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快穿]白月光不易做(162)

作者:月下清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殷天正道:“我让底下的弟兄在蜀中找找,阿离武功高强,应当没有危险。”

张无忌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外公别看她那样强悍,可是她心地太好,常有妇人之仁,我就怕她上了什么人的当。”

当年,她不就上了他的当了吗?还有赵紫绫的身手在现代算是好的了,可是当时有人拿强酸冷不防泼王海潮,当时为了救人,她不也伤着了?

殷天正说:“我听你舅舅说阿离从小就有很多鬼主意,要暗算她也不容易,你且宽心在这等着。”

张无忌就在天鹰教住了下来,每天与总坛或内三堂的人打交道。其实,内三堂的紫微堂已经没有了,堂下的人不是调到殷天正身边,就是分到天微堂和天市堂。

殷天正还想重组紫微堂,让张无忌继承其母担任堂主。张无忌的野心是调解明教与名门正派的过节,当上明教教主,问鼎中原。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前,他不可拥有正式的明教身份,况且,他要是堂而皇之地当了这个紫微堂的堂主,在正值内讧派系林立的明教内部就不够中立。

于是张无忌婉拒了殷天正的提议,说:“表妹武艺高强,才干只怕还比我高些,何不让她担任紫微堂堂主?”

殷天正道:“只是阿离与她爹爹到底有嫌隙,也不知她乐不乐意。”

张无忌道:“便是父女有些嫌隙,也是家里的事,表妹分得清内外亲疏和大局。”

殷天正也就同意了,说要等殷离回来就让她接掌紫微堂,张无忌左右无事,便帮着先打理一下。

殷天正从自家嫡系下属以及自堂下调人进了紫微堂,殷离不在,张无忌代为管理,也是令行禁止。天鹰教中人不称张无忌为堂主或者表少爷,称为张公子。

张无忌在紫微堂调教下属,教授他们武艺和能力,一直呆了半年,仍然不见殷离回来。

张无忌实在等得心焦,暗想难道阿离去了光明顶找杨不悔?

对了,她留言中说的三年后再相会,难道她早一步去光明顶候着“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有这三年,她可以安心练武,在光明顶不愁吃穿用度,还有人照顾,并且又可以传授杨不悔功夫。

张无忌如此一想,便觉不能干等,再禀明殷天正,要去光明顶找找。殷天正也让殷无福带了两个随从陪他去光明顶,毕竟张无忌从来没有去过。

张无忌一路朝西行,却不想与阿离相隔更远,往来消息不便,就算一年后阿离在江南名声大震,他身处西域,也一时不得而知。

……

却说阿离在刘江浙行省处州青田刘基家里一住就是半年,她呆着不走,刘基也不好下逐客令。而刘基的两个儿子已经拜了她为师,谁让她的功夫实在是太强太好看了,学问棋艺也让刘基暗暗佩服。刘基妻子陈氏心想值此乱世,有绝世武功傍身,对孩子也没有坏处,是以对阿离也十分礼遇。

刘琏、刘璟便是四个时辰学生,四个时辰习武,晚间还用阿离所授的吐纳之法入睡,过了两月气息精力也逐渐高于寻常孩童,到了半年更觉出色。

孩子还太小,一个才十岁,一个还不满八岁,阿离就先教他们“逍遥游拳法”及以她自己创基础的“御风剑法”。

刘基的两个孩子学武资质虽然不如杨不悔,但是两小孩也十分聪颖。

阿离也喜欢多收几个徒弟,以作将来驱除元室,匡扶社稷的人才储备,在收刘基的孩子为徒后一个月,便也让南田乡附近的孩子跟着一起习武,倒像是回到了穿越前的支教生活一样。

南田乡的乡民知道刘基乃是大有学问还当过大官的人,自己家的孩子可以和刘琏、刘璟师出同门,自然没有反对的。

不知不觉居然到了年关。上午是孩子们读书的时间,阿离多是自己习武,有空时就和刘基夫人陈氏一起聊聊家常,学些处州青田一带的方言;下午就是教孩子们练功和学习武学要义;夜晚通常是修习内功半夜,吐纳入睡半夜。

这天卯时初刻,因是腊月,天还不亮,阿离听到外面有许多脚步声,忙起身来。

却说处州东南的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斜,峰峦叠嶂,海拔在千山以上的山峰便有800多座。洞宫山脉中长年住着汉、畲为主的农民,此外还有少部分的藏、苗、侗等少数民族。

别说元末天下大乱,诸雄逐鹿时代,就算是天下太平时,政令不下县,这山角旮旯里也多土匪,而这武侠世界,便有一些小帮派占山为王了。

吴涛本是括苍派的弟子,括苍派和仙霞派在江浙一带还是有些名声的门派,但是和武林六大派不可同日而语。只因家中兄长信奉了明教,括苍派将他逐出师门。他原想在括苍山附近的洞宫山脉找个地方自己开宗立派,当一当掌门,没有想到这事儿是这么难的。

老百姓只想吃饱饭,寻求精神的寄托,他根本就招不到可以效力于“洞宫派”的弟子,反而洞宫山有一伙土匪,他能依仗手底有几分功夫在土匪中当个二当家。

年关将近,洞宫山寨的兄弟们也想过个好年,便打起了南田乡的主意,想在南田乡“借”些米粮回山过年。

凌晨时分正是寻常人最困的时候,吴涛和二十几个壮汉摸进南田乡,到了刘家的谷仓院子前。他眼急手快先解决了刘家的狗,以免惊到人,而寨中的小偷出身的雷虎取了一根细针,撬开了锁。

兄弟们一涌而入,进了院子,但到了仓库房屋前,再开锁进入,但见仓库里堆着一代代的谷子。

吴涛命令道:“快搬,一人扛一袋!”

一个个土匪来了兴致,使足了力气,有些力气大的,一人扛了两袋。他们只为钱粮,不想惹别的麻烦,所以采用偷盗的方法。

刘基家到底是官宦士绅人家,便是在元朝,也属于统治阶级,家中比寻常百姓要富裕,积的谷子也多。

二十几个大汉搬出一袋袋谷子出院子,忽然跑在前头的蓝义觉得脚下一软,跌了一个大马趴,引得其他人笑话。

吴涛去把他扶起来,说:“小心一点,连走路都不会吗?”

他们再跑两步,忽然吴涛觉得腿上穴道一麻,他自己也跌了一个大马趴。

吴涛毕竟是在括苍派学过些武功的,这打穴功夫是高深功夫,他还不会,但是他知道江湖高手们会这种功夫。

“何方高人?”

忽听一个不知从哪里的声音,说:“我是鬼……难得有这么多壮汉来到我的地盘,你们都留下陪我吧。”

但听那声音飘飘忽忽,黑暗中好生吓人。

吴涛自然不信,说:“阁下武功高强,我好生敬佩,但何须装神弄鬼?”

终于,只旁边的屋顶飘出一条白色人影,衣袖鼓动,衣袂飞扬,大冷的冬日凌辰,她只着一身薄麻袄。

吴涛虽然看不清她的长相,但是借着火折与星光,看到这白影飘过来,也当真吓了一跳。

属下就有人叫起来:“鬼,鬼!”属下们一阵慌乱。

那人落地,说:“我说我是鬼时,你们不信。我现在不装了,你们又说我是鬼。是想怎么样呀?”

吴涛和土匪们都已扔下了粮食,取出了各式各样的武器。

那人叹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小贼?就这点本事,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呀。”

吴涛道:“我们只为财,不伤人,你还是不要找麻烦为好。”

那人道:“你把粮食放回去,我跟你们走,我瞧瞧能不能把你们培训成专业一点的土匪。”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江浙一带寻找机会的阿离。

她实在是没有想到,当初她在凤阳一带看到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在南田乡一带,百姓还能基本安居乐业。

浙中西南部和闽西北一带山区本来就是十分奇妙的所在,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没有被日本人打进来。农业文明时间,此处并非交通要道,山路迢迢,往来不便,山高皇帝远,这里的百姓都习惯自给自足。

到了现代当地还有一个传言,据说当年某军神大将军在浙西南处州一带革命,呆了许多年,当他离开当地时,当地没有一个百姓跟他出去闯荡革命救国,所以建国后当地也没有一个开国将军,连校、尉级的都没有。

天纵奇才、魅力无边的军神干了几年都是这种待遇,何况是阿离一个小姑娘才来几个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中的古代、近现代早说明了,这里绝不是出皇帝和将军的地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