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87)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本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本来正处于人生最春风得意之时,却不料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杨凡深有感触地说道。

“这正应了‘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这句古话了。”

“正是。所以看来做人也应该‘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居安要思危才好啊。”

“没错。”欧阳干事赞成道。

“我是奋斗了半辈子,结果又回到了起点。”杨凡突然有些伤感起来。

“你这话,我就不太认同,怎么能说又回到了原点呢?当今社会上,能像你这样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又有几人?不要说别人,我就很欣赏你,也很有些佩服你,我曾几次应考,想拿个硕士学位,然而每次都名落孙山,更不要说去攻读博士学位了。你虽然坐牢了,但你所拥有的东西,许多人一辈子都是难以得到的,所以,你切不可妄自菲薄而小看了自己啊。”

“谢谢您的鼓励。”

“其实,一个人有一段逆境生活,也未必就是坏事一件,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哩。如周文王出狱之后创建了大周朝;南非曼德拉被囚禁二十多年后,最终当上南非的第一位民选总统;□□三起三落之后,开创了如今的改革开放局面。所以,逆境生活也是很能锻炼人、成就人的哩。”

“欧阳干事,您说得很对,听您一席话,也令我终于开窍了不少,看来,一个人还得拿得起放得下才行啊。”接着,杨凡想转换话题,于是问道:“欧阳干事,您在大学里是学什么专业的?”

“学法律。”

“难怪。”杨凡做出一副很是感慨的神态来。

“怎么呢?”

“我是说,从您刚才的一番话中,我就猜想您一定不是学理工科的,而肯定是学文科的,否则难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啊。”

“你也属于学文科的人啊。”

“正因为我是学文科的,所以,才断定你可能也是学文科的。”

“不错,学文科的人,知识面会相对宽一些,对政治也会比较感兴趣。”“在S监狱,看来要数教育科干部的文化水平最高了。”

“从平均学历水平来看,确实如此。但现在下面各中队队长里也有不少是来自正规大学毕业的。”

“对了,您当初怎么会选择来监狱工作呢?”

“是这样的,我父母都是农村人,家中在外几乎没有什么有用的社会关系,大学毕业时,那些有社会背景,有大人物帮忙的同学,早已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职业,而我面对毕业离开学校的时间日益临近,却仍一筹莫展,一点头绪也没有,最后还是听班上同学的亲戚说,S监狱很需要大学生,于是,我就主动送上门来了,结果一经面试就被录用了。原先本想先在监狱干一阵子再说,待一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就准备随时跳槽,那知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这是为何?”

“像我这样的,如果要离开S监狱,必须一次性地支付给监狱一笔不小的现金才会放我走,你想,凭我目前的经济实力,如何付得出这样一大笔钱啊?另外,监狱还有规定,凡要离开监狱另谋他就者,必须将个人的户口及人事关系等一次性迁出。你曾在企业做过老总,所以,你是知道的,如今社会上不少单位虽然有用人权,但却没有人事调配权,因此,即使有单位愿意接受我,也没有能力立即解决我的户口及人事关系问题。如果我离开监狱而不能及时将我的个人人事关系迁出,监狱就会将我除名,按开除公职处理。如此一来,即使将来新单位有进人指标,可以将我的户口及人事关系调到新单位所在地也会变得不可能了,因为一名曾受到开除处分的人是很难办理调动手续的。”欧阳干事说。

“如此说来,你们也是进得来而出不去的人啊?”

“所以,有不少人把我们说成是被判了无期徒刑的人,永远别想离开监狱了。”欧阳干事自嘲道。

“其实,在监狱工作也不错,至少可以求个工作稳定嘛?”杨凡宽慰道。

“这倒也是,心无大志,只求个温饱,在监狱里工作还真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哩。”

通过与欧阳干事的一席对话,杨凡才明白,其实在如今监狱的狱警中,也还是有不少人对他们眼前的这份工作不太满意的。

【第十八章】世事无常:黎明前的困惑!

1

经过连续两次减刑之后,杨凡的余刑已经到了可以按日计数的时候了,现在,他真正感到了少有的轻松。中队积委会的工作,虽然仍挂着主任的头衔,但已渐渐很少管事了。建新学校图书组和《建新报》,由于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接替的人选,所以,日常工作杨凡仍不敢有半点松懈,这一部分是出于他处事一惯持有很强的责任性所致,但主要还是出于对高科长的报恩之心。

但是,由于余刑已屈指可数,加上狱中不少干部杨凡都认得,有的甚至在考大专文凭中还得了杨凡的帮助,所以,平日对杨凡也能做到另眼相看。杨凡经常下中队办事,很少会遇到有阻力的时候,而下队次数多了,所认识的犯人也就跟着多起来了。不过,纵观整个监狱数千名犯人,真正被杨凡视为朋友交往的并不多,除了医院的孙贵外,加工厂男犯食堂的统计朱振武应算其中一人。

朱振武,曾是南方某集团军后勤处的一名处长,因涉嫌挪用公款和受贿被判十七年有期徒刑。据说,他本可以在部队劳改场服刑的,是因他自己坚决要求并通过关系才得以发配到地方监狱来服刑的。一次,杨凡曾问他:“你为何想到要来地方监狱服刑呢?”

“我听说地方监狱比较容易办理保外就医,为了能尽早出监,所以就到这里来了。”

“你已经在S监狱待了好几年了,如今又有何感想?”

“当初我把这个问题想得容易了,以为一到地方监狱即可立即通过疏通关系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重获自由,那晓得在地方监狱搞保外就医远比部队劳改场难多了。”

“不过,仅S监狱为例,每年通过以保外就医名义重获自由的犯人至少也有好几十人之多啊。”

“这我知道,我现在才明白,其实在部队劳改场搞保外就医反倒是容易得多。因为与我前后时间被抓的还有一名集团军的干部处处长,他也是被判了十七年有期徒刑,但是,由于他一直留在部队劳改场服刑,所以,他早已通过关系以保外就医名义自由了。而且,前几天还来给我拜山来了。”

“如此说来,你是走了弯路了?”

“一点没错。”看得出,朱振武对当初主动要求将自己押到地方监狱来服刑,已感到万分后悔。

“那下一步怎么办呢?”

“怎么办,不瞒你说,我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了。而且,我又没有你这样幸运,每年都有得刑减,不用几年时间就把余刑给减掉了。”

“你还有多长刑期?”

“十一年。”朱振武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

“你来S监狱后,在保外就医问题上,就从来没有做过一点努力?”

“老杨,说来也惭愧,本来工作是做了的,而且也有一些眉目,可后来我老婆与我办了离婚后,此事就一直搁在了那里。”

“你办保外就医的事,一直是你老婆所操办的?”

“那倒不是,是由我在外面时的一个哥们在打理的。”

“那怎么又会搁置下来呢?”

“还不是钱的问题。过去我的钱都由我老婆管着,如今老婆离婚了,她卡住钱一分不给,在这种情况下,我怎能既要朋友帮忙又要朋友出钱呢?”

“这倒也是的。所需钱很多么?”

“根据我的余刑仍有十年以上的情况,要想成功办成保外就医一事,至少没有十五万元人民币是难以搞掂的。”

“需要这么大一个数啊?”

“如果只要十五万元人民币就能办成保外就医,也就算很不错了。你想想看,在监狱服刑一年,连吃饭加送礼,又何只花去两万元人民币?那么,十年下来呢?累计起来应不会低于二十万元人民币吧?”

“你说得也是,至少早一天出监,对个人的身体及身心健康都将大有好处。在这种地方多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险,说不得那一天被人抓住小辫子,分分钟挨人整也是很难说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