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计划书(75)

笨拙的农人看这些贵人喜欢这些东西,也很激动,拿起放在一边的麦秆,三五下的,精巧可爱的小动物就出现在了他们的手中。

小朋友们这一早上过的都挺高兴,每人头顶戴着草帽,手里拿着麦秆动物,一点也不觉得掉价,回到住处都还特意放好,准备回家的时候带上。

对于自己戴的帽子是麦秆这东西编的,胤禛也是在看到农人们编东西才知道的。

看了农人们编东西,他也是深受触动,不仅带了送给苏莹,还和苏莹感叹了两句。

看着手中简直可以做艺术品的东西,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用麦秆做的,苏莹回忆了下麦秆的用途,发现也就记得造纸一个,比起这个时代的人的多方面利用弱爆了,不过,这倒也给了苏莹一个启发。

“你说,这些草编竹编藤编怎么样?”

胤禛放下手中的茶碗,瞬间明白了福晋的意思,思索了下,“让他们做得好一些,可以让九弟看看,实在不行,还可以运到海上去。”

苏莹噗嗤一笑,“郡王爷不愧是郡王爷,都已经考虑远销海外了。”

对于福晋的调侃,胤禛已经能做到不动如山了,不过说起海运,胤禛觉得他也是满腹的纠结,“这海贸是赚钱,但是你也太厉害了,都在外面买了停船基地了,我这个郡王爷能怎么办?咱们这银子太多也是个麻烦事,现在大哥二哥都还没注意到,不过他们要是知道曹家借着咱们海运的风把欠国库的银子都还齐了,还赚了不少,咱们绝对麻烦缠身。”

苏莹对于这个问题也无法,“我也没办法啊,李三姑娘太能干了,现在船队里都称李三姑娘是财神下凡呢,咱们这船队都发展到五队了,也只能继续下去了。”

胤禛看着苏莹,“前年不是说三队吗?怎么就五队了?”

苏莹尴尬的笑,“那个……那个,就是今年我想让人往南走,和顺着咱们这边的海岸线往西走看看是什么样子,李三姑娘和王南他们一商量,就又建了两队专门用来发现探索的队伍。”

“福晋,能问一下你的预期里,会有多少支船队吗?”这个数字随着船队数目的增加,胤禛是越来越好奇了。

“保守一点的话二十支吧!”苏莹满脸无辜的看了看胤禛,“要是老爷子愿意让水师发发展壮大一点到海上去,我就不用一再扩编船队啦,这不是咱们家老爷子不愿意嘛!”

胤禛无语了片刻,即使对于福晋偶尔的突发奇想已经习惯了也禁不住这样的大惊喜,不过他也不能说这不对,这几年对海洋上各种事件接触的越多,他就越知道海洋对于大清的重要性,可是即使他和皇阿玛明里暗里提了好几次,皇阿玛依然对此不重视,他不能动,也就只能由着福晋在海上折腾了。

只不过,对于福晋的船队发展,胤禛总会给康熙皇帝做一下汇报,所以康熙皇帝很清楚的知道曹寅靠着供货给儿媳妇把欠国库的钱还上的事情,还对此甚为满意。

胤禛苦恼的想,看来等老爷子回来,又要找他老人家唠嗑去了。

正在脑中模拟见到老爷子应该怎么说,隔壁院子就传来一群小朋友的嬉闹声。

“苏培盛?”

苏培盛应声而来,“爷,老太太正带着人给小阿哥小格格们洗澡呢,小阿哥小格格正隔着分开两边的院墙打水仗呢。”

胤禛愣了下,突然想了起来,“对啊,现在是洗艾水澡的时间。”

停留在胤禛小时候的记忆里,对于苏祖母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年端午之后必定会有的艾水澡,后来苏祖母带着苏莹离开了皇宫,胤禛才没有继续下去。

他们是在京城过了端午才来的庄子,没想到到了这里苏祖母还专门为了这群孩子找了艾,怪不得一早上苏祖母就带着人去了厨房,本以为就是做早饭,实际上却是专门去煮艾水了。

苏莹也是满脸的怀念,这些年没有祖母的管束,她也没有把这个习惯沿袭下来,现在她怀着孩子,她祖母这次更是直接把她忽略掉了,据祖母说,她的身体棒棒的,也养的好,就不用折腾了,要她是受了邪气寒气的话,倒是可以洗一洗驱邪散寒。

“祖母给你和十三弟十四弟也准备了。”苏莹觉得他们到了庄子上挺废浴桶和柴火的,等走的时候一定要给庄子上的这些人多留些东西。

胤禛有些不好意思,看看正跨过院门槛的十三十四,咕哝道,“祖母也是,给我准备就好了,给这两个小子准备什么?”

苏莹忍笑,“嗯嗯,这不是看你的面子才给两个弟弟准备的吗?就是那些小家伙,不也是看是和你是一家子嘛。”

福晋说了好话,面子得以保全,胤禛却觉得在福晋面前更不好意思了,上前几步,拉着两个弟弟出门洗澡去了。

第86章

玩的很高兴, 本以为这一天过去,就可以各回各家的小朋友们发现他们真是太天真了。

第二天, 除了起床比在书院让小朋友们满意以外,剩下的任何项目都让小朋友对打架的自己悔恨连连。

卯时半(早上六点整)起床之后, 先由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带队绕着整个农庄跑圈——这一圈就跑了半个时辰,然后吃早饭半个时辰, 辰时半开始上课, 这个有点特殊, 是边蹲马步边上课, 先生主讲是胤禛,助理是十三十四阿哥,蹲马步两刻钟合格了就可以坐下——八岁以下一刻钟就可以,而两三个五岁的小朋友更是可以不蹲——不合格者课业别人背了就好, 你却是背的同时还要认认真真抄一遍。

午时(11点到13点)吃饭加午睡,下午则是种玉米种红薯种蔬菜各种种以及浇水施肥除草, 等该种的种完了, 又被集体拉去搞纺织——毛线棉花, 织布打毛线,还找了人专门教他们泡茶,尤其是为了福晋胎教专门从歌舞剧苑调来的乐师们也充当了小朋友们下午课的老师。

酉时(5点)之前结束课程,吃完饭, 总算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事了——上午和下午没做好的还要继续抄作业,还好三个牢头(学自福晋)没有硬性规定不让人帮忙——有两天晚上他们还随着雍郡王和福晋一起去看了可以晚上发光的萤火虫,亥时(9点)准时休息。

可以说, 在这两个月的封闭式教育之中,小朋友们深刻的明白了自己所吃的食物,身上的衣服的来源的所有步骤,知道了很多生活常识,见识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很多东西,还每人初步学会了一个乐器,简直没有比他们更博学的小朋友了。

虽然学到了东西,尤其是下午的课程他们偶尔也挺期待的,但是,小朋友们依然更怀念书院的生活。

他们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有一个冷面无情不讲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卖乖讨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在苏老太太的照顾下竟然越来越好了,这么热的天,没有冰块,没有冰镇酸梅汤,只有温热酸梅汤,以及气味奇奇怪怪的洗澡水,以前看起来简直简陋但确实美味的一日三餐的情况下,他们一群人竟然没一个中暑生病拉肚子的,这简直是让他们请个病假休息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可怕的是,他们在这里受苦受难的生活了三个月了,他们的阿玛也好,额娘也罢,竟然没一个来救人的。

孩子们,你们阿玛额娘听说你们打群架的事情之后,巴不得有人能好好管管你们,对于能接手这件事的雍郡王感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来救人?就是大阿哥胤褆知道这件事之后都觉得他四弟管的好!

至于太子,他的儿子和皇阿玛的儿子哪一个更有分量,他还是心里有谱的。

再说了,作为四个子女,五个孙子孙女都在里面的康熙皇帝对这件事没表态,他们也不好有什么动作,反正雍郡王也不会亏待了那些阿哥格格。

到最后一群孩子完全忘记了他们为什么来的这里,坐在一起想念他们的阿玛额娘玛法,甚至以前让他们觉得唠唠叨叨的书院老头子们都让他们觉得亲切了不少——至少老头子们绝对不会打他们手心、屁股,他们背不出文章也绝对不会次日继续。

小朋友们非常怀疑他们这是被雍郡王给扣押了,为什么扣押?当然是他太穷了!看他都穷的只能住到庄子上了,这庄子还修的不怎么好!还有,给的饭都没什么肉!留着他们绝对就是为了找他们阿玛额娘要银子!

上一篇:有度下一篇:撒娇福晋最好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