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监狱,虽然平日监狱食堂所提供的饭菜中难以见到油迹,但到了节日也还是有几样好菜的。听其他犯人说,去年过年放假十天,每天都能分到两罐啤酒喝,年三十晚上,每人可吃到四样菜,包括:一份红烧肉,半只烧鸡,一条油炸鲫鱼和一份紫菜蛋花汤。
但今晚的菜谱似乎有了一点新变化:一份蒜苗炒肉片,两块糖醋鲩鱼,一份红烧猪大肠,一份红烧牛肉。此外,每人还有两罐青岛啤酒和两个猪肉包子。自魏华出监后,杨凡仍继续与李星和刘天明一道伙吃。
杨凡想,过年真好,不仅不用买菜就有好菜吃,而且还能喝上几口酒。吴忠不知从何处弄到了一些白酒,吃饭时将白酒装在了啤酒罐子里,以掩人耳目。看上去,他今天的兴致特好,只见他笑呵呵地走到杨凡这个档口来,在杨凡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后,说:“又过年啦,我来敬各位一杯,干!”说完,他先主动地喝了一大口酒。接着,他又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另一个啤酒罐,说:“你们那个不够劲,我们来一点特别的。”
杨凡、李星和刘天明都明白他话中所指的是什么,于是,接过来每人都喝了一大口。
“啊,劲道不错,味道也好,是什么货色呢?”杨凡笑问道。
“是红高梁,不错吧?”吴忠低声回答。
“哎呀,你一说,倒是提醒了我,昨天加工厂的统计张谦还托人捎话给我,说为我准备了一点年货,要我过到他那里一趟。”李星说。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过年嘛,搞点名堂是天经地义的。”吴忠笑道。搞名堂,是监狱里经常能听到的一个专用名词,意指犯人间通过私人关系或利益交换而为自己捞取好处。李星由于管仓库,经常有犯人向他要这要那,而李星自然也不会白给,于是,物物交换就这样展开了。
杨凡知道,李星想搞东西相对比谁都方便容易,每次监狱加餐时,他可以轻易地从监狱食堂拿到最想要的那块肉。他说,身上囚服不够换洗,服装厂的犯人文艺组长陈刚很快就会送上一套崭新的囚服给他穿。当然,监狱加工厂的米酒也是很诱人的,张谦让李星过去,很可能就是去拿米酒或烧鸡的。总之,犯人自有犯人的活法。虽说,在监狱里搞名堂一直是明令禁止的,但实际上长期以来,犯人之间搞名堂从来就没有真正停止过。
杨凡甚至发现,有不少队长还很欣赏那些擅长搞名堂的犯人,如建新学校的房顶因年久失修常漏雨,结果,张涛一次性就从监狱基建一中队工地运来了六十包优质水泥,将学校房间漏雨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为此,李干事有一次当着杨凡的面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张涛,说他虽然也是搞名堂,但是为学校搞名堂,解决了学校的实际问题,值得表彰。然而,又有谁知道,张涛为了这六十包水泥,到底花去了建新学校多少铜钱及其他资源呢?
当然,在监狱里搞名堂,也不全是名目张胆地物物交换,其他花样也很多,如S监狱医院有一名叫孙贵的犯人,私底下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搞名堂的大王,但是,他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纯属“三无犯人”,即属于那种长年无接见,无惠赠,无书信来往的犯人。然而,由于他被分配在监狱医院劳动改造,这里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潜力可挖掘,他知道,监狱各中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有身份特殊的犯人,当他们厌倦了改造,不想再看到中队队长们那副面孔时,他们往往第一个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医院住院去,想到了搞保外就医这一条路。孙贵对这些人的内心活动把握得很准,并想尽办法为其住院及创造病历提供及时的帮助。自然这些虽是犯人身份的大款们对钱方面是不会吝啬的,更何况搞一份能证明自己已患上肝炎的化验单,只需几千元人民币就能搞掂,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孙贵少不了从中要狠狠赚上一笔,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他同监狱各中队里那些有头有脸有“大人物”关照保护的犯人们很快地就建立起了一种相对牢靠的关系,为他日后呼风唤雨打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孙贵,杨凡到图书组特别是当上了《建新报》编辑后很快就认识了他。杨凡仍记得,那天他是由一名他们医院中队的队长带来的,看得出,他跟魏华很熟,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般热情地攀谈起来。记得是魏华主动把杨凡介绍给孙贵认识的,见面后,孙贵从手提的塑料袋里拿出好几份稿件来,他对杨凡说:“老杨,这是我们医院向《建新报》的投稿,还请多关照啊。”
“准确地说,《建新报》需要你们的关照,没有各中队服刑人员的踊跃投稿,那来《建新报》的今天?”
“那就彼此关照吧。”孙贵爽朗地笑道。
从此以后,孙贵每次来到编辑部都会主动地同杨凡攀谈几句,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也算是朋友了。不过,虽然如此,有关孙贵的人生经历还是从魏华的口中获得的。
据魏华说,孙贵早年在兰州军区服役时,曾是一名正营级军医,在部队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最令他为之骄傲的是,他曾率领一支巡回医疗队,踏遍内蒙古、甘肃及新疆等偏远乡村,为当地穷困牧民送药治病,为此,一九七七年秋曾获得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并荣立个人一等功。后来搞改革开放了,他也转业到了地方,可能是经受不了改革大潮的冲击,也可能是耐不住贫寒,他毅然决定下海了。据他自己对人说,自下海之后,他的人生之路就没有平坦过,六年前,他从四川山区的一名农村人手中买下了一张熊猫皮,此前,他听人说在海外市面上,一张熊猫皮能值五十多万元人民币,本想通过手中这张熊猫皮将下海以来做生意亏欠的钱给全部补上,那知,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被公安人员以倒卖熊猫皮给抓了起来,最后,被判无期徒刑送到S监狱来服刑改造。
令杨凡感到奇怪的是,大前天,医院中队的一名队长竟然亲自带孙贵到监狱各中队去搞名堂,跑了一圈下来,他们高高兴兴地骑着那辆旧三轮车满载而去,杨凡心里明白,那车上所装载的显然都是一些与过年有关的东西。
在杨凡眼中,吴忠一直是个谦谦君子的形象,想不到利用过年之机也搞小名堂。不仅如此,他还笑李星不去加工厂搞名堂是一大过错,这多少有些令杨凡感到惊讶。杨凡已有很长时间没喝过白酒了,所以,喝了一口吴忠主动递过来的白酒后,竟把肚子里的酒虫子给激活了,顿时,他觉得只喝一口实在有些不过瘾。只见他笑道:“老吴,那罐子里的东西还有么?”
吴忠用手将啤酒罐举起荡了一荡,笑道:“还有一点,怎么?不过瘾?”
杨凡从吴中手里接过来一看,还有大半罐,他先喝了一口,又递给吴忠、李星和刘天明每人轮流喝,直到全部喝完才算罢休。
吃完年饭后,杨凡等人回到监仓,将事先准备好的年货全部拿了出来放在报纸上供大伙随便吃,刘天明和李星也跟样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了,于是,吃罢年饭,又开起茶档来。
自古以来,文化人坐在一起免不了是要高谈阔论的,有的人将其叫做“沙龙”,也有的人把它叫做“摆龙门阵”。杨凡觉得,几个人在一起能高谈阔论,往往也是很有益处的,至少通过交谈可以起到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在看守所时,与张小平、李建和蔡德等人不是也常常举行“仓里沙龙”么?
今晚是张副指导员值班,由于是过年,不用组织学习,他早早地就让监督岗打铃点名,目的很明显,无非是想让中队服刑人员尽量开开心心过个吉祥年。点完名后,杨凡、李星和刘天明继续坐在床上喝茶嗑瓜子,没多久,黄新华、王义桥、李春林、张涛和张伟国都回到仓里来了,杨凡等热情地邀请他们一道上床就坐,于是,全图书组的人都到齐了,借着过年的喜气,大伙的心情都特别好。杨凡突然想起自己昨天向中队统计周建勇额外多买了十罐啤酒,于是,全部拿了出来,给每人递上一罐。
“老杨,这是你失去自由后所过的第一个年吧?” 黄新华说。
“不是的,在看守所已过了一个,今晚算是第二个年了。不过在各位面前,我只是一名新兵而已。”杨凡谦逊地笑答道。