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真是难为她了,反正搁在自己身上,她是做不出来的。
王氏干坐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这里又小又挤,简陋寒酸,连盏好茶也没有,她觉得也没有再和云露华说话的必要,随意寻了个由头就走了。
这头王氏和云露华说话的功夫里,姚姨娘气哄哄被赶回去,还没到自己房内,半道上先碰到了回府的陆渊,眼一抹泪一掉,哭戚戚往他怀里钻。
“夫君,您可要为小宁做主呀!”
陆渊忙活了几日,好不容易得空能回趟家来,身上穿着绯色圆领袍的公服,漆纱幞头和玉革带都还没来得及卸,郎朗如月的面庞上衬出不怒自威,能看出当差时绝对是个极有手段的,因归了家,眉目温和了几分,嘴角轻轻捺下,一霎那风光霁月,周遭都被照亮了。
通袖襕下的手掌宽厚有力,将姚姨娘的薄肩一按,看似是揽,实际上真瞧,却是把人扒拉开自己身上。
“别哭,出什么事了,慢慢说。”
但这并不妨碍陆渊说话时,一递一声都那样温柔,怪道年轻时京城盛传安乐侯家的三公子风流,人的确是有这样风流的资本。
不过叫人奇怪的是,这有名的风流子真到娶妻成家时,房中也就只有一妻二妾,这样的世家里,排场难免寒酸了。
姚姨娘拿帕子擦掉眼角那若有若无的泪,像受了极大委屈,指着自己襟前深色说,“您瞧!云露华当着夫人的面都拿水泼妾,背地里还不知要对妾做什么呢!”
陆渊顺着她指的地方看了一眼,替她拢了拢襟扣,旁边的白致微微别过脸去。
姚姨娘还不忘说,“若只是对妾无礼,便也罢了,可她!可她还说了夫君您!”
陆渊挑了挑眉,“还说我了,她说什么了?”
姚姨娘拣着厉害的字眼说了一通,“她说您薄情寡义,还说您是个小人,妾听了都觉得胆大,哪儿有这样咒骂夫君的,想提醒她几句,她竟不识好歹,往妾身上泼水,您这回可饶她不得呀!”
薄情寡义,小人....陆渊将这几个字细细嚼了两下,忽地绽开了一个笑。
姚姨娘愣住了,“您笑什么?”
他拍了拍人肩,“我知道了,你先回去换衣裳吧,仔细着凉了。”而后带着白致改道往另一头去了。
才送走王氏,云露华觉得口干舌燥,换成以往她哪儿愿意和旁人说这么些话,乐意不乐意,不过一点头的功夫。
一口气咕噜咕噜喝了两盏水,叫金凤往壶里添水时,进来的却不是金凤。
陆渊择了个座坐下,开了壶盖往里看了一眼,“怎么喝白水,茶不好喝么?”他往后一靠,目光不住上下打量人,“听说你这回病了,现下可好了?”
见到来人时,云露华愣了好一会儿才认出这是陆渊,记忆中的陆渊永远是那副欠揍讨人嫌的小子模样,皮相好是好,可耐不住心坏,落在云露华眼中,好也成了不好,那张脸倒成了风流二字的标准代表。
但眼前的陆渊,眉目深邃了,脸也更长开了,褪去少年意气的张扬,沉稳有力了许多,总之瞧着顺眼了不少,连带他那张皮相,也能品出几分清俊来了。
她在打量陆渊的同时,对方也在审察着她,人还是那个人,只是跟内里换了芯儿一样,全然不一样了,那目光锋芒毕露,是真像十年前的她。
难道真如白致说的,人只记得永安十七年前的事了?
云露华劈手将壶从他手中夺回来,冲他扬眉,“托你的福,没被你那个小妾给淹死,算是我命大。”她不忘讥讽,“你过来是干嘛,瞧瞧我死没死?也不必劳您亲临,随便差个跑腿的瞧上一眼回给你就是了。”
手里一空,陆渊交手在膝前,看她生龙活虎的模样,不由想起许多年前和她拌嘴的场景。
陆渊睨人一眼,唬道:“小宁来我这里告状,说你拿水泼她,还骂了我,我自然是要亲自来替她和自己讨个公道的。”
听说骂他的话已经入了他的耳,云露华倒从容不迫,放下茶壶,理了理衣襟,“你打算怎么讨公道,再将我扔到莲渠里一回,好替你的爱妾泄恨?”
陆渊含笑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他突然撑桌起来,欺身压过去,低了声音,“只是在扔你之前,我想问问你,何为薄情寡义,何为小人?”
云露华不防被他压下来,手腕抵着桌角,看着那脸突然放大,近在咫尺,她莫名弱了声儿下来,“你没读过书么?‘薄情寡义’和‘小人’若听不懂,该去问夫子。”
陆渊眸中笑意更深,“正因为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更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又挨近一分,惊得身下美人儿把一张脸慌张藏躲。
他在她耳边轻声说,“你在怪我,怪我待你不够一往情深。”
云露华拿手遮着脸,生怕他亲下来,五根玉指横在二人之间,她紧闭双眼,鸦睫颤颤,“你...你别胡说啊,我没这个意思。”
压得久了,难免腰肢酸软,腿肚儿发抖,陆渊察觉到她整个人都在颤抖,遂直起身子,又恢复一派疏朗清明,还甚有风度的拉人一把,“好了,起来吧。”
瞥见云露华将袖子仍挡在脸前,跟防贼似的,陆渊觉得好笑,“还当自己是个大姑娘吗,都两个孩子的娘了,该做的早都做了,现在倒来躲自己夫君。”
云露华腾地一下,脸更红了,她更不愿意放下袖子,索性往内室里跑。
她原本就是个姑娘家,谁料想一觉醒来竟过了十年,即便这十年和陆渊真做过什么,那现在的她也不记得了,不记得就是不作数,不作数那就是没有!
伏在被子上许久,听外间脚步声渐渐远了,她这才把脸抬起来,长吁一口气。
第5章
到了下午,一个库房小厮送来几罐上好的新茶,说是三爷的吩咐。
金凤抓了一把,见到底都是片片芽头肥实,色泽鲜亮,半点也不带含糊的,和以往那些细碎茶沫子完全不能比。
她接过道谢后,欢天喜地抱着茶罐进屋,云露华正倚在窗边,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永安志》。
大晟历朝历代,自新帝登基开始,都有史官开始记录新史,里头不论是家国大事,还是民间轶事均有记载,时人通过史志,可以查阅到历年纪事。
这几日里,但凡空闲,云露华就抱着《永安志》埋头苦读,她想迫切地了解这十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轰动天下的舞弊案,其中内情究竟如何。
云露华实在不敢相信,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爹爹会为了贪一笔赃银,而置天下士林于不顾,她的爹爹,绝对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只是可惜,她将永安十七年那几章都快翻烂了,得到的也不过书上那寥寥几句,似乎连史官都不愿意多添笔墨在这件事上。
书一合,云露华见道那罐子,问道:“这是什么?”
金凤捂嘴直笑,“是茶,奴婢看过了,罐罐都是上好的新茶,库房刚差人送来的,是三爷叫人给姑娘送的呢!”
即便已经知道现如今的处境,也清清楚楚的明白再也不可能改变,但金凤那一口一声的‘姨娘’,叫得云露华实在是难受,索性让她改口,按未出阁那样还叫姑娘。
“嗯。”听说是陆渊送的,云露华扭头继续看书,看了一会儿还是把书放下来,“给燕姐儿屋里送去两罐,别苦着孩子。”
都说母凭子贵,但更多的还是子凭母贵,自己不受人待见,连带着孩子也吃苦,云露华再骄纵脾气大,那也是知道自己的崽儿自己疼。
金凤鼻尖一酸,哎了一声应下,虽说姑娘这些天变了个人,但不管怎么变,到底都是燕姐儿和慎哥儿的娘,别瞧她见到姐弟两个不冷不热的,实则心里比谁都疼。
她拿了两罐茶往陆皎那里去,陆皎还没满豆蔻年华,不必另僻院子单住,和云露华的屋子就紧挨在一块,廊下转个弯的功夫就送到了。
回来时远远瞧见管门房的婆子过来,说是云小公子到了,金凤又忙不迭地回去报信儿。
一听到人来了,云露华将书一放,紧赶着从窝椅上跳起来,“在哪儿呢?”
那门房婆子道:“因是外男,怕冲撞了女眷,不好进后院来,现下正在偏厅的小花堂中坐着呢。”
金凤听了心里觉得憋屈,分明上个月姚姨娘的父兄来见她时,都是直接到姚姨娘院中去的,到了她们这里,反倒说起什么冲撞不冲撞,简直是看人下菜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