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誉很自然地伸手揉了揉她微乱的发丝,挑眉回答,“上次迟到了,不是答应你说,下回一定不会再来晚了吗?”其实他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到路口了。
唐夏扮了个鬼脸,挥开他的手臂,笑道:“你是不是早就到了?”她一眼就看穿,直接问。
韩誉耸了耸肩,不否认。
“可我要是没空不出来呢?那你岂不是白等了?”唐夏面对着他嘻嘻笑,两手背在身后慢慢倒退着走,笑容迎着阳光,格外灿烂。
“你有空的。”
韩誉盯着她,笃定道。
唐夏愣,须臾转开目光,看路边来往的车辆,止不住笑意,“我们去哪里?”
路口绿灯开始闪烁,倒数读秒,片刻后跳到了红灯。韩誉伸手拉了唐夏一把,将她扯了回来,低声不悦道,“别这样走路。”
唐夏下意识回头,这才看到已是红灯,略显尴尬道:“知道了,”她说着又问,“去哪里?”
“随便逛逛,我一个人在家很无聊,”韩誉回道,“对了,听说扶周路有家店新出了一种口味的青团,最近网上炒得很红,我们去看看?”
唐夏眸子一亮,“咸蛋黄肉松青团是不是?我也听
说了!超级火的!”
海城是个沿海的直辖市,市里没有什么著名的山水人文景点,前段时间却靠着一个网红的“青团”火了一把。许多人慕名前来,花几个小时排队,就为了买一盒青团尝尝鲜。
咸蛋黄肉松青团借着清明节这个时节,狠狠刷了把存在感,赚足了眼球。
唐夏捂嘴笑,“看来你对网络上的新鲜事,还挺了解的嘛。”
韩誉不置可否,似想到了什么,转眸促狭应道:“是啊,我还玩论坛,紧跟潮流。”他眼底带了丝调侃,唐夏看着莫名有些心虚。
她赶紧扯开话题,“那我们得赶紧去了,据说要排队三个小时以上,还限购呢。”
唐夏抓着韩誉的手腕,等绿灯亮起,一路拖着他过马路。
少年在后面无声笑。
扶周路距离这里并不远,只是倒车麻烦,折腾了大概40多分钟,唐夏和韩誉才终于找到了那家小小的
门面店。
小店的招牌并不显眼,没有花里胡哨的霓虹灯以及广告牌,只有几个大字,外加一块简单的白板,上面写着潦草的推销广告语,偌大的“网红咸蛋黄肉松青团”占据版面四分之三。
唐夏看着店门前排起的长龙,瞠目结舌。
粗粗数了一下,大概有二三十号人。
“妈呀,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去…”女孩打退堂鼓。
韩誉率先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坦然道:“没事,我们一起,”他鼓励她,“很快的,你难道不想尝一尝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能吸引这么多外省市的人都来排队买?”
唐夏被他的话给刺激到了,咬咬牙,“那好吧,排!”
店里青团是现做现卖的,一笼蒸150个,只能做成25盒。虽然限制了每个人的购买数量最多只能5盒,但也得等不少时间。
前面排队的几个阿姨在闲话家常,说这儿的青团有多么好吃,就是价格现在涨上去了,一盒6个要卖到
50块左右。
其实销售就是这样,网络上人气炒一炒,价格就直线飙升了。
唐夏偷偷竖着耳朵听,前面的阿姨像个职业的美食家,把青团的味道形容得十分具体。
“他这个蛋黄青团呀,是跟蛋黄月饼、蛋黄粽子不一样的。里面的蛋黄打碎了,跟肉松糅合在一起的,皮糯馅儿酥。刚出笼的热气腾腾,你咬上一口,那滋味…”
唐夏咽了下口水。
“我上回来排队等了4个小时多哟,就为了买个5盒回去,家里孙子可喜欢吃了,一次能吃好几个。蛋黄咬起来沙沙的,又很香,太美味了!”
唐夏吸吸鼻子,仰头看了下比蜗牛蠕动还慢的队伍,忧伤不已。
都说等待是煎熬的,果然如此。
唐夏和韩誉排在队伍里,身后没过多久又来了几个人,队伍在不停拉长。
而街对面,有两个女人正在逛街,身后还有个百无
聊赖的小女生,正无所事事地看着小店那边的长龙。
“那里卖什么的,队伍这么长?”其中一个女人问。
杜若瞥了眼,道:“就那个网红的青团,你要去看看吗?”
应雪芙走在后面,闻言扫了眼,忽然觉得,队伍里有个身影,分外熟悉。
第092章 童年
排队有些无聊,韩誉垂下眼眸问身前的唐夏——
“你喜欢逛论坛?”
女孩脊背一僵,琢磨着该如何回答。
“嗯…也不是,闲的时候会看看学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仅此而已。”
韩誉“噢”了声,语调里听不出情绪,“比如哪些有趣的事呢?”
唐夏吸气,不敢回头看韩誉。她怕自己心虚的表情露出来,让他怀疑到一些。可其实唐夏不知道,韩誉早就掌握了她的论坛ID,以及尴尬不愿回首的回帖记录。
“就昨晚那个,姜彻然的挑衅,还蛮有看点的啊…”唐夏小声嘀咕,末了有些狐疑,突然转头斜眼瞥韩誉,“不对,你怎么问这个?”
韩誉将脸扬起,把光洁干净的下巴露给唐夏看,抿唇使劲将笑给憋了回去。
“没什么,我就好奇。”
唐夏虽然疑惑,但也没再坚持问下去,毕竟继续这个话题,对她来说反而是不利的。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百无聊赖地在地上画圈,然后忽然想到了什么,轻轻叫了一声——“韩誉。”
“嗯?”少年等她说话。
唐夏却又沉默了。
昨天在墓园看到他母亲的事…该不该说呢?总归觉得,这不是什么应该拿来探讨的话题。
“突然忘记要跟你说什么了,”女孩仰着脑袋,拿手拨了拨耳鬓的碎发,嘿嘿笑道,“你当没听见。”
韩誉猝不及防便笑了。
街对角,杜若微微蹙了眉。
“小姨,”应雪芙走到杜若身边,“那是韩誉吧?”
应母率先开口,“对啊,是你家韩誉,旁边那个…”她也皱起了眉头,“那个小姑娘是谁?同学吗?小芙你认识吗?”
应雪芙淡淡点头,“认识,上周去外面活动,她跟我一个宿舍的,是韩誉他们班级的同学。”
“看样子两个人关系还挺不错啊,”应母了然,说这话的时候偷偷拿余光打量杜若,“你家韩誉性格现在放开了?不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了?”
她印象中的少年,一直是冷冰冰的,不爱说话,尤其和他们这些长辈在一起,更是比哑巴还沉默。
所以现在隔了一条街看到韩誉竟然能露出笑容,她很惊异。
杜若不答,却直接穿马路往前走去。
这是要过去找自己的儿子了。
应母给应雪芙使了个眼色,两人便也跟了上去。
“那小姑娘和韩誉什么情况?”应母把自己女儿拉到身侧,压低了声音问,“不会早恋了吧?”其实高中这个年纪也谈不上算早恋,就是她对韩誉的变化有些奇怪,忍不住想知道原因。
应雪芙抿唇,似乎想起了在基地时候的不愉快,“没吧,可能就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
应母闻言露出不信的神态。
“我看未必。”她说了这么一句,带着一副“有好戏看了”的表情。
杜家是个大家族,应母和杜若的父亲,也就是杜家的大家长杜启观,年轻时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现在虽然老了,干不动了,但依旧坐拥海城最不可撼动的地产业龙头老大30%的股份。说白了,杜启观现在手里掌握的家产,可以让家里所有人白吃白喝,一直活到七老八十。
只是可惜,杜启观膝下没有儿子,只有应母和杜若两个女儿,老伴儿过世了后,他上了年纪,也未再娶。偌大家产没有人继承,一直是老人最大的心病,所以大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杜启观没别的要求,只希望女婿能够倒插门入赘,生下的孩子得姓杜。
结果应雪芙的父亲不答应,应母又喜欢他喜欢得紧,最后还是嫁了出去。
老人气得不轻,把全部的愿望寄托在杜若身上。
可大概两个女儿都继承了他年轻时候倔强到耿硬的
脾气,杜若也一头扎进爱情里,对父亲的要求置若罔闻。
也是,那时候入赘并不常见,一般男人都觉得这种行为有损自己男性尊严,几乎想也不想都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