰赔笑的份儿。县令是坐轿来的,却在客栈大门数丈之外就下轿步行,以示尊重。

“下官拜见李学士。”县令刚要见礼,却被李光地给拦住了。

“不敢当,请贵县过来一叙,倒是光地轻浮了。不过兹事体大,还望贵县体谅。”李光地就问道:“皇上这次南巡就为了视察地方,怎么朱三太子之事,我奉皇上南巡的时候,没有听说呢?”

这隔间里除了李光地还有几个人,县令压根没敢抬头细看,更不敢问。官场就是这样,不该你知道的不要瞎打听,知道太多没好处。

县令垂着头小心回道:“学士不晓得么?就在月前,有伙山贼下山劫掠,还留下字条,说自己是朱三太子的人马。下官上报府道,因上官还未有示下,所以自己先查一查,也是对得起朝廷俸禄。”

“贵县兢兢业业,倒让我汗颜了。”李光地肃然道:“不过还是要请教贵县,如果是山贼,难道很难捉到吗?”

“是,苏北这地方紧挨着鲁南,山多、山沟也多,过去山东有响马,就纵横鲁、苏两地,要抓有些困难。”县令为难道:“是以,下官也只能小心查看,不想大水冲了龙王庙,查到了学士这里。”

“都是为国效力,不必如此。”李光地小心的瞟了一眼康熙,发现皇帝沉着脸,看不出来什么心情。他只好继续和县令寒暄,然后将人送走了。

县令前脚一走,后脚长泰就道:“奴才以为,皇上应该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这不安全。”

“……你们说朱三太子真的还活着吗?”康熙沉默半晌,让侍卫们退出去,才开口道:“之前有杨起隆,现在怎么又冒出一个。”

李光地和朱彝尊都有些明哲保身,觉得这个问题不掺和才好。而长泰不是很懂,成德却给胤禔一个眼神。

“汗阿玛,儿子多句嘴,其实这也没什么。”

“没什么?”康熙诡异的笑了一下:“你居然觉得这没什么!”

他的语气不佳,胤禔却没有害怕,反而笑道:“儿子的确觉得没什么,前些日子,儿子好奇李靖的兵法,读了两唐书,看到里面提到‘金刀之谶’,还有弥勒和白莲教一类,儿子以为这都是一丘之貉。”

“假充前朝名声来造反,这也是常见事,自南北朝开始到隋唐,对金刀之谶不都是非常忌讳。”胤禔笑了一下:“可从来只有人妄想应谶,没听说谁家真应了金刀之谶。”

“是啊皇上,大阿哥说得对。”长泰居然接着说道:“便如李家处置姓刘的,抓到杀了就是,您不必放在心上。”

康熙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他自然也知道金刀典故,如今被胤禔这样点出来,居然有些振聋发聩的意思。他看着儿子,脸上虽然严肃,嘴上却道:“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也算你没白读书,不过还是想的不周全,还要历练。朱先生,光地,你们说呢。”

“臣以为,大阿哥所言甚是。”朱彝尊干脆也直截了当道:“若是顶着这个名头造反,抓到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朝廷这样果断,百姓才不会疑惑动摇,若是朝廷额外动作太多,反而叫人多想。”

“正是这个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人造反,按律治罪,皇上勿需忧心。”李光地也道:“如今国家安定,朝廷出兵放马也并不从民间抓壮丁,只要老百姓能安生过日子,举什么旗号造反都没用。”

“几位说的都对。”成德末尾提醒道:“只是,皇上,您一路南巡,居然一点风声没听到,这不正常。余事尤可,此事还请皇上留心。”

“好了,咱们就在此地住一晚,然后走官道。”康熙吩咐道:“也不要让銮驾去通州了,就在德州,等朕一起回京。”

京城里,皇太子却接到奏报,塞楞额满脸泪水却不敢放声:“太子爷,我阿玛去了,呜呜。”

安王岳乐,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

金刀之谶:说姓刘的必有天下,从北朝宇文魏开始,抓到一个杀一个。唐朝贞观年间,还有姓刘的因为在脖子上纹了一个“胜”字而被抓的。贞观十九年,刘道安造反。一直到唐末,还有刘姓造反,打着金刀旗号。

终唐朝,对姓刘的都很小心防范,不过也没见哪个姓刘的成功了。

第74章 :想法如此不同

安王府已经挤满了人, 不说军功,岳乐光是宗人府就执掌多年,在宗室当中的威望不是假的。几个在京的铁帽子和有爵位的宗室,还有如裕亲王、恭亲王, 小纯王富尔祜伦都亲自过来吊唁。

一帮宗王都在哀叹, 念叨安亲王的功绩, 嘀咕如果不是远赴苏尼特, 说不定老王爷还能撑段日子。说着说着就有人喊了一嗓子:“皇上南巡, 可太子还在, 难道东宫不能亲来吊唁王爷!安王连这个体面都不能有吗?”

说得对啊, 说的是。宗室们窃窃私语, 裕亲王福全脸色立变, 下意识将侄子富尔祜伦拉到了身后,而身边的恭亲王常宁却一脸的跃跃欲试,那帮人闹着去毓庆宫, 他好像很想跟着凑热闹。

“你干什么!”福全低声呵斥,将常宁按在身边:“别乱动!”

宗王们乱乱哄哄, 吵着要去毓庆宫寻太子讨个说法的有之、哭着说安王一生为国操劳的有之,常宁被哥哥按在身边, 小声嘀咕:“人家都去, 难道咱们能不去吗?皇上回来也不会说什么的。”

裕王不敢置信的看着弟弟, 那边康亲王已经扬声道:“裕亲王同我们一道吗?”

“……”福全觉得自己的嘴上好像挂了秤砣,足有千斤重, 他张不开嘴。旁边的恭亲王不顾哥哥的眼神, 刚想说同去, 就听外头有人通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到。

索额图是来传话的:“皇太子已经将此事快马奏报皇上, 又去宁寿宫请了皇太后懿旨,安王暂且停灵,等皇上回京自有恩旨。”

得了,这样安排也算得体,何况康熙就要回京,大家可别瞎折腾了。裕亲王松了口气,等索额图一走,他马上带着弟弟和侄儿告辞了。

“富尔祜伦,你先回府罢,别让你额娘担心。”

福全先安排侄子,富尔祜伦也很听话,给叔伯二人行礼之后,就带人先走了。福全的目光这才看向常宁,恭亲王有点心虚,小心的陪着哥哥骑马回府。

“你可长点心!”兄弟俩并辔而行,福全恨铁不成钢:“你以为你三哥是什么样的人?那是皇上,这些年如此多的风波,哪一样没被他趟过去,你想干什么?”

“你当然不着急。”常宁也不高兴了:“你是议政王,我呢?如今前头有二哥你,后头论宠爱还有富尔祜伦。我想干什么?我怕哪天侄子都成了议政王,我还屁差事都没有!”

哥俩弄了个不欢而散,之后数日,直到康熙回京,带着大阿哥和随行大臣驾临王府吊唁,裕王和恭王才一起出现在了公开场合。

胤禔尚未封爵,只是身着素服被康熙带在身边,和叔伯堂弟一起行礼。大阿哥看着康熙,皇帝看似哭的很伤心,满嘴“安王叔如何卓有劳绩”可就是不提安王系袭爵的事情。

马尔浑在旁边眼睛都要出火了,他早在康熙十六年就被岳乐请封为世子,可世子袭爵,也是需要皇帝有个准话的。比如当初纯王隆禧薨逝,康熙在纯王府临丧的时候,就马上宣布让富尔祜伦袭爵。

可轮到安王府,康熙就是拖着不说,哭完了岳乐,三十来岁的康熙就带着儿子和爱臣们回宫,至于谁来来袭爵……不好意思,皇上觉得,还是热孝过了再说罢。

“你不要多想。”康王杰书安慰马尔浑:“过了热孝下旨,也是全了你的孝心。再说,你是早早请封的世子,难道皇上还能换人不成。”

马尔浑叹口气,他倒不怕换人,他怕康熙找茬断了他家的爵位承袭。鸡蛋碰不过石头,亲王抗不过皇帝,最近阖府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