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伯族很擅长农耕,住在雪山里都还能将雪莲这种野生药材变成了种植的作物,再用种植的雪莲同南北两边交易需要的生存物资。
太昊琰原以为最多就是一个小寨子,结果穿过用来指路的雪莲田后看到了一座城邑,城邑不大,只能算一座小型城邑,但这高海拔的严寒雪山中出现一座城邑本身就很不可思异。
这里是大雪山,是生命禁区,至少是智慧生物的生命禁区。
怎么能建起城来?
在向导介绍莲城到了时,太昊琰想了想,问:“莲城?是哪个莲?”
“自然是雪莲的莲。”向导想也不想的回答。“不过他们也种雪参的,但种得不多,种植最多的还是雪莲。”
太昊琰看向城邑周围,能开垦的地方全都被开垦了出来种植着雪莲,据向导介绍,若是雪莲花季的时候到来将会看到漫山遍野的雪莲花,每一株都是花茎超过一尺的美丽花朵,更有甚者能超过两尺。
“雪莲花季长吗?”太昊琰问。
向导想了想,说:“雪莲从发芽到开花需历五年,但听莲城的人说,实际上雪莲实际的生长期不到两个月。”花期自然更短。
太昊琰闻言虽惊叹却又觉得合理,大雪山这环境,植物还能像温暖平原的同类那般生长才有鬼。
正惊叹着便因为走进了而发现了这座城最大的特殊。
这座城的居民除了龙伯还有许多的人族,能看出来双方相处得非常不错,一些人族稚童是骑在高大的龙伯肩膀上的。
龙伯与人族的种族恩怨……太昊琰头回意识到原来两个种族也能好好相处。
“雪国王庭知道这里的情况吗?”太昊琰好奇的问。
底层能好好相处可不代表上层会支持。
向导不是很确定的回答:“应该不知道,这里太偏远了。”
太昊琰希望是不知道,那代表雪国王庭对族民的实际掌控力没那么强,但也知道凡事最好做最坏的打算。
若是知道却没管,必是有所图。
而能有什么所图。
太昊琰略一思索也能猜到怎么回事。
龙伯族若是南下显然不可能将西荒所有人族都给杀干净,一来不靠谱,很容易再次陷入种族大乱斗的泥沼,二来发展文明需要大量的人口,而龙伯族的人口——荒原的环境一直限制着龙伯族的人口上限,再考虑一下长生种的繁衍能力……
很长的时间里龙伯族都会需要人族的人口补充自身,哪怕这么做有文明被同化的风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元洲的种族大乱斗从有史以来持续到如今,不同种族坐下来好好的和睦的相处……抱歉,委实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若脑子坏掉了想尝试,自己摸索当先驱吧。
莲城,有一定可能是龙伯族用来摸索的试验田。
太昊琰心中微叹。
虽然不太希望是如此,但直觉告诉她大概率。
人族不会考虑百年之后的事,实际上能考虑十年之后的人族在人族中就已是很有远虑的了,但长生种……这些寿命超长的家伙考虑得更远,远得连千年以后都会考虑。
这也是生理寿命决定的,人族活不到一百年后,我死后的事与我何干?智慧生物普遍有这种潜意识,除了个别例子,自然不会有人考虑百年以后。哪怕真洪水滔天,收拾烂摊子的也不会是自己,但长生种必须考虑,因为他们一定活得到一百年以后,制造的烂摊子最后都得自己收拾。
这也是人族一直以来同长生种战争中的劣势。
比即时战略,人族很多时候能赢长生种,但一旦比长期战略,人族必输。
不过,太昊琰望着近在眼前的杂居城邑,时代改变了呢。
几千年前不同种族之间根本没法和平共处,也不会考虑和平共处,更没必要思考和平,整个元洲深陷种族乱战的泥潭。
如今,终于有人开始走出摸索和不同族类正常相处的道路。
第十九章教育
虽然位于雪山深处,但莲城的生活水平并不差,物资也不匮乏,雪莲雪参不管是往北贩给龙伯还是往南贩给人族都是奢侈品。虽然打压上游采药种药的人是商贾的常态,但莲城的情况太特别了点,南北两边的商队根本没法合作,这让莲城可以在两边做选择,谁开的价高就卖谁,避免被恶意压价造成恶性循环。
太昊琰吃腻了肉干和糗粮而找了家食肆吃点新鲜的热食时发现食肆墙壁上挂着的菜谱牌子相当丰富,有荤有素,太昊琰好奇的问伙计那素菜是不是咸菜,被伙计告知不是,是新鲜的蔬菜。
太昊琰来了兴趣,让伙计按着菜谱所有食物都给她来一份。
分量最多也最醒目的无疑是一只风干的大角鹿,大角鹿是和角鹿的区别,虽只一字之差,但差距很大,大角鹿的角更大,体型也更庞然,和豨、荒原马并列龙伯族最重要的三种家畜之一,鹿和马都是同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豨也是体型数一数二的巨兽。
一只完整的风干角鹿肉,得亏太昊琰不是一个人来的,不然吃不完也没法兜着走,太多了。
还有咸鱼与咸菜,咸菜腌制时用的蔬菜感觉很像南方温暖平原的野菜,但荒原是贫瘠苦寒的高原地貌,怎么可能长这些?
也不可能是商旅带来的,商旅跑这么远为了回本,只会做奢侈品生意,做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生意,除非量特别大,否则只会赔得血本无归,但如此漫长的距离,能带的货物就不可能多。
太昊琰尝了两口,咸鱼与咸菜的盐用得很足。
再没比一个地方的氓庶吃盐情况更能看出该地的民生。
人不能不吃盐,因而盐一直以来都是王侯贵族盘敛财的神器,也正因为太暴利了,迄今为止不论是王还是权臣,所有试图独占盐利的人都不得善终。
虽然盐这一生活必需品上瓜分的人很多,但在抬高盐价这方面确实非常默契,盐价从来只有涨的没有降的。
人不能不吃盐,但到这份上,大部分氓庶是真的想吃都吃不上盐了,平时都是多以醋布或是粪坑里的厕盐尝点盐味,再不就是开采那些带点盐味的盐石,但盐石要么没什么盐分,要么就是毒盐,前者真的只是尝味,后者是慢性自杀。
有盐也没不会中毒的法子也有,猎杀动物,放血,再将动物的血给煮熟了吃下去也能补充盐分,但毒盐是让人慢性死亡,这种却大概率马上死亡。
因而,一个地方,若氓庶每年能吃几回盐就足以证明这个地方很富庶了。
但在莲城,咸菜与咸鱼用盐非常重,并且价格也不贵。
还有新鲜蔬菜,只有两样,一个是姜,另一个是看着葱很像,但圆滚滚的东西,虽然没见过,但太昊琰还是想起了看过的杂书提到过的一种兖州北方的作物——圆葱。
同样产自辛原,是少有的能在高寒贫瘠的草原上生长的作物。
太昊琰向伙计招手,往案上放了一枚麟趾金。“这个给你,陪我聊会儿。”
伙计笑眯眯而熟练的收下了麟趾金。“客人想听什么?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昊琰愣了下。“你读过书?”
谈吐和用词怎么都不像是没读过书的氓庶,氓庶的词汇量与语言能力,哪怕是惨不忍睹都不在意描绘其三分。
伙计点头。“对啊。”
太昊琰颇为诧异。“你读过书竟还做了食肆伙计?”
能读书,至少也得是家中良田千亩奴隶百十的地主,哪怕因为读书而将家产给花光了,学到的东西也不应该让人沦落到这份上。
游士也是士,自有其傲气,追求的是五鼎万钟、朱黼紫绶,不是食肆伙计。
伙计也不是头回遇到太昊琰这种惊讶的人了,因而非常熟练的解释了起来。
他读过书并不代表他家境好,实际上,他的家庭是贫民,真贫困的那种。
贫民怎么读上书的?
因为龙伯。
龙伯是一个对教育抓得非常认真的族群,约莫三千年前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案。
最早的是规定每个族民都要接受五十年的义务教育,教育费用由族群负责,族民只需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用来教育的校上五十年的学就行。
后来时不时的增加几年,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百年义务教育,未来有望更长,因为龙伯族是一百五十岁成年,哪天变成义务教育一百五十年都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